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思想史:通论和年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地理学思想史研究理论基础

由于“地理思想研究是高于各分支学科具体科学原理和方法的层次上,对地理学的普遍性理论和方法论加以概述、总结和演绎开拓的研究”,所以,如何“研究”和“表达”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的地理思想,是困扰与阻碍地理思想研究的重要难题之一。对于这个难题,我们遵循马克思关于理论思维创造的最高原则——“历史与逻辑统一原则”,提出了“研究”与“表达”地理思想的三个互补的理论预设——哲学基础和逻辑基础。

一 理论基础Ⅰ:地理学思想的基本范畴

如何把握或从哪些方面去把握“专家地理思想”特别是中国专家地理思想?《思想史的写法》将“思想”划分为“精英思想”和“一般思想”。《中国科学思想史》将“科学思想”概括为“具体的科学思想”“一般的科学思想”“科学观”和“科学方法”。所以,第一,地理思想可以概括为“专家思想”和“公众思想”;第二,“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研究”拟研究的地理思想主要是指“专家思想”,包括各种具体的地理思想、系统的地理思想、地理科学观和地理研究方法(论)等四元。

二 理论基础Ⅱ:地理学思想的基本角度

应该从哪些角度去研究和表达影响地理思想的因素?《地理学基础》阐述了地理学的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的专家地理思想是地理理论思维和地理实践研究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多样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发展需求”“一定的科学技术”“有关的哲学思想”“主要的科学共同体”“杰出的地理学家”和“输入的国外地理思想”以及“继承的传统文化思想”等多维因素综合作用的函数。所以,对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的研究,应该是从“地理环境”“地理科学实践”“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科学共同体”“杰出的地理学家”和“输入的国外地理思想”以及“继承的传统文化思想”等角度进行多维系统综合研究。

三 理论基础Ⅲ:地理学思想的概念范畴

如何把握或用“什么”把握地理思想的“形成背景”“完善过程”“基本内涵”和“具体应用”以及“实践检验”进而阐明“系统的地理思想”?《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认为科学思想的产生和传播的最重要的基础是“科学概念以及概念框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阐述了要注重“思想的发展与概念范畴的演变的密切关系”的思想。《哲学通论》指出“科学概念是对常识概念的超越”。Thematic Origins of Scientific ThoughtKepler to Einstein阐述了科学概念的形成不仅包括经验的“现象维”和逻辑的“分析维”,而且包括文化的“基旨维”思想。所以,第一,对地理思想要用“概念范畴”或“概念和概念框架”去把握;第二,对“地理概念和概念框架”不仅要从“现象维”和“分析维”,而且要从“基旨维”去把握;第三,对中国20世纪初叶以来,地理思想的研究应主要从“现象维”“分析维”和“基旨维”把握“地理科学概念范畴及其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