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西北路的地理概况
金代西北路是金朝北部边境区域,辖三州一招讨司,[2]分别为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四郎城)、昌州(今河北省沽源县九连城)、抚州和西北路招讨司。西北路大致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东部和北部、锡林郭勒盟的西部和南部,及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其中,抚州的辖域大体包括现在的内蒙古察右前旗、兴和县,内蒙古察右后旗、商都县的南部,河北省尚义县、张北县、康保县的西南部以及沽源县的西南部。[3]
西北路招讨司,是金朝在北部边疆设置的东北、西南、西北路三招讨司之一,招讨司专司招降和羁縻沿边各族,如有不听号令或反叛者,则出兵征讨。“以重臣知兵者为使,列城堡壕墙戍守,为永制。”[4]西北路招讨司初驻燕子城(后升为抚州),大定八年(1168),由于金世宗巡幸金莲川,为了巩卫皇帝的安全,又迁至桓州。[5]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金王朝还设立了同蒙古部落进行交易的榷场。据载,抚州有四处,分别为北羊城榷场、虾蟆山市场、集宁春市、昌州狗泊榷场。
这里也是金王朝的牧业基地,更是输送军马的重要基地——群牧,“群牧是金朝在西北路及山前山后从事牧业的屯兵制度”。[6]有史可查的在抚州有明确名称的有两处:特满群牧和忒满群牧。[7]
金朝中期为了防御蒙古和北方其他游牧部族的侵扰,修建了长城。经过西北路有两道长城,一条是金世宗在大定二年(1162)平定了撒八、移剌窝斡领导的契丹大起义后,为防御契丹人而修建的,它贯穿西北路全境,我们命名为“A线”。A线从东北而来,经内蒙古林西县、翁牛特旗、赤峰松山区,河北省围场县、丰宁县,又经内蒙古多伦县、正蓝旗、太仆寺旗,又经河北省康保县,又经内蒙古化德县、商都县、察右后旗,出抚州境,进入西南路的净州。它的西段即察右后旗至商都县冯家村段及净州(四子王旗)段,是防御蒙古的主要地段。大定年间,在A线北部又修建了一条长城,我们命名为“B线”,此线是金朝中后期的边境线,它也是从东北而来,在内蒙古林西县凌家营与A线分开,经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进入商都县,在商都县冯家村南与A线汇合,金章宗年间(1189~1208)西北路诏讨使独吉思忠对此线进行了大规模的增缮,[8]此线主要是为防御蒙古人而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