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友好合作关系源远流长。1958年9月,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阿尔及利亚的非阿拉伯国家。2004年,中阿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阿尔及利亚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和中东国家;2022年,中国与阿尔及利亚签署了《中阿全面战略合作五年规划(2022—2026年)》,同年,阿尔及利亚正式提出加入金砖国家组织的申请,双方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天然伙伴,为新时代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开展全方位合作树立了典范。
本书内容主要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王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专项“‘一带一路’沿线国别研究报告”子课题“阿尔及利亚国别研究报告”。课题组根据总课题的要求,组建了一支全球阿尔及利亚研究队伍,有近二十位国内外阿尔及利亚问题专家学者参与编写,他们当中既有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马格里布地区的专家学者,也有中国高校、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中青年才俊。研究团队不仅精通英语、法语和阿拉伯语,而且不少成员在阿尔及利亚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拥有阿尔及利亚跨学科研究能力,这些都为本书按时按质出版奠定了学术基础。
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三篇,分别为基本国情研究、重大专题研究和双边关系研究。在基本国情研究部分,本书细致梳理和分析了阿尔及利亚的综合国力、人口发展、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政治生态、民族与宗教、政局形势与对外关系八个方面;在重大专题研究部分,本书深入探讨了阿尔及利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区域影响力、营商环境、左翼政党、“去极端化”问题、石油经济、青年问题、女性社会地位、文化遗产保护、语言政策和移民问题十一个方面;在双边关系研究部分,本书基于中国视角,剖析了中阿关系的历史变迁、阿尔及利亚中国观、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贸合作、能源合作、中资企业在阿尔及利亚跨国经营风险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阿尔及利亚宗教风险、农业合作、旅游合作及医疗卫生合作十个方面。
本书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张玉友和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德刚负责设计、统编、审定、修改和校对。各章撰稿者分别是:第一篇为“基本国情研究”,共八章,第一、二、三、四、六、七章分别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周琢副研究员、周海旺研究员(与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金融研究院郭正忠合作)、海骏娇助理研究员、马双副研究员、来庆立副研究员和田艺琼助理研究员完成,第五章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卢晓菲助理研究员完成,第八章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舒梦助理研究员与孙德刚共同完成。
第二篇为“重大专题研究”,共十二章,张玉友撰写第一章;第二章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甄成完成;第三、四、七、八、九、十、十一章分别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易小明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张楚楚副教授、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王亚庆博士、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慈志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赵军副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学院张婧姝副教授和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廖静副教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潘弘林合作)完成;第五章和第六章由阿尔及利亚籍学者、丹佛大都会州立大学穆罕默德·阿卡森研究员(与阿尔及利亚学者纳德吉·萨菲尔合作)和阿联酋政策研究中心穆罕默德·法里德·阿齐研究员完成,这两章的译者分别为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黄耀漫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学院研究生义力迈。
第三篇为“双边关系研究”,共十章,孙德刚撰写第一章(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何少雄合作),第二章至第十章分别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黄慧教授(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李楠合作)、何少雄(与孙德刚合作),突尼斯学者文思,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院王有勇教授(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潜旭明副研究员合作),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翁艳云、张玉友,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张帅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马青华博士生和内蒙古民族大学法学与历史学院慈志刚教授(与内蒙古民族大学法学与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马赫合作)完成。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上海政法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学者的鼎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阿尔及利亚是重要的阿拉伯国家、中东国家、非洲国家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学界对其的研究不足。本书全面研究了阿尔及利亚政治、经济、人口、发展战略、外交、社会、产业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国别情况。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课题组赴阿尔及利亚开展田野调查的难度增大,加上近年来阿尔及利亚局势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本书可能还存在诸多谬误与不足之处,恳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