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书致力于作《艳异编》《广艳异编》故事源流的考述,在对具体文本篇目分析的基础上,从小说选本的角度作传播学意义上的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这是本书与其他学者的《艳异编》《广艳异编》等研究不同的地方。
本书认为对于选本来说,传播过程的研究重于其文本自身的研究。《艳异编》及其续书都是编选前代和明代的小说作品而成的,那么其编选来源如何,其影响流向如何?这应该是我们在研究这两部书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像个人创作的作品集那样分析其思想意义、文本价值。因此在具体操作上,尽力查找《艳异编》 《广艳异编》中每篇故事的源流,翻阅每篇故事在其他小说选本和文体中的存在情况,确定其编选直接来源,并力图分析其对相关文体的影响。
这种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的小说文本分析,能够以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俯瞰相关问题;同时,文献资料的查证分析,又能给这种分析方式提供扎实的实证基础,因此本书认为这种研究思路是有意义和值得肯定的。但同时笔者又认识到,《艳异编》及其续书不注出处的弊端让很多推测无法得到最有力的支撑,相关的小说选本资料匮乏和不受重视,也使这条故事源流收集的实证之路时时陷入窘境。
(二)研究方法
本书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有:
1.文献学
故事源流的整理是本文提供给学界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相关研究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也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因此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是本文采用的基本方法。
本书整理了《艳异编》《广艳异编》两书的故事源流,查找其出处以及在其他选本、文体中的存佚情况。在此基础上“辨彰学术,考镜源流”,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研究方法,在阅读原典的基础上聚沙成塔,从大量的文献整理实践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2.传播学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也是本文借鉴的重要研究方法。《艳异编》及其续书中的小说文本都是编者收集而来,与其广泛传播分不开。传播学的视角让我们动态的去看待故事文本,本书在考察这些故事的源流时借助了传播学的某些理论、方法和概念,通过对传播者、传播媒介与传播途径、接受者等的分析来研究这些小说文本是如何受《太平广记》《夷坚志》等书的影响并反过来影响其他选本和文体的。
3.统计法
在具体讨论《艳异编》《广艳异编》与《太平广记》《夷坚志》《琅嬛记》等书的关系时,讨论的问题需要文献资料的支持,而文献资料较多时,本书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用列表的方式穷尽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篇目,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出论点。
[1](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页。
[2]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3]康正果:《风骚与艳情——中国古典诗词的女性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4页。
[4](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中》,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364页。
[5](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11页。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78页。
[7](明)陆树声:《宫艳》,适园主人题《宫艳》序,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
[8]《礼记译解》,《曲礼上第一》,王文锦译解,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页。
[9]鲁迅:《集外集·选本》,载《鲁迅全集》第7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7页。
[10](清)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八十六集部三十九《总集类一》,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080页。
[11]周芜、周路:《日本藏中国古版画珍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480页。
[12](清)张廷玉:《明史·文苑传》卷一八九,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36页。
[13]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05页。
[14]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
[15]徐朔方:《小说考信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86页。
[16]侯忠义、刘世林:《中国文言小说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页。
[17]侯忠义、刘世林:《中国文言小说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页。
[18]任明华:《中国小说选本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9]代智敏:《明清小说选本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9年。
[20]该文在第196 页言“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考证为明初文言小说选本”。此处显然误解。查《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孙先生认为“其刊书年代,至早应在万历以后尔”(卷六,《删补文苑楂橘》)不知何故,这一误解在学者中存在较多:如:刘世德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第567 页有“文言小说而出选本者,明代则始于《文苑楂橘》”;程国赋先生的《论明代坊刊小说选本的兴盛及其原因》一文亦有“从现存文献记载来看,以《文苑楂橘》为明代文言小说选本之始”(《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21]秦川:《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2]宋莉华:《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23]专著有王平《明清小说传播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博士论文如蔡连卫《“杨家将”小说传播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如张兰《唐传奇在明代的文本传播》,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等。
[24]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
[25]程国赋:《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33页。
[26]邓红梅:《红桥考证与四库馆臣的疏误》,《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