重生198X:智启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3章 周末晨,初探旧货市

窗外的天色刚刚泛起鱼肚白,带着几分秋意的凉风从半开的窗户缝隙里钻进来,拂过陆扬的脸颊。他已经醒了,或者说,这具年轻身体的生物钟还未完全适应他那颗五十岁灵魂的作息,但此刻驱动他起身的,并非生理需求,而是一种近乎急切的目标感。

今天是周六,距离那场震动了张老师,也必将很快在校园里掀起波澜的数学小测验,已经过去了两天。这两天里,陆扬表面上恢复了往常的“低调”,按时上课,偶尔和胖磊插科打诨,但他的内心,却早已开始为下一步计划精密地演算着。

“扬扬,醒了?不多睡会儿?”母亲赵淑兰的声音从厨房传来,伴随着锅碗瓢盆轻微的碰撞声。她似乎总是醒得很早,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为这个家操持着一切。

“醒了,妈。今天想早点出去转转。”陆扬应了一声,快速地穿好衣服。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白条纹海魂衫,配上一条卡其色的工装裤,这是这个年代最常见的学生打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对着镜子照了照,镜中的少年面孔依旧略显稚嫩,但那双眼睛里,却沉淀着与年龄不符的深邃。

“转转?去哪儿转?是不是又跟王磊那小子去瞎混?”赵淑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稀饭从厨房走出来,脸上带着几分担忧。儿子最近的变化她是看在眼里的,成绩的事还没得到证实,但似乎比以前沉稳了些,话也少了,可这大周末的一大早就要出门,还是让她不太放心。

“不是瞎混,妈。”陆扬接过稀饭,呼噜噜喝了两口,温热的米粥熨帖着肠胃,“就是去市里看看,找点……嗯,参考书。”他临时找了个借口。关于旧货市场的计划,现在还不是对家人坦白的时候。

“参考书?学校发的还不够你看的?”赵淑兰半信半疑,但看到儿子认真的眼神,终究没再多问,只是叮嘱道:“那你早去早回,别在外面耽搁太久,中午回来吃饭。”

“知道了,妈。”陆扬几口喝完稀饭,放下碗,“爸呢?”

“你爸厂里今天加班,天没亮就走了。”赵淑兰叹了口气,收拾着碗筷,“就指望你争气,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别像我们这么辛苦。”

陆扬心中微微一动,前世,这样的话他听了无数遍,只觉得是唠叨和压力。但此刻,他却能清晰地感受到母亲话语里那份沉甸甸的期盼和不易。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只是在心里默默加了一句:妈,放心吧,这一世,绝不会再让你们失望。

告别了母亲,陆扬走出了家门。清晨的街道还很安静,只有零星的几个早起锻炼的老人,以及远处传来的几声自行车铃铛的脆响。空气清新,带着草木和泥土的味道,与后世那充斥着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料的空气截然不同。

他走到街口的公交站牌下,等待着那趟唯一通往市中心旧货市场方向的线路——7路公交车。

没过多久,伴随着一阵“吭哧吭哧”的引擎轰鸣和一股浓烈的柴油味,一辆半旧的解放牌公共汽车摇摇晃晃地驶了过来。车身是那种褪色的军绿色,车窗玻璃上沾满了灰尘,甚至有几块还带着裂纹。

车门“哗啦”一声被拉开,一股混杂着汗味、烟味和各种难以名状气味的热浪扑面而来。车厢里早已挤满了人,像一个塞满了沙丁鱼的罐头。

“上车的往里走!都往里走!里面空着呢!”售票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嫂子,嗓门洪亮,手里攥着一沓厚厚的车票,一边维持秩序一边麻利地撕票、找零,“这位同志,到哪儿?”

“旧货市场,红星路。”陆扬侧着身子,好不容易挤上了车,递过去两毛钱。

“好嘞,红星路两毛,拿好您的票!”售票员撕下一张印着模糊数字的纸质车票塞给他,又扭头冲着里面喊:“里面那位大爷,麻烦您往后挪挪!给这位学生让个地儿!”

车厢里的人们大多穿着朴素,的确良衬衫、蓝色工装、中山装是主流。男人们手里要么拎着布袋子,要么夹着个公文包;女人们则挎着菜篮子,或者抱着孩子。

陆扬被人群裹挟着,艰难地找到了一个靠近车窗的角落站定。公交车再次启动,车身剧烈地摇晃着,仿佛随时都会散架。

“【启智】,开始记录环境音和视觉信息,重点捕捉与经济、民生、科技相关的关键词汇。”陆扬在意识中对启智下达指令。虽然他拥有前世的记忆,但那些记忆是模糊的、带有主观色彩的,启智的客观记录和分析能为他提供更精确的时代参照。

【指令已接收。环境数据采集中……初步分析,车厢内主要讨论话题:物价上涨(提及猪肉、鸡蛋价格)、单位分房政策、子女教育(高考、中专)、个体户新闻(‘万元户’讨论频率较高)……】启智的声音冷静地反馈。

陆扬一边听着启智的报告,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人和听着他们的交谈。

“哎,听说了吗?隔壁老王家那小子,在外面倒腾服装,听说一个月挣的比咱们一年还多!”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压低声音,对他旁边的同伴说,语气里充满了羡慕和一丝不确定。

“真的假的?就他?以前在厂里就是个刺头!”同伴一脸不信,“现在政策是放开了,可那都是投机倒把,能长久吗?还是咱们铁饭碗踏实。”

“话是这么说,可你看人家那日子过的……”中山装男人咂咂嘴,“电视都买上咯!十四寸的!”

“要我说啊,这物价是真涨得厉害!”一个提着菜篮子的大妈加入了讨论,满脸愁容,“昨天去菜场,排骨都一块五一斤了!这工资不见涨,东西倒是一天一个价!”

“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单位效益也不好,奖金都停发两个月了。”另一个妇女接话道,“孩子马上要高考了,正是花钱的时候,愁死人!”

“高考好啊!考上大学就有出息了!”先前说话的大妈立刻来了精神,“我家二丫头成绩还行,就盼着她能考上个好大学,将来分配个好工作,我们就省心了!”

“大学生现在也金贵!听说有些单位抢着要呢!”

议论声、抱怨声、引擎的轰鸣声、售票员不时响起的报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而真实的八十年代生活画卷。陆扬静静地听着,感受着这个时代特有的焦虑、希望与躁动。

人们开始谈论变化,谈论机遇,尽管言语间还带着疑虑和对“铁饭碗”的留恋,但那颗渴望改变、渴望富裕的心,已经在时代的浪潮下蠢蠢欲动。这就是他选择重生的年代,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代。

“同志们,红星路到了!下车的同志请拿好东西,准备下车!”售票员洪亮的嗓音再次响起。

陆扬随着人流,费力地挤到车门口。车门打开,一股更加喧嚣、更加混杂的气息瞬间将他包围。

这里就是江城有名的自发性旧货市场所在地。严格来说,它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就是红星路旁边的一大片空地,以及向周围小巷延伸出去的无数摊位。

眼前的景象,让陆扬这个拥有未来几十年记忆的灵魂,也感到一阵轻微的晕眩和……兴奋。

人!到处都是人!黑压压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声音更是嘈杂到了极点,讨价还价声、大声吆喝声、孩子哭闹声、自行车铃铛声、偶尔还有几声拖拉机的突突声,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声浪,冲击着耳膜。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复杂气味:尘土飞扬的味道、路边炸油条的油腻香气、各种旧物散发出的霉味和铁锈味、人群聚集带来的汗味……这一切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属于这个市场的、粗粝而鲜活的气息。

市场入口处的地面坑坑洼洼,有些地方还残留着昨夜的雨水,泥泞不堪。摊位更是五花八门,有些直接铺一块塑料布在地上,上面堆满了杂物;有些则用几根木头和油布搭起了简易的棚子。

摊主们也是形形色色,有穿着工装的下岗工人,有面带愁苦的郊区农民,也有一些眼神精明、一看就是“倒爷”的年轻人。

“处理品!处理品!都来看看,清仓大甩卖了喂!”一个中年汉子站在一堆花花绿绿的布料前,扯着嗓子喊。

“旧书旧报!连环画!五分一本,随便挑!”一个戴着眼镜的老者,守着一地泛黄的书刊,慢悠悠地吆喝着。

“修家电!收音机、电视机、电风扇!有毛病的拿来瞧瞧!”一个角落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断,一个精瘦的男人正埋头修理着什么。

“同志,看看这暖水瓶,新的!单位发的,用不着,便宜处理了!”一个大姐拦住一个路人,热情地推销着。

陆扬站在市场的入口,仿佛一脚踏入了另一个时空。前世的他,对这种地方避之不及,觉得又脏又乱,充满了底层生活的窘迫。但此刻,他看到的却是一种野蛮生长的、蓬勃的生命力。这里没有后世商业街的精致和秩序,却充满了最原始的交易冲动和生存智慧。

“【启智】,开始对市场区域进行详细扫描,建立初步的摊位分布图,重点标记与电子、机械、旧书报相关的区域。”陆扬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复杂情绪,重新聚焦于自己的目标。

【扫描开始。环境复杂,人流密集,信息干扰度高。正在建立基础空间模型……初步识别到西南角区域存在大量废旧金属及电子元件堆积……东北角区域书刊类摊位较为集中……】

“很好。”陆扬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踏入了既熟悉又陌生的丛林。他不再犹豫,深吸一口那混杂着尘土与希望的空气,迈开脚步,随着涌动的人潮,走进了这片充满未知与机遇的旧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