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震天武馆
八月的蝉鸣黏腻得像融化的麦芽糖,杨平搬着砖趟过建筑工地的泥坑时,第三次注意到巷口那方掉了漆的木牌。“震天武馆“四个烫金大字褪成浅褐色,边角被雨水泡得发涨,却仍能看出当年雕刻时的凌厉笔锋。他记得上周路过时,牌柱上还贴着张褪色的红纸,写着“招收学徒学费五折“,此刻红纸已被暴雨冲刷得只剩边角残片。
“平哥看什么呢?“郭鑫扛着钢筋从后面赶上,工装裤膝盖处磨出的破洞边缘挂着棉线,“这破武馆都快关门三个月了,听说以前可是出过化劲高手的。“
杨平没搭话,目光落在武馆虚掩的木门上。门缝里透出的阳光中,能看见飞扬的灰尘在光束里起舞,隐约传来老旧沙包被击打的闷响。自从上周在梦境中第一次遇到需要技巧才能击败的畸变体,他便一直在寻找正统武技的修炼途径——那些在梦境中直接获取的蓝色光团武技,始终像浮在水面的浮萍,缺乏现实中的根基。
推开木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霉味与陈木香气的气息扑面而来。前厅摆放着三排沙包,其中两个已经露出里面的稻草,墙面上挂着的兵器架歪斜着,朴刀与长棍的铜箍上结满绿锈。一个穿着灰布衫的老人正背对着门站在沙包前,布满老茧的手掌按在沙包上,沙包表面泛起细密的涟漪,像是被风吹动的水面。
“想拜师?“老人突然开口,声音像生锈的门轴,却带着金属般的清越,“先打三拳试试。“
杨平注意到老人脚下的青砖上有三个淡褐色的脚印,边缘清晰如刀刻,显然是长期站桩留下的痕迹。他走到沙包前,调整呼吸时忽然发现胸腔内的气血流动比往日顺畅三分——这是连续三天吸收白色光团后的变化。右拳轻吐,沙包应声凹陷,却没发出任何声响,表面的帆布甚至没有晃动。
“明劲内敛。“老人转过身,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现在的年轻人,肯下苦功练到明劲小成的可不多了。“
老人自称陈震山,正是震天武馆的馆长。杨平从他布满疤痕的手掌和挺直的腰板看出,这是个真正在武道上浸淫多年的高手。当陈震山掀开墙角的草席,露出下面半幅残破的《易筋经》拓片时,杨平终于明白为何这个落魄武馆会让他心跳加速——拓片上的人体经脉图,与他在梦境中“看“见的灵枢光团激活点完全吻合。
“武馆现在就剩我和两个徒弟。“陈震山用旱烟杆敲了敲地面,里间传来年轻人打拳的呼喝声,“学费嘛...你每天来帮忙收拾院子,再给街口王大爷送两趟煤,就算抵了。“
就这样,杨平开始了白天在工地搬砖、傍晚在武馆学拳的生活。武馆的两个徒弟,一个是在菜市场卖豆腐的周明,一个是纺织厂的女工陈月,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练拳只是图个体健。陈震山教的都是最基础的桩功和长拳,却在每个动作里融入了杨平从未接触过的发力技巧——比如出拳时如何让背肌与腿筋形成共振,收势时怎样引导气血回归丹田。
“记住,真正的明劲不是把力量甩出去,是让全身肌肉像一张绷紧的弓。“陈震山布满老茧的手掌按在杨平后背,指尖突然发力,杨平只觉一股热流顺着脊椎窜向手臂,原本生硬的直拳竟带出了螺旋劲,将沙包打得原地转了半圈。
这种现实中的武技点拨,在梦境中产生了奇妙的反响。第五次进入梦境时,杨平发现自己面对畸变体的攻击不再依靠本能闪避,而是能下意识地用“搬拦捶“的招式化解。当他用陈震山教的“寸劲“击碎畸变体的金属尖刺时,蓝色光团的光芒比以往更加明亮,融入识海的瞬间,一套完整的“裂石拳“功法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展开。
“叮——“
蓝色光团带来的不仅是招式记忆,还有对经脉运行的清晰感知。杨平在梦境中“看“见自己的手臂,十二正经的位置浮现出淡淡的金色光带,尤其是手太阴肺经,正随着出拳的动作发出微光。这让他想起陈震山提起过的通脉境——贯通十二正经后,气血如汞,耐力倍增。
现实中的修炼也在悄然进步。当杨平按照《易筋经》拓片上的图示调整站桩姿势时,胸口的光团印记突然发出热流,顺着任脉流向丹田。他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变成了两长一短的节奏,那是暗劲即将大成的征兆。而每次帮王大爷送煤时,他故意不用梦境强化的力量,纯粹依靠肌肉控制搬运,反而让明劲的掌控更加圆融。
半个月后的雨夜,杨平在武馆后院发现了一口废弃的古井。井壁上刻着模糊的经脉图,中央位置有个凹槽,形状与他在梦境中见过的灵枢光团极为相似。陈震山看见他盯着古井出神,浑浊的眼睛里闪过复杂神色:“这是当年老馆长留下的,说是通脉境的试炼之地,可惜现在没人能看懂了。“
当晚进入梦境,杨平第一次感受到梦境的分层变化。表层梦境的街道不再完整,建筑物像被掰碎的积木般悬浮在空中,远处的深潜层入口浮现出克苏鲁式的几何结构,那些不断扭曲的线条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当他小心翼翼地靠近时,地面突然裂开,露出下面流淌着黑色黏液的深潭,潭水中倒映着他自己的脸,却长着三只瞳孔。
“吼——“
伴随着非人的嚎叫,一只背生骨翅的畸变体从潭中跃出。它的翅膀由数百根骨刺组成,每根骨刺末端都长着眼睛,翅膀扇动时带起的气流竟在空气中留下冰蓝色的轨迹——这是杨平第一次遇到附带属性的攻击。本能地施展新学会的裂石拳,拳头却在接触冰气的瞬间被冻得发麻,现实中的手臂传来刺痛,提醒他梦境中的属性攻击在现实会有真实反馈。
“不能硬拼。“杨平想起陈震山教的“避其锋芒“,身形一矮躲过骨翅横扫,右腿屈膝撞向畸变体下盘。这招在现实中屡试不爽,此刻却如撞在金属上,反震力震得他脚踝发麻。危急时刻,他突然想起梦境光团的能力,集中精神调用上次获得的蓝色光团武技——“割裂劲“。
裂石拳与割裂劲在瞬间融合,拳面泛起细密的蓝色波纹。当拳头再次击中畸变体时,空气发出玻璃碎裂般的脆响,骨翅上的骨刺竟被生生切断三根。黑色黏液从伤口涌出,却不再具有腐蚀性,反而在空中凝结成细小的光粒,向杨平胸口的光团印记汇聚。
战斗结束后,杨平发现自己的手掌心多了一道淡蓝色的纹路,形状如同展开的翅膀——这是首次融合武技带来的身体变化。更让他惊喜的是,识海中浮现出一段关于“开十二正经“的功法,与陈震山教的桩功相互印证,竟能清晰地“看“见每条经脉的走向与节点。
“原来通脉境需要现实中的武技感悟作为引子。“杨平在梦境结束前,将手掌按在深潜层的几何结构上,感受到一阵微弱的共鸣。当他回到现实,发现枕头上有一片淡蓝色的鳞片状物体,正是畸变体骨翅上的碎片——这是梦境物品首次在现实中具现,虽然脆弱得一碰就碎,却让他对梦境规则有了新的认知。
武馆的生活仍在继续。陈月总说杨平打拳时眼睛会泛起微光,周明则好奇他为什么永远不会累。只有陈震山偶尔会盯着他的背影出神,像是在回忆某个熟悉的身影。而郭鑫,在发现武馆需要人帮忙修理沙包架后,主动提出每天收工后过来帮忙,用他在工地学的木工手艺加固梁柱。
“等武馆重新热闹起来,咱们在门口支个包子摊怎么样?“郭鑫蹲在地上刨木头,木屑落在他发梢上,“我负责做包子,平哥你负责教拳,肯定比工地强。“
杨平握着砂纸打磨木梁,听着好友的话,忽然想起梦境中那片漂浮着破碎神格的漆黑海域。他知道,自己离通脉境还差最后一步——贯通手太阴肺经。而那口刻着经脉图的古井,还有陈震山欲言又止的神情,似乎都在暗示着震天武馆与梦境世界的某种联系。
秋风吹落第一片梧桐叶的那天,杨平在站桩时突然感觉胸口一热。他“看“见手太阴肺经完全亮起,金色光带如汞般在经脉中流动,顺着手臂流向拇指。与此同时,梦境中的光团印记变得更加清晰,隐约能看见光团内部有细小的文字在闪烁——那是《灵枢经》的片段,正是通脉境所需的“灵枢光团“的具象化。
陈震山看着杨平收势时缭绕的气血,终于叹了口气:“三十年了,终于又有人在武馆里练到通脉境的门槛。当年我师傅说,震天武馆的传承断不得,原来不是断在我们这代,是在等你这样的苗子。“
老人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檀木盒,里面放着半本泛黄的典籍,封面上“灵枢“二字虽已模糊,却让杨平心跳加速。翻开第一页,上面手绘的十二正经图,竟与他在梦境中“看“见的灵枢光团激活点分毫不差。当指尖触碰到典籍时,他突然听见脑海中响起细微的蜂鸣,那是梦境与现实产生共振的信号。
暮色中的武馆,杨平看着周明和陈月在沙包前对练,郭鑫蹲在门口啃馒头,陈震山在修补兵器架上的铜箍。风穿过破漏的窗纸,带着远处工地的喧嚣,却让这个落满灰尘的武馆显得格外温暖。他知道,自己正在走的路,不再是孤独的梦境冒险,而是将现实中的羁绊与武道传承,慢慢织入自己的力量体系。
那天夜里,杨平再次进入梦境。当他站在深潜层的入口前,发现原本扭曲的几何图案变得清晰起来,一条由光带铺成的小路,正通向更深层的梦境。而在光带的尽头,他隐约看见一座悬浮的武道殿,殿门上的匾额写着“震天“二字,与现实中武馆的木牌如出一辙。
“通脉境,开十二正经。“杨平低声自语,感受着体内如汞般流动的气血,“接下来,该试试在现实中运用招式附带的属性了吧?“
掌心轻轻一握,空气中竟响起冰裂般的脆响——这是梦境中冰寒属性的微弱投影。虽然只有短短一瞬,却让杨平确信,自己正在一步步接近那个将梦境能力投射现实的终极目标。而这一切的基础,正是现实中武馆里的每一次挥拳,每一声桩功的呼和,还有那些与伙伴们共同度过的、看似平凡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