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史:思想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根据地财政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 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扩大

1931年11月1日至5日,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决议认为,中央根据地在转变为国际路线后,仍然没有纠正缺乏阶级路线的问题;领导集体盲目相信狭隘的经验论,主张右倾机会主义论;干部队伍中有很多“阶级异己分子”,没有以肃清地主富农商人为中心;在土地改革中存在着“富农路线”的问题;红军的游击主义思想仍未脱离,忽视阵地战、街市战等。会议主张反对富农、反对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势力;在土地改革中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34];根据地和红军的干部队伍要做到无产阶级化;红军应当在一省或数省首先取得胜利,等等。

随着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一方面军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中央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赣南、闽西与周围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此时是中央革命根据地最繁荣的时期。随着之后战争的发生,革命根据地的面积会有些许变化,但是核心区域并没有大的变动。为了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除了开展一系列的政权建设和经济、文化等建设外,毛泽东、朱德等又利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和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前的时期,领导红军努力消除根据地的白色武装据点。

根据地内的白色武装据点,是在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国民党军队围攻根据地时,白色武装据点中的地主武装凭借坚固的围墙和山寨。乘机采取行动,进行疯狂的阶级报复,严重影响了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消灭这些白色武装据点对于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有着重要作用。

消灭白色据点的斗争,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即已开始,斗争的成功使兴国、于都、宁都三县根据地连成了一片。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江西红军地方武装又继续进行这一工作。但是,大规模地消灭根据地内部白色武装据点的斗争,是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以后,即从1931年10月起到1932年2月基本结束。四个月间,红三军及江西红军独立第三师,在根据地群众配合下,消灭了于都、宁都、石城等地的白色武装据点大小200余处,其中比较大的有七坊、上堡、翠微峰等。于都、兴国、赣县三县交界的上堡土围是几县逃亡土豪劣绅的聚集之所,有1000多条枪的反动武装。在南昌,有一个地方土豪劣绅组织的“旅省同乡会”,非常反动和顽固,三县人民深受其害。后经部分红三军和红色地方武装的连月围攻,攻破了土围,全歼围内的土豪劣绅和反动靖卫团。1932年,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这里设立了胜利县,使兴国、于都、赣县三县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消灭白色武装据点之后,中央根据地还进行了消灭反动大刀会的斗争。大刀会是一种以封建迷信为幌子的反动地主武装,活动于广昌、石城、宁都和福建建宁一带。他们设坛收徒,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袭击当时的苏维埃政府并进行了抢劫活动,严重地影响到上述地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群众生活。从1932年年初到1933年年底,在根据地军队和人民的强烈围攻下,大刀会匪徒也全部被消灭。

消灭白色武装据点和肃清大刀会匪徒的斗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胜利以后,除中央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外,全国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在江西省、福建省苏维埃成立前后,又相继成立了湘赣省苏维埃,湘鄂赣省和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红军总兵力已有13万以上,红一方面军总兵力达5万人,与此同时,地方武装力量也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