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科幻小说转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编 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历程中的流变与转型

第一章 1949—1966年: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第一次转型

晚清时期,科幻小说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类型被译介到中国,采用的是从英文“Science Fiction”直译过来的“科学小说”这一名称。1954年,《中国少年报》发表郑文光的作品《从地球到火星》,首次使用“科学幻想小说”这一命名。而这一命名,源自俄文“Научно-фантаст ическ ий Расскаэ”。从英文版到俄文版,命名的更改标志着中国科幻小说的外来影响开始从欧洲转向苏联,作家的全面更迭亦彰示着创作的全新出发。尽管“十七年”间,新中国科幻先后宣称以苏联科幻、凡尔纳科幻为学习对象,但模仿的仅是技术理想主义一维,其他文学价值大半被遮蔽,呈现出简单的儿童科普色彩。与晚清至现代色彩纷呈的中国科幻小说相比,无疑显得枯燥无趣了许多。为什么会这样?并且,这个问题还延伸出以下疑问:从晚清到新中国,代际断裂的表层之下是否有潜隐的接续?新中国科幻如何师法苏联重新起步,又是如何进行选择性学习和模仿的?“双百”时期掀起的一股“凡尔纳热”,对新中国科幻曾产生怎样的影响?风云变幻的时代环境,又对新中国科幻的外来影响接受及概念生成起到了怎样的干预作用?接下来,本章将从上述方面入手,对这一时段的科幻小说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