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概述

最早对该碑铭进行研究的是著名的阿尔泰语言学家兰司铁(Ramstedt)。兰氏在其考古报告《外蒙发现之二回鹘古突厥文碑铭及其校译》(Zwei uigurische Runeninschriften in der Nord-Mongolei. Helsinki. Journal de la Société Finno-Ougrienne,30/3,1−63,1913)中详细介绍了碑铭的所在地,探讨了铭文的拼写规则,对铭文进行转写、录文和翻译工作,并比较了《毗伽可汗碑》和《暾欲谷碑》。国内则有王静如在1930年《突厥文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译释》(载林幹编《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中根据兰氏的德文翻译,将铭文转译成了汉文。

兰氏之后,森安孝夫对该碑铭进行了系统研究。森安氏在1999年刊布的《希纳乌苏遗迹、碑文》[“Site and Inscription of Šine-Usu”. eds. T. Moriyasu - A. Ochir(The Society of Central Eurasian Studies). In: Provisional Report of Researches on Historical Sites and Inscriptions in Mongolia from 1996 to 1998.Osaka.pp.177−195,1999]中,对《希纳乌苏碑》进行了换写、转写以及英文、日文翻译和注释。2009年,森安孝夫、铃木宏节、齐藤茂雄、田村健、白玉冬等学者合作重新刊布了该文修订版(“Šine-Usu Inscription from the Uighur Period in Mongolia: Revised Text,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ies”. Kobe. Studies on the Inner Asian Languages, 24, 1−92, 2009)。森安氏的汉文史料功底很深,因此他对《希纳乌苏碑》的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Berta在其专著《聆听吾等之言——突厥、回鹘碑铭校勘研究》(Szavaimat jól halljátok… A Türk és Ujgur rovásírásos emlékek kritikai kiadása. Szeged:Jate, 2004)中,对《希纳乌苏碑》进行了换写、转写和翻译。与此同时,他还一一比对了其他学者的换写、转写和翻译,这可以说是该领域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Mert 在其著作《于都斤时期回鹘碑铭:铁兹、塔里亚特、希纳乌苏》(Ötüken Uygur Dönemi Yazıtlarından Tes, Tariat, Şine Us. Ankara: Belen. 2009)中对碑铭进行录文时采用了新技术,使铭文更清晰。他用不同颜色标记碑铭字词的现存状况,分别为可清楚认读的字母、早期研究中认读成功但今日因保存不善而磨损严重的字母、正在褪色消失的字母、可认读但磨损严重的字母、残缺不全的字母、自发现之日起就无法认读的字母。研究过程中,他也比对了不同学者的转写文本,并将碑铭原文翻译成了土耳其文。此外,其专著附有碑铭的全清照片。

Aydın在其《希纳乌苏碑》(Şine Usu Yazıtı.Çorum:KaraM,2007)、《回鹘汗国碑铭》(Uygur KağanlığıYazıtları.Konya:Kömen,2011)等专著中,考证了碑铭中出现的地名和历史事件,同时探讨了碑铭研究对突厥语研究的意义。Aydın在《回鹘汗国碑铭》中先给出录文、转写、土耳其语译文,在脚注中列举了不同学者的解读,然后是索引,最后的章节中对回鹘碑铭中出现的地名、部落和族群名及官号进行了考证。

耿世民在林幹主编的《突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和林幹、高子厚主编的《回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发表过《希纳乌苏碑》的汉语译文。耿世民在其论著《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以文献学的方法对铭文进行了相关研究,耿氏的研究包括综述碑铭研究概况、对碑铭进行拉丁文转写、对碑铭进行汉文翻译以及相关注释等内容。

洪勇民在《回纥汗国古突厥文碑铭考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中对《希纳乌苏碑》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洪氏的专著中分别对该碑铭进行了转写、换写和翻译,还指出了碑铭转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洪氏专攻铭文的拼写规则和史料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考证了铭文记录的历史事件。洪氏对《希纳乌苏碑》的研究成果可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介绍碑铭的出土地点和状态,确认碑铭作者和立碑时间,解释碑铭读写顺序以及对碑铭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第二,对铭文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语翻译、注释论证。第三,通过研究碑铭中所记录的历史事件,考证和论述了回鹘覆灭突厥汗国、回鹘联盟的破裂、回鹘内部政权的组成形式、回鹘与黠戛斯以及其他部族的战争(回鹘汗国出兵平息诸部叛乱)、助唐平叛、汗国的管理制度、后突厥和三纛突厥等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问题。

洪氏在《古突厥文献西域史料辑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版)中对《希纳乌苏碑》的历史事件进行史料摘录、史料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回鹘西征 čik 部、回鹘军队远征剑河以及击败拔悉密和葛罗禄部等历史事件。

白玉冬是森安孝夫在2009年发表的研究报告的合作作者。白氏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希纳乌苏碑》进行了转写、换写和汉文翻译(载《西域文史》第7辑,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白氏的研究代表了国内学者在此领域中的最新成果。

Ölmez 在其《回鹘汗国碑铭》(Uygur Hakanlığı yazıtları. Ankara:BilgeSu,2018)一书中刊布了对《希纳乌苏碑》研究的最新成果。他在专著中综述了该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介绍了碑铭的发现和收藏等基本信息,对铭文进行转写、录文、翻译。其专著中长达57页的注释部分学术价值很高,补正了碑铭研究的不少问题。

李容成(Yong-Šŏng Li)在《论希纳乌苏碑南面3行BIdgẅčIr》(ON BIdgẅčIr In The 3rd Line of The South Side of The Šine-Usu Inscrıption, Türk Dili AraştırmalarıYıllığı-Belleten,2018)和《论希纳乌苏碑西面4行W..GšNG》(On W..GšNG In The 4th Line of The West Side of The Šine-Usu Inscription, 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arica. Volume 72 (1), 25 – 32, 2019)中,分别提出对《希纳乌苏碑》南面3行和西面4行的新看法。

对于《希纳乌苏碑》的研究还要提到Orkun、Malov、Aydarov、Bazılhan、Qarjaubay、Jeong Jaehun(丁载勋)、Şine User、艾尔肯·阿热孜、艾尔汗·阿伊登等学者。以上作者在其关于鄂尔浑碑铭的著作中都刊布过关于《希纳乌苏碑》的相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