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哈萨克斯坦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关系
哈萨克斯坦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地理中心,国土面积27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九,人口近1900万,有巨大的矿产和自然资源储备,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参与者。1991年12月2日,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亚欧大陆的中间位置决定了哈必须在欧洲和亚洲之间保持合理平衡,成为欧洲—大西洋地区和亚欧地区的“桥梁和纽带”,哈希望与世界所有国家建立经济和政治联系。[3]纳扎尔巴耶夫的讲话标志着哈多元化外交政策的确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丰富,哈的多元化外交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性的国际组织。1992年3月,哈萨克斯坦加入联合国,成为国际社会正式成员,2016年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哈也是世界银行(WB)、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成员,上述组织都在阿拉木图率先开设了中亚办事处。2015年11月30日,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TO)成员。哈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共同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的创立者。发展与独联体成员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一直是哈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哈也是欧亚经济联盟、集安组织、上合组织、伊斯兰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积极参加这些区域性组织的活动是哈多元化外交的重要内容。哈主动引领和加强中亚地区多边对话与合作,是中亚经济共同体(CAEC)、中亚合作组织(CACO,不包括土库曼斯坦),以及中亚国家元首峰会等地区内部自发一体化进程的主动倡议者和积极支持者。
二是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所有行为体发展友好关系。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土耳其、伊朗等世界主要力量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哈采取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展开互利合作。1991—2019年,哈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3300亿美元。其中,50%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来自欧盟成员国,排名前六的国家分别为:荷兰(904亿美元)、瑞士(258亿美元)、法国(161亿美元)、意大利(87亿美元)、比利时(76亿美元)和德国(52亿美元)。15%的外国直接投资来自美国(484亿美元),5%来自英国和中国。2021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为237亿美元,其中,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荷兰(70亿美元)、美国(28亿美元)、瑞士(26亿美元)、俄罗斯(19亿美元)和中国(18亿美元)。这些国家的投资份额占到了外国对哈直接投资总额的68.3%。[4]2021年,哈对外贸易总额为1014亿美元,其中出口603亿美元,进口411亿美元。排名前三的贸易伙伴分别是俄罗斯(242亿美元,占哈贸易总额的23.87%),中国(182亿美元,占哈贸易总额的17.95%),意大利(96亿美元,占哈贸易总额的9.47%)。哈的主要贸易伙伴还有荷兰、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法国、韩国、美国、德国、印度、西班牙、罗马尼亚、希腊、瑞士。[5]
三是充分发挥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最大过境国的潜力。由于进口成本高,内陆国家的对外贸易额要远远低于海洋国家和海陆复合型国家,经济发展也普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32个内陆国家中有16个是世界最贫穷国家。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内陆国,也是中亚最大过境国。在制定外交政策优先次序时,哈充分考虑到这一特殊地理位置,重视并发展各领域的过境运输,成为连接欧洲和亚洲的桥梁。目前,哈境内共有9条跨境铁路、6条国际公路、4条空中走廊,建立起独特的跨亚欧洲际运输和物流网络。
四是主动提出顺应国际潮流和发展大势的倡议。欧亚经济联盟的想法是纳扎尔巴耶夫1994年最早提出的。1999年,在他的积极倡议下,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举行并发展成为亚洲国家讨论地区安全合作的最大规模论坛。纳扎尔巴耶夫还提出并主办“世界文明对话”“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等,多次担任和平调解人,参与斡旋2014年乌克兰危机、叙利亚问题和其他国际冲突。
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结束时,哈萨克斯坦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放缓。在新任总统托卡耶夫带领下,哈走上寻求全面彻底现代化的第二次转型道路。2019年6月5日,哈以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宪法修正案,确定了建设哈萨克斯坦第二共和国的路线。2020年3月6日,哈通过《2020—2030年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构想》,重申哈是一个爱好和平、开放的国家,实施多元化、务实、积极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构想明确了未来十年哈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发展与俄罗斯的联盟关系、与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化与中亚国家的战略协作关系;扩大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及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伙伴关系。地区和多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为:继续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保持紧密协作;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协作;扩大中亚地区的多边对话和合作;积极参加上合组织、亚信会议的活动。[6]2022年6月23日,托卡耶夫在第14次“金砖+”峰会上指出,基于多边主义的区域和国际组织仍然是应对全球治理危机的唯一有效机制。作为东西方的桥梁、南北方的“缓冲区”,哈将更加深入地发掘“金砖+”、“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巨大潜力,努力开启地区及全球互动和增长的新时代。[7]
1.哈萨克斯坦与美国关系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美国迅速予以承认,1992年1月,美国在阿拉木图设立在中亚的首个大使馆,同年哈也在华盛顿开设大使馆。哈美建交后,双边关系保持良性平稳运行,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2018年双方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加强型战略伙伴关系”。
1992年5月,纳扎尔巴耶夫首次访美,双方签署贸易、投资、科技、避免双重征税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在美期间,纳扎尔巴耶夫广泛接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人,争取其经济和技术援助。1994年2月,纳扎尔巴耶夫再次访美,与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民主伙伴关系宪章》(Charter on Democratic Partnership)。克林顿称《民主伙伴关系宪章》的签署为两国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美国认可哈在“法治、人权和经济改革”方面的进步。纳扎尔巴耶夫承诺哈将在“民主价值观”“人权”“法律至上”等方面追求与美同步。[8]访问期间,纳扎尔巴耶夫积极会见美国商业人士,呼吁美国企业赴哈投资,参与哈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加工。1997年12月,纳扎尔巴耶夫第三次访美,双方签署里海油田开采协议与《经济伙伴关系宪章》。作为美国在中亚贸易和投资项目的最重要对象国,哈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美国在中亚的战略伙伴。1999年、2001年、2006年、2010年、2015年,纳扎尔巴耶夫又多次访美,出席在美国举办的全球核安全峰会、联合国大会等多项国际活动,为两国确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2018年1月,纳扎尔巴耶夫第九次访美,两国领导人签署《哈萨克斯坦与美国:面向21世纪的加强型战略伙伴关系》(Kazakhstan and United States:An Enhanced Strategic Partne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文件,并在航空、农业、石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达成20多个合作协议,意向总额75亿美元。双方一致决定在“加强型战略伙伴关系对话”框架内强化战略合作,就政治与安全、经贸与投资、人文与教育,以及阿富汗、叙利亚、朝核问题等地区和国际问题展开持续的高级别对话。
哈萨克斯坦与美国战略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安全和防止核扩散。担任总统后,纳扎尔巴耶夫迅速做出了关闭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放弃世界第四大核武器库的政治决定,得到美国高度赞赏。哈也成为核不扩散领域最积极的缔约国和条约践行国。[9]1993年9月,哈加入美国的“合作减少威胁计划”,美国承诺提供5亿美元协助哈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基础设施,将相应的武器级铀运往美国。1994年访美期间,纳扎尔巴耶夫亲自向克林顿递交了以无核国身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保证书。在美国的帮助下,1995年哈拆除最后一批核弹头,2000年完成核试验隧道密封工作。2016年纳扎尔巴耶夫赴美参加首届核安全峰会,两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在确保核材料的安全、保护易裂变材料、打击核走私等方面继续加强合作。2017年美国帮助哈在阿拉木图附近开设核安全培训中心。
“9·11”事件后哈萨克斯坦与美国在反恐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哈军方参与了美国资助的各类军事演习,安全部门也从美国的军事训练计划中获益良多。在打击人口贩运、毒品走私、恐怖主义等跨国威胁层面,美国也向哈提供了援助。除此之外,美国对哈的援助还涉及支持发展司法系统提升执法能力、促进民间社会和大众媒体发挥更大作用、改善哈投资和贸易环境、帮助政府提供有效社会服务、打击腐败和网络犯罪、支持哈增加低成本清洁能源生产等低政治领域。美国是哈最大投资者之一,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近年来,哈美双边贸易额迅速增加,2022年达30.5亿美元,同比增长37.2%。哈对美出口额超过11.5亿美元,哈从美的进口额为18.9亿美元。哈萨克斯坦主要从美国进口机械设备和肉类,出口金属和化工原料。
2.哈萨克斯坦与欧盟关系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很快获得欧洲主要国家的承认,1992年欧盟与哈确立正式外交关系。双方相向而行,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领域展开持续深入对话,建立起较为稳定和成熟的合作伙伴关系。
1995年1月,纳扎尔巴耶夫访问布鲁塞尔,与欧盟领导人签署《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The 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s,PCA),就加强民主,尊重人权、法治,建立开放的市场经济、贸易和投资制度展开建设性对话。PCA于1999年7月被批准生效,成为欧盟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的法律基础,也是双方展开政治、经济、文化合作的最主要双边协定。2015年12月,哈萨克斯坦与欧盟签署了《扩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EPCA),明确了双方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司法和内政、经济和金融合作、能源和运输、环境和气候变化、就业和社会政策、文化和科学研究等29个重要领域的合作关系。哈萨克斯坦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与欧盟签署EPCA并批准生效(2020年3月)的中亚国家,标志着双方合作已提升至更高水平。哈萨克斯坦—欧盟合作委员会是执行EPCA的具体机构,每年都举行委员会会议,讨论政治、司法和经济改革、法治、经贸关系、区域稳定等双边关系中的重要问题。2021年5月,在第18届合作委员会会议上,欧盟赞赏哈落实EPCA以及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项任择议定书,支持哈实施“政治改革第三阶段”。
纳扎尔巴耶夫对欧盟的一体化方式、成就和影响力非常欣赏,多次呼吁独联体国家效仿欧盟加快地区一体化进程,实现人员、服务、资本和商品在地区内的自由流动。2008年,哈萨克斯坦与欧盟建交15周年之际,哈出台《2009—2011年“通往欧洲之路”国家计划》,决定以欧为师,全面提升国家建设标准和水平。2010年,哈在欧盟支持下出任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简称“欧安组织”)轮值主席国,在首都阿斯塔纳成功举办欧安组织峰会,这是1999年伊斯坦布尔峰会后欧安组织时隔11年首次举行峰会。2014年,哈成为第一个参加亚欧会议的中亚国家。
哈萨克斯坦与欧盟在能源领域建立起牢固的互利合作。英国、意大利、荷兰的主要能源公司在哈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投入大量资金,几乎占到了欧盟国家对哈投资的90%。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KazMunayGas)参与控股欧盟境内的资产,包括东欧和南欧国家的石油加工、石油产品批发和零售。哈石油产量的70%供应欧盟国家,约占欧盟进口总额的6%,是非欧盟成员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挪威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10]2006年4月,欧盟与哈签署《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就建设共同关心的运输基础设施,促进能源工业勘探、生产、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合作达成一致。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一大铀原料生产和出口国,与欧盟签署了多个核能领域的合作协定,能够满足欧盟21%以上的铀需求,是欧盟核工业最大的原料供应国。在建立有竞争力的能源市场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哈也受益于欧盟的能源技术援助。EPCA中明确,双方将在互利、互惠、透明和可预测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可持续和有效的能源合作。
贸易和经济是哈萨克斯坦与欧盟关系中的重要议题。哈萨克斯坦—欧盟合作委员会下设贸易合作分委会、海关合作分委会,每年在布鲁塞尔和阿斯塔纳分别举行例会,讨论相关领域专业问题。如减少农业食品领域的贸易技术壁垒,税务犯罪的非刑事化等。2019年6月,欧盟—哈萨克斯坦经济和商业问题高级别对话启动,为哈政府、欧洲公司、欧盟成员国驻哈外交使团团长提供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商业平台。2020年12月,在欧盟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简称“贸发会议”)的协助下,双方启动中亚Ready4Trade项目,在哈率先完成电子商务立法并全面实施。2002年欧盟对哈直接投资超过美国,成为哈最大外部投资者。目前在哈注册的各类欧洲合资公司超过6000家,几乎遍及哈经济民生的各个行业。欧盟一直是哈最大贸易伙伴,占到了哈对外贸易总额的30%,哈是欧盟第33大贸易伙伴。哈从欧盟主要进口机器、运输设备、化学品,出口石油、天然气、矿石等原材料。
3.哈萨克斯坦与日本关系
1992年1月,日本与哈萨克斯坦建立外交关系;1993年1月,日本驻阿拉木图大使馆开馆;1996年2月,哈驻东京大使馆开馆。纳扎尔巴耶夫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任内多次访日,是中亚国家领导人中访日次数最多的。日本对哈萨克斯坦也非常看重,希望借哈打开并拓展对中亚的整体外交,日本首相曾两度访哈。两国领导人的互访不算多,但每次访问都能带动双边关系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1994年4月,纳扎尔巴耶夫首次访日,获得500万美元人道主义援助款和130亿日元无偿贷款。1999年9月,纳扎尔巴耶夫再次访问东京,双方签署《关于日哈友谊、伙伴关系和合作的宣言》,决定加强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合作。2007年8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哈,这是日本国家领导人首次访哈,也是日本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中亚。两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发展日哈友谊、伙伴关系和合作的联合声明》。2008年11月,纳扎尔巴耶夫第三次访日,双方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和保护投资的协定,为两国关系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希望借助哈萨克斯坦增加在中亚方向的国际合作,哈也乐意将日本作为多元化外交的重要推手。2015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亚五国进行历史性访问,凸显了中亚在日本外交中的重要性。2016年纳扎尔巴耶夫第四次出访日本,与日本领导人签署《关于在亚洲繁荣时代扩大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决定在基础设施、技术、贸易、医药、教育等传统领域合作的同时,加强在反恐、打击贩毒和有组织犯罪等安全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学者认为,这一声明标志着东京在哈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大幅上升,成为与莫斯科、北京并列的哈关键战略伙伴。[11]2019年纳扎尔巴耶夫第五次出访日本,出席日本新天皇德仁的登基仪式。
基于各自的历史和国内政治考虑,哈萨克斯坦和日本都将核安全与和平利用核能视为双边关系的重要方面。双方在核安全与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协调配合,被视为国际关系相关领域的合作典范。1999年,两国在东京发起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问题国际会议,呼吁将关闭该试验场的8月29日定为禁止核试验国际日。该倡议得到联合国多数成员国的支持,日本是联合国相关决议共同提案国中唯一的发达国家。2005年小泉纯一郎访哈期间,双方签署了促进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备忘录,日本将在核燃料生产、核反应堆建造、核废料再转化以及天然铀购销等领域为哈提供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2006年日本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成立“阿巴克”合资公司,共同开采哈境内铀矿,一期投资1亿美元,预计产量可达到每年1000吨,主要销往日本。日本银行向哈提供13亿美元贷款,用于生产从矿石中浸出铀的硫酸。2007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访哈期间,双方发表和平利用核能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签署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协定(2011年5月生效)。2015年10月,安倍访哈期间,两国领导人发表关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联合声明。2016年4月,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两国再次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尽早生效。2015—2017年,哈萨克斯坦和日本担任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第九届会议共同主席。
2017年日本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累计直接投资额约70亿美元,2017—2021年日本对哈直接投资额又增加了12亿美元,跻身哈前十大外国投资国之列。日本对哈投资主要集中在核能和工业技术领域。目前在哈有60多家日资公司,涉及制造业、建筑、贸易、交通、物流、信息和通信、金融和保险、医疗等多个领域。哈萨克斯坦与日本双边贸易额较小,2022年双边贸易额为19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哈从日本进口额为8.43亿美元,主要进口汽车、工程机械、橡胶轮胎及内胎、电机等;出口额10.57亿美元,主要出口钢铁及铁合金、石油、有色金属、无机化工等。
4.哈萨克斯坦与韩国关系
韩国1991年12月30日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1992年1月28日两国签订建交条约。1993年6月,韩国驻阿拉木图大使馆开放;1995年5月,哈萨克斯坦驻韩国大使馆开馆。建交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双边关系保持稳定发展、积极向上态势。2015年两国首都开辟直飞航线。哈萨克斯坦总统六次到访韩国,韩国总统七次访哈。
哈萨克斯坦与韩国的紧密联系同样与纳扎尔巴耶夫的亲韩立场分不开。韩国资源贫乏,但凭借强大的出口贸易能力,很快完成工业化,成为亚洲经济腾飞的“四小龙”之一。纳扎尔巴耶夫非常关注韩国的经济发展,多次提到韩国是哈应该学习的国家,韩国的发展模式可以成为哈发展路向的选择之一。他还委托韩国经济学家起草哈私有化文件,希望韩国积极参与哈市场经济转型,成为哈工业发展的重要助力。[12]纳扎尔巴耶夫任内五次访韩,极大地带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和提升。
1995年5月,纳扎尔巴耶夫首次访韩,两国领导人签署双边关系和合作基本原则、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文化与科技合作协议等文件,就经济、能源、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展开讨论。2003年11月,纳扎尔巴耶夫第二次访韩,两国领导人决定成立政府间经贸科技合作委员会。在纳扎尔巴耶夫带动下,两国政府各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迅速扩大,双边关系全面提升,两国议会也成立了双边友好合作小组。2004年9月,韩国总统卢武铉首次访哈,就共同开发里海油田和哈西南部的田吉斯油田达成协定,打开了两国能源合作的大门。2006年9月、2008年5月,韩国总理两次访哈,对两国能源合作做出新的安排,带动双边经济关系稳步发展。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最富有的国家,能够为韩国提供充足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很快成为韩国在中亚的主要战略伙伴。与韩国保持战略关系,对哈进入东北亚和亚太地区,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也极具价值。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哈萨克斯坦与韩国关系的高速发展期。2010年是韩国的“哈萨克斯坦年”,2011年是哈萨克斯坦的“韩国年”,两国举行植树、音乐会、商业论坛、体育比赛等多种活动加以庆祝。2010年4月,纳扎尔巴耶夫第三次访韩,2011年8月,韩国总统李明博回访哈萨克斯坦。李明博访哈期间,双方签署“加深韩哈两国合作的行动计划”,就阿特劳州石化综合体建设、巴尔喀什市电站建设、铜矿开发、远距离电力传输等项目达成4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这是两国建交以来最大的一项经济协议。2012年两国总统再次互访,探讨了高科技、农业、加工业、旅游、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合作。2013年,韩国乐天集团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集团签订主题公园开发协议,收购哈最大零食企业Rakhat,开启了双方非能源领域合作的新图景。2014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哈,她高度评价《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在哈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表示愿在促进哈铁路现代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哈在201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国领导人签署《深化和扩大战略伙伴关系宣言》,决定实施签证互免。2016年11月,纳扎尔巴耶夫最后一次访韩。
2019年4月,韩国总统文在寅访问哈萨克斯坦,会见哈新任总统托卡耶夫。两国领导人同意在新的外交政策理念下继续扩大双边合作,寻找共同利益和提升两国关系的新路径。韩国主动提出,愿协助哈开展核电站和可再生资源、创新产业、信息和空间技术、医药技术的实践。双方签署《2019—2022年“新风”经济合作计划》,涉及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矿业、经贸合作、能源、创新和通信技术、农业、金融、卫生十个领域,包含58个项目。该计划由两国政府间经贸科技合作委员会监督实施,为两国扩大务实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2019年9月,韩国国会议长文喜相访哈,这是韩国议会领导人首次到访哈萨克斯坦,双方的政治互信和合作全面深化。2021年8月,托卡耶夫首次访韩,成为新冠疫情暴发后首位访问韩国的外国元首。托卡耶夫称,韩国是哈在东亚的重要战略伙伴,经贸合作是双方合作的核心领域。两国领导人讨论了在卫生医疗、航空航天、应对气候变化和森林问题等新领域的合作前景,签署《深化战略伙伴关系宣言》,确定2022年为哈萨克斯坦和韩国的“文化交流年”。[13]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主动放弃世界第四大核武库,关闭世界最大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获得其他核大国的安全承诺,专心致志发展经济,成功推动中亚建立无核区。韩国高度推崇哈的无核化经验,希望在朝鲜半岛推广中亚无核区模式,彻底解决半岛安全问题。哈完全支持韩国改善韩朝关系、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巩固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各项举措,包括通过全面对话解决朝核问题。2017年哈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后,积极推动各方就朝核问题展开建设性对话,欢迎韩国与朝鲜举行新的峰会,两国在打击极端主义、恐怖主义,解决地区冲突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立场相近,在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保持积极合作。韩国2003年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亚信会议,2006年6月成为正式会员国。
哈萨克斯坦是韩国在中亚最大的投资对象国,两国已经同意共同执行的合作项目价值120亿美元。2020年韩国累计对哈投资40.7亿美元,2021年哈十大投资国排名中,韩国排在欧洲国家、美国、俄罗斯、中国之后,居第8位。[14]三星、LG、现代汽车、乐天、POSCO、韩国国家石油等韩国知名跨国企业都在哈设立了分公司。截至2023年2月,已有超过700家韩资企业、代表处、分支机构在哈开展业务,遍布化学、能源、汽车制造、建筑等多个领域。根据韩国国际贸易协会(KITA)的统计,2021年两国双边贸易额为97.5亿美元,其中哈出口额为76.2亿美元,进口额为21.3亿美元,已超越乌兹别克斯坦成为韩国在中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哈对韩主要出口钢铁、浓缩铀、铜、银、金、钠等原材料,主要进口视频和音频、数字计算机、电视等电子产品,此外还有聚酯和石油化学品、空调、玻璃窗、纸制品和纺织品、食品和药品、机械产品、汽车、耐用消费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