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政党协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进入实现全面治理的新时代。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新要求,激活政党协商的内生潜能,充分发挥政党在协商治理中的功能和价值既是新时代政党协商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2015年《意见》),2015年《意见》指出,开展政党协商“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过去几十年政治智慧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代治国理政现实需求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实现政党协商与其他协商形式的良性互动,这既为政党协商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为推动政党协商持久发力汇聚了强劲的“动力源”。十九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协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时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2]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在凝聚共识、优化决策、协调关系、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3]2015年《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其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党协商的相关论述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与完善的科学指南,为政党协商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