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明末:太子朱慈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南迁不南迁

翌日。

朱慈烺带着丘致中从文华殿回到潜邸,刚进府内,一个小火者急忙跑来禀告:

“殿下,几位先生在承运殿等您。”

朱慈烺脚步微顿,东宫属官各有值司,这个时间段应该在各自值房理事?怎么会齐至府邸。

“知道了。”

朱慈烺点点头,朝着承运殿方向走去。

来到殿内,只见左中允李明睿、左庶子吴伟业、少詹事项煜立于殿内,三人见到朱慈烺进来,马上行礼道: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扫过他们三人脸上,却在吴伟业脸上稍作停留。这位平日温文尔雅的梅村先生,此刻面色微白,目光低垂,竟似不敢与他对视。他心中了然,多半是吴伟业与他们说了前日文华殿的事,却也不点破,而是平静的问道:

“诸位先生今日休沐吗?怎得空来此?”

少詹事项煜轻咳一声率先开口道:

“臣等今日前来,实有要事相禀。”

朱慈烺并没有回复,而是缓缓走到主位之上,手指轻叩座椅扶手发出轻微的声响。

“臣有罪。”

吴伟业突然跪伏于地,额头紧贴冰冷的青砖之上,声音也带着微颤。

殿内霎时安静了下来,朱慈烺眉头微蹙,看向另外两位臣子,少詹事项煜面色凝重,李明睿则在闭目养神。

“吴先生,何出此言?”

“前日经筵,殿下问臣“时日曷丧“臣...臣未能妥善应对,恐有误导殿下之嫌。”

朱慈烺微微一笑,他就知道是前日文华殿的事。当时吴伟业听了他的问话,吓得冷汗涔涔,不敢回话。他语气放缓道:

“吴先生请起,本宫不过是请教经义,何罪之有?”

项煜听朱慈烺这么说有些生气,东宫属官职责除了教授太子以外,还有监察规谏、礼仪事物等职责,他开口道:

“殿下!'时日曷丧'乃夏桀时百姓怨怼之语,若以今日论之,恐有不当...殿下位在东宫。一言一行,关乎国本不可不慎。”

朱慈烺心头骤然升起一股燥意,又是这般,明末这些士大夫,连皇帝都敢直言指摘,何况他一个太子?偏偏他又不能拿他们怎么样,他冷声问道:

“项先生觉得,本宫以夏桀比父皇?”

这句话让项煜心头一震,但还是挺直背脊道:

“殿下,《孝经》云,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今上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纵有难处,亦是时势使然。殿下身为储贰,当体察圣意,不可...。”

“不可什么?”

朱慈烺声音陡然升高冷笑的打断道:

“不可言百姓之苦吗?”

见太子动怒,李明睿也知道该他开口了。

“殿下息怒,臣等非是要殿下缄口,然国事艰难,殿下纵有忧国之心,也当时时谨记身份啊!”

朱慈烺藏在袖中的手指紧了紧,却又无力的松开,身处在这权力中心,一言一行皆有无数双眼睛盯着,皇太子的身份非但未能给他带来多少便利,反而是处处掣肘。他闭了闭眼,压下心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

“诸位多虑了,本宫前日不过与吴先生讨论经义,并无他意,诸位忠心可鉴,本宫心领了。”

三人这才齐齐躬身:

“殿下圣明。”

朱慈烺目光在李明睿身上略略一顿,终是疲惫的挥了挥手道:

“好了,诸位先生且退下吧”

三人对视一眼,齐齐行礼正准备退出。

朱慈烺看着李明睿躬身退出的背影,历史上主张南迁者虽不止一二,但唯有这位东宫属官能名正言顺出入潜邸。南迁章程,此刻恐怕已在他心中酝酿,这是天赐的棋子。

朱慈烺思虑了一会开口说道:

“李先生稍待,本宫有事相询。”

李明睿脚步一顿,项煜与吴伟业两人疑惑的对视一眼,却也没有多问,躬身退了出去。

“李先生,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随本宫去书房。”

二人回到书房,朱慈烺吩咐好丘致中便关上了房门。

朱慈烺走到书案前坐下,并对李明睿示意说道:

“先生也请坐。”

李明睿不明所以,也不敢逾矩稍稍坐了半个屁股。

朱慈烺微微一笑:

“李先生请宽坐,不必拘谨。”

“臣谢殿下。”

待李明睿坐定,朱慈烺又重新拿起那份孙传庭的奏疏递给李明睿直言道:

“孙督若殁于王事,则京师危矣!”

听完太子所言,李明睿官袍下的手无意识的攥紧。还是开口道:

“潼关虽是要冲,然还有太原、大同等诸镇...殿下所言恐怕有些孟浪了。”

朱慈烺摇了摇头:

“李先生所言,恐怕并非心中所想吧?本宫今日读《晋书》正是“洛京倾覆,元帝渡江“。我知先生心中已有腹稿,想必是...”

朱慈烺并未说完,而是起身来到李明睿身旁,以手指沾上茶水在案几上缓缓写下两个大字“南迁”。

看着案几上的两个字,李明睿心中骇然,他虽有南迁之意,但一切还尚在筹谋,这太子如何知晓?

他顾不得失仪,猛然抬头,只见太子年轻的面孔上,竟带着与他年龄不符的成熟。他思虑一番还是开口道:

“殿下,此等军国大计,当由今上...”

不等他说完,朱慈烺打断道:

“父皇刚毅,素重气节。可这大明江山...李卿,若有一日,京师危如累卵,是当效崇祯元年的袁崇焕,空谈五年平辽?还是该学司马睿,保全社稷于江东?”

李明睿看着眼前这刚满十四岁的少年,这太子非但不是少不更事,反而英明神武啊,自己任东宫属官多年,竟有些眼拙了。他低声问道:

“臣斗胆一问,若真到了那一步,殿下是做那唐肃宗,还是晋元帝?”

朱慈烺闻言,眼睛微眯摇了摇头道:

“本宫不欲做李亨,当为寿王李琩,持剑为父皇銮驾开道。若天命在明...自当效李光弼、郭子仪,为大明在造中兴”

李明睿忽然觉得喉间发紧。眼前少年引用的每个典故都不曾僭越,李琩的孝道,郭李的忠勇,便是传到锦衣卫的耳朵里,也挑不出半分错处。

李明睿正欲开口,书房门却被敲响,他只能闭口不言。朱慈烺与李明睿对视一眼,点了点头问道:

“何事?”

门外传来丘致中的声音:

“小爷,李典玺回来了。”

“本宫知道了,让他候着。”

吩咐完丘致中,朱慈烺转头对李明睿道:

“李先生,今日之事?”

“臣今日与殿下只讨论《春秋》义理。”

朱慈烺点点头:

“先生去吧,今日便不留先生用膳了”

李明睿行礼后转身朝书房门口走去,就在他要踏出房门时,身后传来朱慈烺的声音:

“本宫听闻李先生与总宪素有同乡之谊。”

闻言李明睿脚步微微一顿,随后不再停留朝门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