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学研究
七部明清丹经小考
朱越利
摘要:七部明清丹经的署名、列名和序跋,云山雾罩,好似谜面。《金丹真传原序》疑点颇多,孙汝忠何时著《金丹真传》有待继续考证。《性命圭旨》撰于明后期,作者难现真容。《广胎息经》撰于明后期,台湾“中央”图书馆藏署名傅山的抄本四件是采进本《广胎息经》抄本的抄本。《唱道真言》和《青华老人序》皆是托名之作,托名者鹤臞子姓氏、籍贯、生平不详。《修身正印》三篇序言的叙述令人怀疑,疑《修身正印》托名明初孙碧云著,实为清嘉庆时期的作品。《玄微心印》问世不迟于道光甲辰年(1844),其开列了四个人名,但作者仍深藏不露。《立命篇》撰于同治十一年(1872),刻印于光绪九年(1883),疑《立命篇》作者本人以及其父、其友的别号都是编造的,都是托名。这七部明清丹经都完全或部分推行阴阳双修。
关键词:明清;丹经;阴阳双修;托名
作者简介:朱越利,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100732)。
七部明清丹经的署名、列名和序跋,云山雾罩,好似谜面。《金丹真传原序》疑点颇多。同为明代的《性命圭旨》,署“尹真人秘授”,署姓不署名,刻印者吴之鹤留下一篇跋文。《广胎息经》不署作者名氏,其抄件冠“丹亭真人卢祖师”之名,转抄件署“傅山青主录”。清代《唱道真言》署“鹤臞子辑”,只署别号,托名青华上帝乩坛降谕。《修身正印》署“碧云孙真人”著,孙碧云为明初道士,卷前只有三篇清代人的序言。同为清代的《玄微心印》,卷名内侧并列喻太真等四个名字。《立命篇》作者自称“玄阳子”,不露姓名。针对这些谜面,一些学者已发表高见,本文参与探讨。
一 《金丹真传》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手抄本《金丹真传》(以下简称中医科学院本),无抄录者署名,没有标注抄录年月。全书反复使用元珠、元窍、元牝和元座等词,将这些名词中原来的“玄”字改写为“元”字,避清康熙帝玄烨名讳。不仅如此,卷前的《金丹真传原序》(以下简称《原序》)提及明孝宗年号弘治时,“弘”字缺末笔;落款中明神宗年号的繁体字“萬曆”改写成“萬歷”。[1]“弘”字缺末笔,繁体字“曆”改写为繁体字“歷”,皆避清乾隆帝繁体字弘曆名讳。此手抄本《金丹真传》,抄录于清乾隆年间。
目前流传最广的《金丹真传》版本,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傅金铨顶批本,此外还有流传不广的嘉庆十四年(1809)聚锦堂梓行本(以下简称聚锦堂本)。这两个版本的序言、正文九节及其注疏,除个别字句外,内容皆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乾隆年间手抄本同。[2]这两个版本中,另有作者辑著的《葫芦歌》《明道歌》《修真入门》《修真大略》《金丹五百字》《扫邪归正歌》六篇,此六篇皆无注疏。中医科学院本少此六篇中的《明道歌》,有其他五篇,抄写者还为五篇中的《金丹五百字》添加了补注。另外,中医科学院本比这两个版本多《采金歌》和附《雷门测候图》,抄写者又据秘本增加《开关》和《铸剑》两诀,两诀皆有注疏。傅金铨顶批本附录《入药镜注》《康节邵子诗解》《吕祖沁园春注》《试金石》等。
《原序》有孙汝忠和孙汝孝兄弟二人的姓名落款,实际是以孙汝忠一人的口气自述的。《原序》中,孙汝忠称父亲为父师。《原序》曰:“父师世居齐,登黄甲,生于弘治甲子。”“父师讳教峦,号烟霞散人。”[3]《原序》中的孙教峦金榜题名,是否入仕则无下文。其人自幼好道,历访名山,坚持修炼,获安老师传授,奉安师入室还丹成功。六十岁到潞安,治危重病甚验,被缙绅绊留。娶妻成家,七十岁生孙汝忠,七十三岁生汝忠之弟,八十八岁生汝忠之妹。不顾道禁父子相传之戒,将丹法传给孙汝忠。孙教峦获京师缙绅相助,入室还丹成功,至一百零六岁仙去。
《原序》又说:孙汝忠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著《金丹真传》,同时与张崇烈、李堪二人合作,二人完成注和疏。其曰:孙教峦升天后,孙汝忠杜门慕演了三年,后北游京畿,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抵汴,“坊间见《玉洞藏书》,索其人,则李楚愚笔也。因邂逅于藩史公署中,为莫逆交……时衡麓张公留居邸署,余日与楚愚……因述父师得道颠末,冠诸篇首,名曰《金丹真传》”[4]。
孙教峦在潞安(今山西省长治市)因医术高超而深得民心,古稀耄耋之年连续生育子女。如此佳话,如此奇迹,在方志、笔记小说和文人诗词中竟然悄无声息,此现象不合常情。明清两朝主管一省人事与财务的官员布政使,别称藩台,又称藩司、方伯,不称藩史,更无藩史公署。李堪的《玉洞藏书》“成于万历壬子”[5]。孙汝忠当年即与素不相识的李堪邂逅,迅速结为莫逆之交,张崇烈立即接待二人住在开封合作三年,这种机缘百年难遇。《原序》疑点颇多。
清翰林院庶吉士仇兆鳌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和四十三年(1704),相继编《悟真篇集注》和《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以下简称《参同契集注》)。仇兆鳌在这两部《集注》中,表现出对《金丹节要》和《金丹真传》的重视。其曰:“兹凭《节要》三乘,参以《真传》九调,提明纲领,条例功夫。”[6]所谓“《真传》九调”,即《金丹真传》完整的丹道九节工夫。其又曰:“但开关成法,有积气、聚气之两途……《节要》《真传》二书可证。”[7]开关法是《金丹真传》丹术的关键环节之一。仇兆鳌在两部《集注》中,多处引用《金丹真传》,不知其引用的是何时的版本。可以确知:其引用的版本不迟于康熙四十二年,早于中医科学院本、聚锦堂本和傅金铨顶批本。仇兆鳌引用《金丹真传》正文及李堪疏,不见其引用《原序》和张崇烈注。其引用的文字,与中医科学院本、聚锦堂本和傅金铨顶批本基本相同,个别不同。不同处比如:中医科学院本只称孙教峦,聚锦堂本和傅金铨顶批本只称孙教鸾,而仇兆鳌引文既称孙教峦之名,又称他为孙教鸾。[8]仇兆鳌曰:“所未详者,玩三丰真人《节要》篇及孙汝忠《金丹真传》,自可得其分晓也。”[9]“聚气出于孙汝忠,有《金丹真传》可据。”[10]孙汝忠为《金丹真传》的作者,可无疑。[11]仇兆鳌在《参同契集注》中收集了一幅《十二雷门测候图》,图中文字曰:“弘治间,山西孙教峦得真人安先生秘授。”[12]仇兆鳌亦曰:“明时弘治间,山西孙教峦遇异人安先生授以金丹大道,其子汝忠著《金丹真传》。”[13]仇兆鳌所说孙教峦获安老师传授,与《原序》所说时间相差不少。仇兆鳌的这句话,可理解为弘治间孙汝忠著《金丹真传》。这一理解与《原序》所说差异也很大。这些增加了对《原序》的疑点。仇兆鳌的这句话,也可理解为没有说孙汝忠何时著《金丹真传》。今不见《金丹真传》初本。《原序》真伪,有待继续考证。[14]
关于《金丹真传》丹法的定性,学界争论颇为激烈,此课题超出了本文范围,待另文论述。本文仅简述一点:《金丹真传》宣传男女双修术。比如,其中的《修真大略》曰:“窃闻还丹大道,原非兀坐单修,阴阳龙虎必双全,玄牝汞铅须两配……玩吕祖《敲爻歌》,庶知次序。”[15]
二 《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全名《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署“尹真人秘授”。明末伍守阳称尹真人为尹蓬头,其曰尹蓬头作《万神圭丹》。[16]《万神圭丹》即《性命圭旨》。明清世人最为津津乐道的尹蓬头,名从龙,字继先。传说他东汉时姓屈,元明时姓尹,持有南宋理宗朝颁发的道士度牒。闵一得说《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即这位尹蓬头的仙经。[17]
乾隆间,朝廷向全国搜集藏书。浙江省第十二批向朝廷呈进的藏书中,有一部施天谷的《删补性命圭旨》。《四库采进书目》著录曰:“宋真人尹蓬头撰,龙沙醒翁删补。”[18]“龙沙醒翁”为施天谷的别号。施天谷曰:“幸而清和真人尹髼头出,继往开来,授受得人。乃有高第传述其书,名《性命圭旨》。”[19]“尹髼头”即尹蓬头,清和真人即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尹志平。尹从龙持有南宋的道士度牒,尹志平南宋时入道,皆可称宋真人。施天谷声称秘授《性命圭旨》的尹蓬头是尹志平,但没有给出依据。
佘永宁《刻性命圭旨缘起》曰,《性命圭旨》“盖尹真人高第弟子所述也”[20]。这是说,尹真人将《性命圭旨》的内容秘密传授给弟子,其弟子撰写成书,成为作者。
现在看到的《性命圭旨》最早的版本是吴之鹤于万历四十三年刻印出版的。他在跋文中说,他于外祖唐太史新庵先生的旧箱子中,得《性命圭旨》一集。他珍藏二十多年后,“公诸同志”[21]。唐皋(1469—1526),字守之,号新庵(一作心庵),别号紫阳山人。明正德年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奉旨出使朝鲜,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经筵讲官。
《性命圭旨》的作者署名和刻印者吴之鹤的跋文,留下了探寻作者姓名的空间,王重民在《中国善本书提要》中说《性命圭旨》大概是吴之鹤所撰,李安纲倾向于是唐皋所作。[22]截至目前可谓众说纷纭。[23]其中汪登伟的观点最有新意。其说:“从现有材料中,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尹真人是谁,也不知其高弟为谁。但今本《圭旨》作者是位精通三一教之人,而《圭旨》最初为尹真人弟子所作,在吴之鹤手中时进行了改写,其书是集合了尹真人及其弟子的口诀论说、三一教教理和道书佛典的作品却是无疑的。”[24]
作者署名是托名,吴之鹤的跋文亦不知是否托名。《性命圭旨》的作者难现真容。
吴之鹤刊本表明,《性命圭旨》的问世不迟于万历四十三年。学者们普遍认为《性命圭旨》撰于明后期,但指出的时间段略有差异。如李安纲说,《性命圭旨》“成书的时间该在嘉靖末年……至早不超过嘉靖二十五年(1546)”[25]。三浦国雄说:“该书的成书时间最迟应该在16世纪末。”[26]傅凤英说:“可以断定本书应该成书于明末(约1472—1615年)。”[27]张雪松说:“将《性命圭旨》最初成书时间大体定在明嘉靖到万历之间是适宜的;其最初流传地域,应该是在皖南、赣皖江浙交会之地。”[28]
明末伍守阳批评《性命圭旨》“惑世坑人”曰:“若不明宗旨,唯蹈袭古人几句糟(左米右离)旧说,惑世坑人者,元太虚、阳葆真之作《直议》《真诠》,尹蓬头之作《万神圭丹》等书是也。”[29]施天谷批评《性命圭旨》“必有增改。不啻骈枝赘疣,决非尹公之初文明矣。此后之耳食邪宗,盲行润色……”[30]
内丹经诀被批评“惑世坑人”和“邪宗”,多半因为其传授阴阳双修,或其含有采战术和春药等内容。《性命圭旨》讲述丹道九节工夫,文图并举。第二节绘有插图《龙虎交媾图》,图中歌诀曰:“男女相须,含吐以滋。雌雄错杂,以类相求。”“婴儿姹女齐齐出,却被黄婆引入室。云腾雨施片时间,不觉东方红日出。”[31]男女相须以类相求,云腾雨施,直白地描写了阴阳双修。第五节辑录《指玄篇》曰:“奔归气海名朱骥,飞入泥丸是白鸦。昨夜虎龙争战罢,雪中微见月钩斜。”[32]《指玄篇》是白玉蟾自述阴阳双修的诗篇之一。[33]
三 《广胎息经》
《四库全书提要》曰:“《广胎息经》二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但题为宋人。然第二十一卷中引罗洪先、陈献章语,则明代道流所作,题宋人者妄矣。其书皆称养浩生问而丹庭真人答,分却病、延年、成真、了道四部,论吐纳之法兼及容成之术,非道家正传也。”[34]两淮盐政采进本,以下简称采进本。
丹庭真人和养浩生,疑实无其人。罗洪先(1504—1564),明代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陈献章(1428—1500),明代杰出的思想家。采进本《广胎息经》作者不明。其“引罗洪先、陈献章语”,可证明其撰于明代后期,不早于罗洪先。[35]
《胎息经》很早就出现了,其称胎息“可以长生”,胎息的要领为“神气相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36]内丹术的要领与此同,如宋徽宗时太府卿李傅曰:“内丹之要在乎存其心养其气而已。”[37]《胎息经》第一句曰:“胎从伏气中结。”唐幻真先生注曰:“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38]《胎息经注》中的《胎息铭》更是直截了当地曰:“假名胎息,实曰内丹。”[39]
养浩生曰:“尝闻自古真师,未得延年,先期却病。故病魔不除,仙基难立。”[40]依据上医抄本内容组成表可知,却病部讲述医药和治疗,延年部讲述大小采补的方剂和丹药。成真部从数息开始,到调息、闭息、住息、踵息、胎息、无胎息,讲述内丹修炼的全过程。了道部抄录诸真有关胎息、药物、火候和鼎器的口诀,讲述内丹原理和丹房注意事项。笔者推测,作者盖将作为仙基的却病和延年两部统称“广”,将作为修仙的成真和了道两部统称“胎息”,故将全书定名《广胎息经》。
采进本《广胎息经》今日难觅踪影,仅有抄本存世。[41]上海图书馆藏《丹亭真人卢祖师广胎息经》抄本(以下简称上图抄本)仅残存元、贞2册,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藏《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抄本(以下简称上医抄本)6册完整。[42]上图抄本全书目录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白照杰录为《上图抄本〈广胎息经〉元册所列全书目录》;上医抄本无目录,白照杰编制了“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藏〈广胎息经〉抄本内容组成”表[43],并点校了上医抄本《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上图抄本目录和上医抄本内容组成表,皆包括却病、延年、成真、了道四部,表明此二抄本与采进本是同一部《广胎息经》,但同书异名。
有学者推测采进本《广胎息经》丹庭真人称谓中的“庭”字为“亭”字之误[44],即《四库全书提要》应改成:采进本《广胎息经》“其书皆称养浩生问而丹亭真人答”。这等于推测上图抄本和上医抄本就是采进本,上图和上医二抄本亦“皆称养浩生问而丹亭真人答”。事实并非如此。上医抄本中“胎息真人”统领全经,以他启发众弟子提问为开篇。[45]除去一处写成“养浩生问而胎息真人答”[46]之外,全经“皆称养浩生问而真人答”,“养浩生问而丹亭真人答”的叙述一次也没有出现过。由此可以反证采进本《广胎息经》丹庭真人称谓中的“庭”字准确无误。
上图抄本和上医抄本与采进本不仅同书异名,正文也有重大出入。表现为上图抄本和上医抄本中的“旌阳诸祖”名谱,《四库全书提要》只字未提。[47]南宋初诞生了灵宝净明法,净明忠孝道于元代问世,二者统称净明道。东晋许逊被尊为“净明第六代道师许真君”。传说他曾出任旌阳县令,民间称其为“许旌阳”,故而净明道历代宗师也统称“旌阳诸祖”。上医抄本卷末开列“旌阳诸祖”名谱[48],上图抄本卷末开列的内容与之相同[49]。许蔚指出:开列“旌阳诸祖”名谱“应该只是比附宗派,以示其丹法的正宗”。[50]卢丹亭其人,待考。他被“旌阳诸祖”名谱列为“净明第二十五代嗣教导师丹亭卢真人”,为上医抄本卷名中和上图抄本经名中称他为祖师提供了宗教依据。在上医抄本卷末开列的“旌阳诸祖”名谱中,在许逊之前依次是第一代日中始炁孝道仙王、第二代月中元炁孝道明王、第三代斗中玄炁孝道悌王、第四代兰公、第五代谌母。他们在净明道徒心目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将他们附于《广胎息经》卷末,在净明道徒看来属于亵渎神灵。“旌阳诸祖”名谱盖不是《广胎息经》原文,而是抄手添加。
除了添加的“旌阳诸祖”名谱之外,上医抄本其他内容与采进本相同。这表明上医抄本抄自采进本。大概因为“丹亭”二字与“丹庭”二字发音非常相近,故而有人抄录采进本时,做了手脚,删去了“丹庭”二字,抬出“丹亭真人卢祖师”,并附录“旌阳诸祖”名谱。但其仍是以采进本为底本,亦“分为却病、延年、成真、了道四部,论吐纳之法兼及容成之术”,将采进本的内容都抄录下来了。经过增删修改,抄本摇身一变,从底本作者不明,变成了抄本托名卢丹亭。上医抄本和上图抄本是同样的抄本。
托名卢丹亭的抄本遭到明末内丹家伍守阳的痛斥。其曰:“他如卢丹亭之作《广胎息经》,最邪妄,最淫恶,诈托旌阳为说,僭渎帝经为名,罪深无间地狱。”[51]伍守阳并不知道卢丹亭是托名。伍守阳是北宗龙门派内丹家,因此在他眼里“卢丹亭之作《广胎息经》”,“最邪妄,最淫恶”。他和堂弟伍守虚更具体地揭露曰:“借古者以人喻为言者,便假说以女人为彼家,以阴户为鼎器,以行淫为配合,以淫媾久战而诳人曰采取,取男媾之秽精、女媾之浊涕而吞之曰服食。此《广胎息书》之异说也。”[52]伍氏兄弟揭露的这些内容,都是托名卢丹亭的抄本从采进本照抄的。《四库全书提要》批评采进本“兼及容成之术,非道家正传”,口气缓和。伍守阳作为全真道士,痛斥“卢丹亭之作《广胎息经》”,“诈托旌阳为说,僭渎帝经为名”。所谓“诈托旌阳为说”,即痛斥卷末开列“旌阳诸祖”名谱。《胎息经》被信奉者尊称为《高上玉皇胎息经》[53]。高上玉皇也被称为玉皇天尊、玉皇尊帝、玉帝、玉皇大帝等,故伍守阳尊称《胎息经》为“帝经”。所谓“僭渎帝经为名”,即痛斥卢丹亭僭越、亵渎神圣的《高上玉皇胎息经》,竟然将自己的作品也称为《胎息经》。伍守阳谴责的“卢丹亭之作《广胎息经》”,与上医抄本和上图抄本是同样的抄本。伍守阳认为卢丹亭著《广胎息经》,罪大恶极,应当下最底层的无间地狱。其实托名卢丹亭的抄本的出现,做手脚者可能是卢丹亭,更可能另有其人。无论做手脚者是何人,都是将《广胎息经》托名卢丹亭。伍守阳《天仙正理直论增注本序》撰于崇祯十二年(1639),托名卢丹亭《广胎息经》出现的时间不迟于此年。
明末清初画家张远的传世作品《刘源像》,创作于康熙四年(1665)。他创作了《丹亭真人传道图》,创作年月不详。[54]《丹亭真人传道图》盖为宣传托名卢丹亭的《广胎息经》而作。
康熙四十四年(1705),曹寅编《楝亭书目》卷三《医部》曰:“《广胎息经》,抄本,一函十二册,丹亭卢真人撰,二十二卷。”[55]这里著录的也是托名卢丹亭《广胎息经》。
台湾“中央”图书馆藏署名傅山的抄本,不分卷,不分部,共四件,即《丹亭真人卢祖师玄谈》《丹亭真人卢祖师养真秘笈》《丹亭问答》和《丹亭悟真篇》(此四件以下皆简称台图抄本)。萧天石先生主编《道藏精华》将之收录,为学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56]
台图抄本四件皆称养浩生问而真人答。《丹亭真人卢祖师玄谈》不分卷,不分部,但行文中突兀另起一行“丹亭真人卢祖师广胎息经卷之二”,紧接着又突兀另起一行“却病部二”[57],《丹亭问答》中出现了“了道部五”和“了道部六”字样[58],《丹亭悟真篇》中出现了“了道”和“了道部八”字样[59]。这些突兀出现的文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与前文和后文不搭界,实为衍文。显然,抄手原意跳过底本这些字样不录,但心不在焉,硬是抄下来了。无意中抄录的卷名显示,台图抄本四件的底本是托名卢丹亭的《广胎息经》,是采进本《广胎息经》抄本的抄本。[60]
白照杰指出,上图抄本《广胎息经》元册所列全书目录缺点不少。[61]经与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藏《广胎息经》抄本内容对照[62],台图抄本《丹亭真人卢祖师玄谈》相当于上医抄本卷一和卷二,《丹亭真人卢祖师养真秘笈》相当于卷八,《丹亭问答》相当于卷十一,《丹亭悟真篇》相当于卷十二。台图抄本放弃了底本《丹亭真人卢祖师广胎息经》的分卷,只抄录其中的五卷,拆分为四件,另取经名,从而变底本一经为抄本四经。另取的经名,名实对应松散。另外,还删去了自称净明法派的内容,以及大部分性医学、阴阳双修内丹术、三峰采战术等内容。更准确地说,台图抄本是托名卢丹亭《广胎息经》的节抄本。
萧天石先生在《道藏精华》中介绍台图抄本时,引用了数则有关卢丹亭的传说,同时感叹丹亭真人“略而无传”,“世人传说,语焉不详”。[63]又曰:“或曰静中即丹亭真人,然乎否乎?不得而知也。”[64]萧天石先生将台图抄本《丹亭真人卢祖师养真秘笈》,称为卢丹亭语录。其曰:“《养真秘笈》一书,为卢门传道集之首篇……斯编由丹亭卢祖师门人养浩生所记……丹亭真人为玄门隐士……此书之传,乃其入门之传道语录也。”[65]其又将另外三件台图抄本《丹亭悟真篇》《丹亭问答》和《丹亭真人卢祖师玄谈》,合称为《丹亭真人传道密集》。
萧天石先生肯定台图抄本确为傅山亲手抄录,称傅山为卢丹亭的弟子。其曰:“考青主所手录卢丹亭真人之传道秘书凡四种。”[66]萧天石先生引南岳神道子曰:“所谓录者,乃录其言,而非抄其文也。录本与抄本有别,善者录之,不善者舍之;故全书均可视为其师门授受之传道集,而实即青主之所纂也。”[67]萧天石先生发挥神道子的观点说:“青主曾师事龙门派卢祖师丹亭真人,尽得该派秘诀法要,纂录以传世。”[68]萧天石先生的介绍,影响很大。近年来,不少学者发表了研究《广胎息经》、研究内丹术、研究内丹派别以及研究傅山各个方面的论文,接受了萧天石先生的说法。萧天石先生将台图抄本视为卢丹亭的传道集,忽略了卢丹亭不是采进本《广胎息经》作者的事实。卢丹亭不是创立采进本却病、延年、成真、了道四部之人。
有学者对台图抄本署名傅山表示怀疑。甄跃达说:“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除传道秘书外,并无其他可直接证实或证伪傅山与传道秘书之间存在联系的史料。”“以《傅青主女科》《傅氏家抄医学抄本》与《养真秘笈》的思想相通来证明傅山与传道秘书关系,说服力不足。”[69]白照杰说:“萧天石等前贤对傅山与此书关系之判断还需谨慎对待,尤其是不能将这些节抄认为是傅山本人的创作和思想积淀。”[70]
傅山精通医学、内丹,生前即获“医圣”之名。傅山师事郭静中后,“遂为道士装,遨游平定祁汾间,人争重之”[71]。作为医圣和道士,傅山如果节抄《丹亭真人卢祖师广胎息经》,并非绝无可能。但是,傅山作为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并列的“清初六大师”之一,不会为节抄的作品另取经名。故而台图抄本并非傅山节抄,而是出自他人之手,擅加傅山大名。台图抄本署名“太原傅山青主录”“太原傅山青主手录”“太原傅山青主纂”,实为变相托名。采进本《广胎息经》作者不明,后来的抄本托名卢丹亭。台图抄本擅加傅山大名,可谓第二次托名。
康熙四十四年曹寅编《楝亭书目》没有著录台图抄本,台图抄本盖抄录于康熙四十四年之后。
四 《唱道真言》
《唱道真言》五卷,署“青华老人传、鹤臞子辑”,或署“青华老人语、鹤臞子录”,托名青华上帝乩坛降谕。卷前《青华老人序》曰:“岁在己酉春三月甲辰之旦,法嗣鹤臞子觉,受炼文昌笔录大法。老人与鹤臞子本有宿契,即日降坛,迄今已近三载……鹤臞子欲公之于天下,以为后代之矜式,而问序于我。”[72]这是说,从己酉年三月开始,青华上帝在乩坛降谕近三年,一位被称为鹤臞子觉的鸾生、弟子将乩语笔录成《唱道真言》,刊印前请青华上帝作序,此序称为《青华老人序》。其实,《唱道真言》和《青华老人序》皆是托名之作。
雍正元年(1723),万清和《唱道真言跋》曰:“岁庚子……偶观鹤臞子笔录青华上帝《唱道真言》五卷……余方怀梓佈而愿未舒。”[73]万清和所说“岁庚子”,当为康熙五十九年(1720)。据“岁庚子”推算,《青华老人序》所说“岁在己酉”当为康熙八年(1669),“近三载”即康熙十一年(1672),《唱道真言》撰成于此年。
鹤臞子《唱道真言后序》曰:“直至己酉之岁,行年四十,受炼元皇笔录大法,承青华道父祖师降坛,诲谕谆谆……觉奉侍道父三载……道父所以护持小子,实欲小子护持此经传之后世……觉敢不自勉以答道父意乎?”[74]“己酉之岁”鹤臞子四十虚岁,鹤臞子当生于崇祯三年(1630)。托名者号鹤臞子,名觉,其姓氏、籍贯、生平不详。其奉青华上帝为道父,盖为全真教南宗道士或信徒。
鹤臞子将展阅《唱道真言》时“不避妇人”的行为,作为不肖之徒的罪过之一。[75]鹤臞子描述采取之法,比喻曰:“如奏笙簧,如调琴瑟;男欢女爱,夫刚妇柔,两情和畅,送入黄宫,而采取交会之理毕矣。”[76]鹤臞子引经据典,强调男女交曰:“《易》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男女不交,其志不同也。’故有道之士,以离中之火补坎中之阴,以坎中之水育离中之阳,其卦为泰。《易》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男女交而其志同也。’……金精木液战斗一番,鼓九阊之璈而弹八风之瑟。日月出于脐下,风云起于腋间,圆陀陀,赤洒洒,仍是一个清虚洞玄、洪濛一气之太极也。”[77]鹤臞子说丹士修炼时要像柳下惠坐怀不乱那样,才能采到元精。其曰:“见如不见,应如是观。柳下惠纳女于怀,目中不见有女也。……丹以精为主,精非交媾之精也。交媾之精,夹杂欲火在内,水中带火,其味咸而不用……大丹无形无声,无色无味,岂容得杂火之精?故采精须采元精,清空一点,若有若无,结下灵丹,一个赤条条的孩子从此中跳将出来。”[78]《唱道真言》表面上讲述清修,骨子里却述阴阳双修内丹术。
五 《修身正印》
《修身正印》,署“碧云孙真人”著,金天观藏版,清嘉庆癸亥年(1803)镌。
孙碧云,号虚玄子,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华山道士。幼年颖悟,立志学仙,探求黄老经旨和《周易参同契》,熟诵儒释、诸子、史书。明太祖朱元璋数次诏见孙碧云。朱元璋问三教之说优劣何如?孙碧云对以殊途同归、无优劣之分,深得朱元璋赞赏。明成祖朱棣封孙碧云为道录司右正一、武当山南岩宫住持,令他规划武当山宫观的营建。永乐十五年(1417),孙碧云于武当山羽化。[79]
《修身正印》卷前有三篇序言,叙述此书来历。刊印人陈松风序言曰:友人张芝南于嘉庆元年(1796),“出手录碧云孙真人《修身正印》一卷相赠”,陈松风于嘉庆八年(1803)将抄本刻印出版,公之于世。[80]宁夏将军苏宁阿序言曰:他在道友陈松风处见到《修身正印》,请教刘一明后,才知道其书是孙碧云真人“留渡人修炼之真传,接五祖七真之的派,随抄录留存雷坛”[81]。金天观俗名雷坛。刘一明《修身正印叙》曰:我看了苏宁阿出示的《修身正印》之后,才知道孙碧云的内丹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始知真人茹黄芽而尝白雪,吞乌肝而服兔髓,深有得于大象大音之妙”[82]。
刘一明介绍孙碧云说:肃藩王迎请孙碧云真人居金天观圜室。真人离去后仅有圜室遗迹,别无所留。“相传圜室为真人养道处,其实真人之有道无道而人皆不知也。”[83]肃藩王即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明朝第一任肃王朱楧,在兰州建金天观。刘一明是说孙碧云没有为金天观留下著作,人们不知道他懂内丹。宁夏将军苏宁阿介绍孙碧云说:金天观“为碧云孙真人传道开教之场。乾隆四十六年遭盗劫焚坏……孙真人渡世之书未传”[84]。苏宁阿说乾隆四十六年(1781),苏四十三回乱焚毁了金天观,造成孙碧云著作失传。
孙碧云羽化379年后人们第一次看到手录《修身正印》,386年后《修身正印》第一次刻印出版。刘一明和苏宁阿解释说,出现这种结果,事出有因,不足为奇。但二人介绍的历史情节,差异不小。
三篇序言的叙述令人怀疑。陈松风为何没有介绍张芝南的抄本从何而来?苏宁阿如何知道焚毁之前的金天观存有孙碧云的度世之书?刘一明说孙碧云没有为金天观留下著作,那么孙碧云回到华山或武当山,为何也没有刊印《修身正印》?刘一明说人们不知道孙碧云懂内丹,他断定《修身正印》是孙碧云的著作,依据何在?
明代任自垣在《孙碧云传》中没有记载孙碧云居金天观的事迹。[85]乾隆元年(1736)刊刻的《甘肃通志》,记载了孙碧云居金天观的事迹,未提《修身正印》。[86]疑《修身正印》托名明初孙碧云著,实为清嘉庆时期的作品。
六 《玄微心印》
《玄微心印》卷二初见于傅金铨《证道秘书十七种》中。《玄微心印》卷二引用托名张三丰的《无根树道情二十四首》中第八、十七、十三、七和第二五首为证。[87]清雍正初(1723),汪锡龄将署名张三丰的文章“辑为成书”。道光甲辰年李西月将之重新编集为《张三丰先生全集》。[88]《玄微心印》当撰于清前期雍乾嘉道间,不迟于道光甲辰年。
《玄微心印》卷前的《玄微心印原序》,落款“南昌喻太真撰”,不标年月。《原序》讲述明性之行、至命之术,将坚持阴阳双修而成仙称为天心。其曰:“龙虎合德,方得其真……千劫万劫,长居玉清。大丈夫事,至此乃宏。圣贤妙法,若斯之灵。如兹如斯,名曰天心……四知勿慢,六耳勿闻。戒之慎之,灵官随身。更无别言,叮嘱尔人。”[89]读《原序》,喻太真像是《玄微心印》的作者。
《玄微心印》卷前《玄微心印论》,落款“紫阳赵两弼谨识”,不标年月。《玄微心印论》曰,余“续正阳嫡派,为上阳之嗣孙,受斗南之提命,直指单传,亲承教旨,故不敢自私天宝,亦未敢滥授于人,鉴汝谆诚,传兹命脉……爰授七章,更成三律”[90]。“爰授七章”,《玄微心印》卷二共有胎息、铸剑、筑基、玉液、金液、温养、面壁七节。“更成三律”,《玄微心印论》以三首七律收尾。读《玄微心印论》,赵两弼像是《玄微心印》的作者。但是,无论是《玄微心印原序》,还是《玄微心印论》,都没有提及自己或他人是《玄微心印》的作者,也没有介绍《玄微心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年月,只管自说自话。连落款喻太真和落款赵两弼,都不标年月。《玄微心印原序》和《玄微心印论》的叙述和落款有些奇怪。
《玄微心印》卷一和卷二的卷名内侧,低数格另起一行“传授心法”四字,此形式和内容极为罕见。“传授心法”一行下接并列的四行,并列四行的内容是四个地名+别号+姓名,即“天都紫阳道人赵两弼、豫章两顾道人胡慥、蜀东青峰子丁守明、南昌四一学人喻太真”。这四行似署名,但没有著、书、撰、注等后缀动词,与通常的署名不同,也有些奇怪。这四个人名中,究竟有没有作者?谁是作者?无法确定。疑《玄微心印原序》《玄微心印论》和“传授心法”一行下接并列的四行,均为作者的障眼法,《玄微心印》的作者深藏不露。
《玄微心印》引用《无根树道情二十四首》中的五首,毫不隐讳地讲述阴阳双修的过程和操作方法。《玄微心印》述择鼎标准曰:“要察颜色红白,骨肉均停,肤嫩发黑。言乃金声,神全气足,则咽喉爽而言语响亮。脐为命蒂,元炁深则脐腹深厚。神之光射于目,必目睛黑白分明。肾之精聚于齿,必齿牙莹洁。谓之四美。”[91]这里所说的择鼎,就是丹士挑选阴阳双修的女伴。
七 《立命篇》
《立命篇》作者自称号玄阳子,籍贯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市)。其在《立命篇序》中自述曰:自己幼年丧父,其父守虚子留下《悟真篇》一帙。自己托迹尘寰而志在修炼,废寝忘食地研读《悟真篇》和薛道光、陆子野和陈致虚的《悟真篇三注》。“同治丁卯时余十有七岁”,顿悟玄机,始知“神仙之道,近在目前”。为慈航普度,著《立命篇》。[92]落款于“同治壬申”(1872),署“四明玄阳子”。以同治丁卯(1867)十七虚岁推算,玄阳子生于咸丰元年(1851)。《立命篇》卷前玄阳子之友抱拙子《读立命篇》曰,过访玄阳子,“见手撰《立命篇》一卷……光绪昭阳协洽岁余月谷旦鹿峰山抱拙子谨识”[93]。光绪昭阳协洽岁即光绪九年(1883)。据此可知,这一年玄阳子仍在世。玄阳子的姓名和卒年不详。
据《立命篇序》和《读立命篇》所述,《立命篇》撰于同治十一年(1872),刻印于光绪九年。
《立命篇》作者玄阳子的落款只有别号而无姓名。其实,他是向往青史留名的。他劝人修炼内丹曰:“功成跨鹤升天去,留得姓名万古传。”[94]万古流芳也是他的追求。但他不露姓名,做了隐名作者。
其友抱拙子撰《读立命篇》,文中只称四明玄阳子而不称姓名,其落款亦只有别号而无姓名,完全配合《立命篇》作者的隐名。这种配合不多见。作者号玄阳子,其父号守虚子,其友号抱拙子,三人的别号义相通,盖非巧合。不多见,非巧合,疑《立命篇》作者本人以及其父、其友的别号都是编造的,都是托名。
《立命篇序》劝人在家中修炼内丹曰:“神仙之道,近在目前,人人皆可学而得之。若修之者,终不外乎世法人情之理、阴阳同类之妙,又何必离家弃妻、孤入深山方谓修炼哉?古云离家非道,诚良言也。得诀者,何妨隐居市朝潜修还丹!”[95]《立命篇》讲述阴阳双修曰,外药阳铅“当于同类中求之”。“其炉也,即为生人之地、产药之乡。”“彼感我应,彼动我受。”[96]《立命篇》讲述阴阳双修丹法。
八 结语
本文考证的七部明清丹经都完全或部分推行阴阳双修,但作者都隐藏自己的姓名,且隐藏得很深,很巧妙。作者自我保护,这是明清两代正统思想和社会风气相互矛盾的反映。
本文认为,《性命圭旨》撰于明后期,作者难现真容。《广胎息经》撰于明后期,不早于罗洪先,作者不明。两淮盐政采进本《广胎息经》是所有《广胎息经》抄本的底本。台湾“中央”图书馆藏署名傅山的抄本四件,是采进本《广胎息经》抄本的抄本。擅加傅山大名实为变相托名,可谓采进本《广胎息经》的第二次托名。《唱道真言》撰成于康熙十一年,《唱道真言》和《青华老人序》皆是托名之作。托名者鹤臞子当生于崇祯三年,姓氏、籍贯、生平不详。《玄微心印》当撰于清前期雍乾嘉道间,不迟于道光甲辰年。《立命篇》撰于同治十一年,刻印于光绪九年。
本文未解决的问题是,《金丹真传原序》疑点颇多,孙汝忠何时著《金丹真传》有待继续考证。《修身正印》三篇序言的叙述令人疑问,疑《修身正印》托名明初孙碧云著,实为清嘉庆时期的作品。疑《立命篇》作者本人以及其父、其友的别号都是编造的,都是托名。笔者疑《玄微心印原序》《玄微心印论》和“传授心法”一行下接并列的四行,均为作者的障眼法。这些疑问有待继续考证。有的问题可能永无答案。作出永无答案的判断如在学界形成共识,可以提醒同道和后人不必再试图解答此问题。
[1] 参见(明)孙汝忠《金丹真传》,(明)张崇烈注、(明)李堪疏、(清)傅金铨顶批,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手抄本,第1a、4b页。感谢蒋门马教授馈赠白云深处人家网站数据。
[2] 这两个版本的序言称《金丹真传自序》,与中医科学院本《金丹真传》卷前的《金丹真传原序》是同一篇序。
[3] (明)孙汝忠:《金丹真传》,(明)张崇烈注、(明)李堪疏、(清)傅金铨顶批,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手抄本,第1a、4b页。聚锦堂本和傅金铨顶批本《金丹真传自序》曰:“父师世居齐登黄,生于弘治甲子……父师讳教鸾,号烟霞散人。”[(明)孙汝忠:《顶批金丹真传》,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二集之一,台北:自由出版社1989年版,第1—8页]明清时山东置登州府(今烟台市),下辖包括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山东没有置登黄府或登黄县,无论登州府还是黄县都不能简称为登黄。有人合称登州和黄县为“登黄”,1912年4月,徐镜心撰写了《光复登黄战事纪实》,文章中的“登黄”即登州和黄县的合称。请参阅李日《〈光复登黄战事纪实〉的成稿、流传及其史料价值》,《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李日、郭春香、徐学航《徐镜心手稿〈光复登黄战事纪实〉笺注》,《民国档案》2015年第4期。但世居两地是说不通的。
[4] (明)孙汝忠:《金丹真传》,(明)张崇烈注、(明)李堪疏、(清)傅金铨顶批,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手抄本,第3b—4b页。
[5]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下册,第1264上页。
[6] (清)仇兆鳌:《悟真篇集注》卷首《悟真篇提要七条》,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六集之一《悟真篇集注二种》,第53页。
[7] (清)仇兆鳌:《悟真篇集注》卷首《悟真篇提要七条》,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六集之一《悟真篇集注二种》,第46页。
[8] 再比如:仇兆鳌引文既称孙汝忠之名,亦称他为孙少庵,中医科学院本、聚锦堂本和傅金铨顶批本正文只称孙汝忠,署名孙汝忠以贞;仇兆鳌引用《十二雷门测候图》,图名和内容与中医科学院本、聚锦堂本和傅金铨顶批本中的《雷门测候图》皆不同。
[9] (清)仇兆鳌:《悟真篇集注》卷首《例言二十条》,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六集之一《悟真篇集注二种》,第29页。
[10] (清)仇兆鳌:《悟真篇集注》卷下,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六集之一《悟真篇集注二种》,第227页。
[11] 高帅认为这个孙汝忠,一定不是《金丹真传》的原作者。参见高帅《关于〈金丹真传〉的成书年代及原作者的一些推断》,2015年4月14日,道教之音,https://www.daoisms.com.cn/article/sort012/info—15974.html。此结论有误。
[12] (清)仇兆鳌:《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卷下,载周全彬、盛克琦编校《参同集注: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注解集成》,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第3册,第1254页。
[13] (清)仇兆鳌:《悟真篇补注》附录,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六集之一《悟真篇集注二种》,第294页。“汝”原为“以”,据第227页改。
[14] 高帅推断:“或许序言和顶批,均为傅金铨托名。”若傅金铨是《自序》的伪作者,不可能中医科学院本和聚锦堂本皆有《自序》,参见高帅《关于〈金丹真传〉的成书年代及原作者的一些推断》。
[15] (明)孙汝忠:《金丹真传》,(明)张崇烈注、(明)李堪疏、(清)傅金铨顶批,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手抄本,第44a—45a页。
[16] 参见(明)伍守阳《重刻仙佛合宗语录》卷六,载胡道静等主编《藏外道书》,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5册,第762页。
[17] 清闵一得《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跋》曰,“尹真人,于元明时姓尹,世所称‘尹蓬头’是也。于东汉时姓屈,讳祯,道号无我,阅千数百年,盖屡易姓名以隐于尘世者”。参见董沛文主编《玄门宝典:性命圭旨·丹亭传道密集·道元一炁合刊》,周全彬、盛克琦点校,华夏出版社2017年版,第197页。
[18] 吴慰祖:《四库采进书目》,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04页。
[19] (明)施天谷:《删补性命圭旨》卷前《〈删补性命圭旨〉定本自序》,载董沛文主编《玄门宝典:性命圭旨·丹亭传道密集·道元一炁合刊》,周全彬、盛克琦点校,第215页。
[20] (明)佘永宁:《刻性命圭旨缘起》,载董沛文主编《玄门宝典:性命圭旨·丹亭传道密集·道元一炁合刊》,周全彬、盛克琦点校,第3页。
[21] (明)吴之鹤:《跋〈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后》,载董沛文主编《玄门宝典:性命圭旨·丹亭传道密集·道元一炁合刊》,周全彬、盛克琦点校,第173页。
[22] 参见李安纲《〈性命圭旨〉与〈西游记〉》,《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23] 如傅凤英《浅论〈性命圭旨〉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载赵学义、牟钟鉴主编《宗教与民族》第3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305—315页。
[24] 汪登伟:《试析〈性命圭旨〉与三一教关系——兼评其功夫得失》,2022年10月8日,道学社,https://mp.weixin.qq.com/s/JblTfbzJTTu3gdGG7fK6Jw。
[25] 李安纲:《〈性命圭旨〉与〈西游记〉》,《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26] [日]三浦国雄:《郑州访书记——访求稀见本〈性命圭旨〉》,《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4期。
[27] 傅凤英:《道教内丹对佛教义理的融合和发挥初探——以〈性命圭旨〉一书为例》,载丁鼎主编《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348页。
[28] 张雪松:《〈性命圭旨〉渊源考》,载赵卫东主编《全真道研究》第9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105页。
[29] (明)伍守阳:《重刻仙佛合宗语录》卷六,载胡道静等主编《藏外道书》,第5册,第762页。
[30] (明)施天谷:《删补性命圭旨》卷前《〈删补性命圭旨〉定本自序》,载董沛文主编《玄门宝典:性命圭旨·丹亭传道密集·道元一炁合刊》,周全彬、盛克琦点校,第215页。
[31] (明)施天谷:《删补性命圭旨》卷前《〈删补性命圭旨〉定本自序》,载董沛文主编《玄门宝典:性命圭旨·丹亭传道密集·道元一炁合刊》,周全彬、盛克琦点校,第95页。
[32] 董沛文主编:《玄门宝典:性命圭旨·丹亭传道密集·道元一炁合刊》,周全彬、盛克琦点校,第132页。
[33] 参见朱越利《宋元南宗阴阳双修的代表人物和经诀》,《宗教学研究》2010年第2期。
[34]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下册,第1261页上。
[35] 明代卢丹亭《丹亭悟真篇》中辑罗念庵诀曰:“毋以妄念戕真念,毋以客气伤元炁。”(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三集之五《丹亭真人传道密集》,第77页)罗洪先,号念庵。陈昭吟说:“‘毋以妄念戕真念,毋以客气伤元炁’是否真为罗洪先所言?恐怕也是值得再商榷。我们无法在罗洪先的作品集中找到这两句口诀的纪录,只字词组亦难从中了解来龙去脉,加上难以归类,也只得姑存于此。”(陈昭吟:《道经中署名罗洪先之著作考辨》,《成大中文学报》2021年第75期)
[36] (唐)幻真先生:《胎息经注》,《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册,第869页。
[37] (宋)曾慥编:《道枢》卷三十五,《道藏》,第20册,第796页。
[38] (唐)幻真先生:《胎息经注》,《道藏》,第2册,第868页。
[39] (唐)幻真先生:《胎息经注》,《道藏》,第2册,第869页。
[40] 《丹亭真人卢祖师玄谈》,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三集之五《丹亭真人传道密集》,第4页。
[41] 范行准编《中华医学会牛惠生图书馆中文医书目录》著录曰:“《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十二卷,明抄本。”(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史学会1949年版,第65页)中华医学会牛惠生图书馆,已更名为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另外,薛清录主编《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以及陈荣、熊墨年、何晓晖主编《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中医文献》(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也著录了《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裘沛然主编《中国医籍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著录为《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注》。
[42] 因新冠疫情肆虐,笔者拜托金顺英教授和白照杰教授替我查阅《广胎息经》上医抄本和上图抄本。金顺英教授请上海图书馆纪陆恩主任和中华医学会徐本明馆长协助后,白照杰教授前往二图书馆亲自查阅。不久,白照杰教授发来大量珍贵资料和待发表的论文。衷心感谢金顺英教授、白照杰教授、纪陆恩主任和徐本明馆长。
[43] 参见白照杰《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藏〈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探研》,待刊。
[44] 参见知乐斋主《精通内丹和医学的丹亭卢真人》,2015年12月1日,秦岭之尖,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201/14/26252107_517159290.shtml。
[45] 参见《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一轮标点本),白照杰点校,待出版,第13页。
[46] 《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一轮标点本),白照杰点校,第82页。
[47] “旌阳诸祖”名谱将《广胎息经》比附为净明道经,这是有关《广胎息经》的形成、流传以及教派归属的重要资料。“旌阳诸祖”名谱中一些人名气很大。比如第六代许逊的神话故事,早已演化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第十五代刘渊然和第十六代邵以正,为明初高道。《四库全书提要》没有提及“旌阳诸祖”,表明采进本没有此内容,此内容只存在于上图和上医二抄本中。
[48] 参见《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一轮标点本),白照杰点校,第216—217页。
[49] 参见许蔚《〈净明忠孝全书〉的刊行与元明之际净明统绪的构建——以日本内阁文库藏明景泰三年邵以正序刊本为中心》,《古典文献研究》2014年第1期。
[50] 许蔚:《〈净明忠孝全书〉的刊行与元明之际净明统绪的构建——以日本内阁文库藏明景泰三年邵以正序刊本为中心》,《古典文献研究》2014年第1期。
[51] 《重刻仙佛合宗语录》卷六,载胡道静等主编《藏外道书》,第5册,第762页。
[52] (明)伍守阳撰并注、伍守虚同注:《天仙正理直论增注》卷前《本注并序》,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平装本第一集之四,序第3页。
[53] 参见《道藏》,第1册,第748页。
[54] 参见《养真秘笈》卷前,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二集之二,第1—3页。
[55] (清)曹寅:《楝亭书目》卷三,载金毓绂辑《辽海丛书》第8集,辽沈书社1985年影印,第4册,第2663页。
[56] 萧天石先生将《丹亭真人卢祖师养真秘笈》归入《上乘修道秘书四种》(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二集之二),将《丹亭悟真篇》《丹亭问答》和《丹亭真人卢祖师玄谈》合称为《丹亭真人传道密集》(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三集之五)。
[57] 《丹亭真人卢祖师玄谈》,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三集之五,第99页。
[58] 《丹亭问答》,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三集之五,第60、106页。
[59] 《丹亭悟真篇》,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三集之五,第1、82页。
[60] 刘康乐推断四本抄件“可能系自《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一书的四部辑抄成单册”,参见刘康乐《丹亭真人养真法探秘》,载熊铁基、黄健荣主编《第三届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上册,第743页。
[61] 参见白照杰《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藏〈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探研》,待刊。
[62] 参见白照杰《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藏〈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探研》,待刊。
[63] 萧天石:《丹亭真人传道密集》卷前《丹亭真人传道密集序》,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三集之五,序第5、4页。
[64] 萧天石:《丹亭真人传道密集》卷前《丹亭真人传道密集序》,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三集之五,第5页。
[65] 《丹亭真人卢祖师养真秘笈》卷前《重刊养真秘籍序》,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二集之二,第1—2页。
[66] 萧天石:《丹亭真人传道密集序》,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三集之五,序第1页。
[67] 不知神道子是何时人、何许人。神道子这番议论,转引自萧天石先生《丹亭真人传道秘集序》,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三集之五,第3—4页。
[68] 萧天石:《丹亭真人传道密集序》,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十三集之五,序第5页。
[69] 甄跃达:《傅山道学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第140、141页。
[70] 白照杰:《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藏〈丹亭卢真人广胎息经〉探研》,待刊。
[71] (清)马家鼎修,(清)张嘉言纂:《寿阳县志》卷十三,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版,第956页。
[72] (清)鹤臞子:《唱道真言》卷前,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一集之二,第165—166页。
[73] (清)鹤臞子:《唱道真言》卷末,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一集之二,第242—243页。
[74] (清)鹤臞子:《唱道真言》卷末,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一集之二,第241—242页。
[75] 参见(清)鹤臞子《唱道真言》卷前,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一集之二,第167页。
[76] (清)鹤臞子:《唱道真言》卷一,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一集之二,第179页。
[77] (清)鹤臞子:《唱道真言》卷三,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一集之二,第203—204页。
[78] (清)鹤臞子:《唱道真言》卷二,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一集之二,第190页。
[79] 参见(明)任自垣《大岳太和山志》卷二,载胡道静等主编《藏外道书》,第32册,第825—829、930页。
[80] 参见(清)陈松风《太华碧云孙真人修身正印序》,载王卡、汪桂平主编《三洞拾遗》,黄山书社2005年版,第9册,第143页。
[81] (清)苏宁阿:《碧云孙真人修身正印序》,载王卡、汪桂平主编《三洞拾遗》,第9册,第141页。
[82] (清)刘一明:《修身正印叙》,载王卡、汪桂平主编《三洞拾遗》,第9册,第142页。
[83] (清)刘一明:《修身正印叙》,载王卡、汪桂平主编《三洞拾遗》,第9册,第142页。
[84] (清)苏宁阿:《碧云孙真人修身正印序》,载王卡、汪桂平主编《三洞拾遗》,第9册,第141页。
[85] 参见(明)任自垣《大岳太和山志》卷七,载胡道静等主编《藏外道书》,第32册,第929—930页。
[86] 《甘肃通志》卷四十一载:“孙碧云,冯翊人。幼即慕道,年十三入华山。明太祖召赴京,与语甚悦。所赐之物,辞不受。肃庄王迎居金天观环室。接引徒众,语多奥旨。后还少华山。永乐中,赐号虚宣子。年七十三,羽化于武当山。”
[87] 参见(清)赵两弼等《玄微心印》卷二,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四集之六,第65—69页。
[88] 参见(清)李西月《叙》,载胡道静等主编《藏外道书》,第5册,第380页。李西月《叙》又曰:“卓庵刘君得汪书而补纪之,刊版传世。”有学者判定:刘卓庵在李西月之前刊刻了《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郭旭阳:《〈张三丰全集〉版本源流考》,《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刘卓庵是李西月重编并刊刻《张三丰先生全集》的助手之一。李西月《叙》中此句,盖是对助手劳绩的肯定之辞。
[89] 《玄微心印》卷前,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四集之三,第5—6页。
[90] 《玄微心印》卷前,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四集之三,第8—9页。
[91] 《玄微心印》卷一,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四集之六,第33页。
[92] 参见(清)玄阳子《立命篇》卷前,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四集之七,131—135页。
[93] (清)玄阳子:《立命篇》卷前,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四集之七,第130页。
[94] (清)玄阳子:《立命篇》,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四集之七,第210页。
[95] (清)玄阳子:《立命篇》卷前,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四集之七,第133—134页。
[96] (清)玄阳子:《立命篇》,载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精装本第四集之七,第144、153、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