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顺应发展潮流,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是国家战略层面的现实需求,是对中央和政府有关文件的准确领悟,在当前和未来都将是理论界、智库界探讨的热点命题。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之一,承担着“一带一部”的建设使命和“守护一江碧水”的历史重任。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核心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早在2016年就组建了由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研究团队,启动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的研究和编撰工作。通过团队人员的共同努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7)》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国内推出的关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整体性研究的首部专著,在全国率先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首次从流域、区域、省(市)域3个层面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消费3大领域的绿色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著作的出版发布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省内外专家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南日报》、《国际商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湖南经视、红网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本书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年度系列报告的第二本,被列入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团队重大委托课题并给予资助。谢瑾岚研究员总体负责全书调研与撰写工作,刘敏研究员具体负责书稿撰写过程组织管理。本书由谢瑾岚提出总体研究思路和框架体系,经多次集体讨论细化章节提纲后分工执笔。初稿完成后由刘敏、杨顺顺、罗黎平初审并提出修改意见,经各章执笔人反复修改后,再由谢瑾岚终审定稿。
本书由“评价篇”、“案例篇”两大部分和“附录”组成。其中“评价篇”包括4章,其结构的逻辑关系如下。首先,继续发布“长江指数”和对长江经济带东、中、西3大板块、11省(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研判,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其次,对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位势与作用、问题与不足进行评价与剖析,对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进行探讨;最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湘江流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以期为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案例篇”包括5章,选取地处长江经济带中游的湖南省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流域综合治理、湖区湿地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旅游扶贫等方面,对湖南省绿色发展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与成功案例进行总结与提炼。“附录”主要收录了本书各类评价模型计算部分程序示例,以及《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7)》出版发布的各类反响。本书各章节分工如下:第一章,曾召友著;第二章,肖琳子著;第三章,谢瑾岚著;第四章,杨顺顺著;第五章,罗黎平著;第六章,刘敏著;第七章,陈文锋著;第八章,曲婷著;第九章,高立龙著。“附录”的评价模型计算程序示例由杨顺顺承担,反响资料由肖琳子收集整理。此外,杨顺顺承担本书模型运算工作,曾召友承担部分数据收集与处理工作,高立龙、周静分别承担第一章、第三章图表绘制,郑小鸣对本书的撰写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付出了辛勤劳动。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的研撰,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依托湖南本土平台,立足国家大区域发展战略,致力于“跳出湖南来研究湖南”的一次重要尝试和探索,也是团队不断磨合、认识不断深入、体系不断完善、方法不断健全、文字不断凝练的过程。但受时间、经费和研究能力等条件限制,依然存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调研深度与广度不足、专题研究刚刚展开、针对性政策建议偏少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今后年度系列报告的不断完善与提升。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在研究、写作过程中,得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党组、科研处的关心与支持;在调研过程中,得到湖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常德市、岳阳市、郴州市、平江县等市、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与支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分社邓泳红社长对著作的出版给予了关心与帮助,陈颖编辑付出了辛勤劳动,本书也参考了国内外许多学者颇有见地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分析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谢瑾岚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