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岭上山势、隘口与道路
从狼窝沟风电山庄向西,至大崖湾村的大脑包山约3公里,海拔在1450~1645米,沿坝头山势呈山峰状,明长城修在峰顶。大脑包山至哈叭气山口约5公里,海拔在1500米左右,呈现“远看像山,近看是滩”的较平坦的地貌。从狼窝沟的神威台山口向西,依次是东方子南滩、红林台、大崖湾、黄土湾4个山口,再向西则是较平坦高地上的水台沟、春垦(土边坝)两个坝口。
狼窝沟隘口东西约500米内有3座烽台,故当地老乡称这里为“里三台”。隘口正中是神威台,去年因张石高速公路要从这里通过,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张北县文物部门联合对神威台局部进行了发掘(此后高速路采取地下隧道方案,未从地上通过)。此台位于隘口中心长城上,用石条垒砌的三层台基呈宝塔形,上部是砖砌墩台,现仅留夯土。从地表发现的青砖、瓦当碎片来看,顶部应有敌楼。神威台东西两侧山坡上,各有一座小于神威台的烽台。从3座烽台、连接的长城及地形地貌上,看不出任何长城完好时可以通行的道路遗迹。神威台海拔高1510米,至山下海拔高1020米的膳房堡十多里,这一段落差490米的现代公路有人工开凿的20多个弯路,设置了5个“紧急辟险区”,其间完全是山岭和沟壑,崎岖而艰险。据《张北县志》(1994年修)记载:“民国七年,大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神威台坝正式行车。”狼窝沟下长达十多里的山区,在冷兵器时代车马不可能通过,史志亦无行车道路记载。
神威台以东进入崇礼县深山区。以西至红林台山口,这一段长城以南是几十里连绵不断的高山深涧,仅发现在南十里左右的山沟中有一个小村庄,查地图是万全冯家窑。这一段有近年来植树造林时修的上山小路。从红林台山口向西至黄土湾山口,途经突然拔地而起的坝头沿线最高(海拔1645米)的大脑包山,南面就像刀切一样,是悬崖峭壁。在坝南1000米左右,与坝并列着一道孤立的山峰,顶峰如鸡冠,故曰鸡冠山。两山中间形成一条大峡谷。我们下坝时夜幕已降临,在寻找村庄时误入大峡谷。顺峡谷小路东行十里左右,山间小路不见了。此时,在上山时仅带的一瓶矿泉水的支持下已行走了14个小时了。峡谷中两山陡峭,寒气逼人,阴森可怖,只见天上星星,不见人间灯火。好在高处手机尚有信号,可以向外呼救。就在精疲力竭、饥寒交迫时,被附近村民救出了峡谷。
大脑包山以西至虞台岭,则是史志中记载的“野狐岭,长五里”。这5里多长的坝顶,呈较平坦的高地状。这段坝头有两处坝口,靠近大脑包山的是水沟台坝口。水沟台坝从坝顶到坝底有700米左右,山势陡峭,山水冲刷出一条沟。曾听生长在这里的张北县劳动局原局长宋子义先生介绍,20世纪70年代,这里仅有上山的人行道。山下沟口西靠西鸡冠山的东端,向东形成一条河沟,一直和膳房堡大沙河交汇,沿途坝上流下的山水都汇集到这条河沟里。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人修的铁路就是从膳房堡向西,沿沟西行至水口台坝底(再向西就是西鸡冠山东端了),利用高架桥上水沟台坝。上坝后的路基依然存在,有的涵洞基本完好(膳房堡距坝头直线距离7里,距水沟台15里,日本人修铁路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从膳房堡到水沟台坝底是15里直线、缓坡,从坝底到坝顶不足500米。而狼窝沟路7里坡坝,崎岖山地无一条较直的路)水沟台坝西3里是新开口关(土边坝),即辽、金、元古道。通过实地考察,土边坝(新开口关)是历史上野狐岭上唯一可供大军通过的道路,也是车马唯一可通过的“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