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光谱争执中的同频共振
话剧社第二次排练,林晓曦按照“心跳谱“改了台词节奏,却在“无锡是个好地方“这句上卡住——她总想在“无锡“二字后加入钢琴的琶音滑音。社长摔剧本的声音惊动了后台,李明远抱着投影仪冲进来时,正看见她蹲在地上,用粉笔画着台词对应的光谱分布图。
“这里需要冷白色突变为暖金色,“她指着“好地方“三个字,“就像心跳突然加速的感觉。“李明远调出光谱软件,发现她标注的色值,恰好对应2008年林父手术前的心率波动曲线。“用追光模拟心电图,“他突然在幕布上投出跳动的波形,“当你说'三十年'时,波形会变成银杏叶的形状。“
排练厅的气氛缓和下来,直到社长发现林晓曦把“支票“一词的重音,定在了《卡农》的第16个音符上。“这是话剧!不是音乐分析课!“社长的怒吼惊飞了窗外的银杏叶,李明远注意到林晓曦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琴谱上的血迹,那是父亲出事当天留下的印记。
散会后,他跟着她走进琴房,看见她正在钢琴上弹奏《雷雨》的台词节奏。“侍萍的每句话,都像钢琴的休止符,“她按下琴键,D小调的忧郁在空气中流淌,“周朴园的支票声,应该是E大调的刺耳,就像...“话没说完,琴键突然发出杂音——有个琴键的毡垫松了。
李明远戴上白手套检修,发现琴键下方刻着极小的“JY“字母,和李静宜工作牌上的缩写一致。“这架钢琴...“他突然想起母亲的维修记录,2008年医院捐赠的旧钢琴,正是林晓曦父亲卖掉的那架。琴盖内侧的木纹里,隐约能看见被磨掉的“LY“刻痕,那是幼年林晓曦刻下的名字缩写。
“我们做个'台词光谱仪'吧,“他从背包里掏出银杏叶U盘,“把你的台词转化为光谱数据,投影仪会根据你的声音频率变色。“说着,他戴上骨传导耳机,捕捉林晓曦念台词时的声带振动频率,发现“三十年“三个字的共振频率,竟与迎新晚会上《卡农》的高潮段落完全一致。
秋雨敲打着琴房的玻璃,林晓曦忽然发现,李明远检修琴键的手法,和记忆中李静宜调律的姿势一模一样——右手小指微屈,那是烫伤留下的习惯性动作。“你母亲...是不是左手戴过银色的调律扳手?“她指着他手腕的疤痕,“我记得她调律时,扳手会反光在银杏叶上。“
李明远的动作顿住,从口袋里掏出个银色小盒,里面装着半枚调律扳手,边缘刻着“JY“和“LY“的交叠字母。“母亲出事前,“他声音发颤,“正在给这架钢琴调律,她说要调好后送给你,作为出院礼物。“扳手的内侧,还留着当年烫伤的焦痕,和林晓曦琴谱上的血迹,在时光里遥相呼应。
当他们把“台词光谱仪“接入投影仪,幕布上第一次出现了会呼吸的光影——林晓曦念“梅花“时,银杏叶形状的绿光层层晕开;说“支票“时,刺眼的白光突然碎裂成无数金色光斑,像极了十年前那个雨夜,开水泼在白大褂上的瞬间。
社长推门进来时,看见的是李明远趴在地上调整投影角度,林晓曦蹲在旁边,用银杏叶在他手背画光谱图。两人的影子在幕布上重叠,形成一片巨大的银杏叶轮廓,叶脉间流动着《雷雨》的台词声波,就像李静宜当年说的:“所有的故事,最终都会变成心跳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