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创业:以云南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思路

一 研究范围

本书以云南省为地域范围,以就业创业为研究对象,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是从量的视角分析就业增长情况,对就业和创业面临的新形势做出总体研判;二是从质的视角分析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研究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问题;三是从稳增长、保就业的视角分析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四是从新就业增长点的视角分析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器”效应;五是从减少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视角,分析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以及去产能失业职工分流安置和边境劳务外国人的就业管理等问题;六是对云南就业创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推动云南就业创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二 内容结构

本书共分十一章,除了第一章绪论和第十一章结语之外,主要内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研究的框架结构,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云南的就业创业问题。从就业总量的视角,分析云南就业增长的总体形势、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从就业结构的视角,分析云南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演进趋势、结构失衡以及协调发展问题;从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视角,探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加、扩大就业助推经济增长、就业对GDP的贡献率等问题;从创新创业的视角,分析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和人才对创新创业的引领作用。

第二部分,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在中观层面上,研讨减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从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视角,分析云南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市场化服务减少摩擦性失业;从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视角,分析云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第三部分,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在微观层面上关注去产能失业职工和边境劳务外国人两个特殊群体,突出云南就业创业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云南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去产能失业职工再就业的困境、安置去产能失业职工的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化解过剩产能失业职工的就业安置办法;从云南边境劳务外国人就业管理的实践探索、特点与趋势、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等方面,探讨改进云南边境劳务外国人就业管理的政策措施。

此外,第一章为绪论,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简要梳理相关文献的既有成果,明确研究思路;第十一章为结语,提出云南促进就业创业的思路与对策,展望云南就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三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近年来云南就业工作的基本现状、成效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具体包括座谈调研、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

(2)实证研究法。对调研收集的数据、材料、典型案例等进行实证分析,厘清云南就业创业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3)模型分析法。研究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互动关系,运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等经济数学理论模型。

(4)比较分析法。在就业增长、就业结构、创新创业、失业职工安置、技术工人培养、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将云南与其他省份(以及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5)文献研究法。收集和分析与本书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专著、文件、论文等文献资料,进而提出云南省就业与创业的政策建议。

四 创新之处

近年来,研究新形势下就业与创业问题的学术成果很多,有的侧重于研究就业数量,有的注重于研究就业结构,有的聚焦于分析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器”效应。但是,以省域为研究范围,既研究就业与创业的数量和质量,又分析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成果很少。

首先,本书以云南省为研究地域,涉及就业创业问题的多个方面,弥补了云南省就业创业问题研究成果极少的不足,在研究对象上有一定创新。

其次,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将云南就业与创业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云南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在研究视野上有一定创新。

最后,以云南就业与创业为研究对象,从就业总量、就业结构、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创业带动就业、技术工人培养、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去产能职工安置、边境劳务外国人管理等多个维度,分析研究云南就业与创业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促进云南就业创业的思路与对策,在研究内容上有一定创新。


[1]我国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快速提升[N].经济日报,20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