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史:思想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大革命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一 国共合作破裂后的政治经济背景

1927年,国民党新右派发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疯狂杀害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严重摧残了大革命的成果,意味着大革命就此走向失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建立了大地主资产阶级政权,成为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革命由此进入低潮时期。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十分恐惧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和工农革命风暴,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渐倾向于支持大地主资产阶级。[1]大革命的失败,意味着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挽救中国,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由此,挽救中国,带领中国人民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任务,就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在政治方面,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也就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军事独裁统治。蒋介石主张实行法西斯主义,多次组织人员去意大利、德国学习,还聘请了很多德国法西斯主义人士作为顾问。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很重视自己的军事力量,截至1929年3月,国民党的军队人数超过200万。[2]1928年之后,国民党反动派还组建了庞大的特务组织,主要用来打击中国共产党组织,抓捕和暗杀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人士等,在全国营造出严重的白色恐怖氛围。

国民党统治集团对外实行亲近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反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对于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保持沉默,并维护他们在中国的特权;驱赶、杀害苏联在中国领事。与此同时,国民党为了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统治,实行保甲制度。通过设置“甲”“保”“乡镇”,将各户联结起来,相互担保不“通共”。“甲长”除了控制农村地区民众,还承担“政治警察”的责任。

在经济方面,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国内的交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促进了国内商品的流通以及经济的发展。同时,国民党南京政府一定程度上实行关税自主、废除部分厘金等政策,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出口,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由于蒋介石在背叛革命后继续打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旗号,同时西方帝国主义还对国民党南京政府做出一定的让步,让一些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党南京政府产生能够挽救中国的希望,但这种希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国民党南京政府需要民族资产阶级对财政的支出,所以起初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利用和拉拢。当国民党南京政府政权稳定后,便开始发展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党南京政府的不满与失望逐渐增加。

这一时期,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也在迅速增加,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的渗透不断加深,中国经济对美、英等帝国主义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也压抑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首先,民族资本主义在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无法和美、英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竞争。其次,民族资本主义不能像买办资本主义一样,得到国民党政府的保护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再次,中国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极为困难,购买力很低,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军费支出迅速增加,还要承担北洋军阀所有的外债,导致国民党南京政府不断向民族资本家勒索,妨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1927年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发展速度越来越慢。

由此可见,国民党南京政府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没有带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