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章 ,给悲伤的文学界来点不一样的东西
赵晓婉的画稿过了,获得了26块钱的稿费,这件大喜事很快就传遍了全家。
再加上今天是月初的一号,发肉票的日子,在老丈人的催促下,丈母娘早就买了一斤五花肉。
所以晚饭时,林向东第一次在老丈人家吃到了肉菜。
前世。
因为赌气之下走了的缘故,品尝到丈母娘做的饭菜都已经是十多年之后的事了。
当时他就对那一道红烧肉的味道念念不忘,关系有所缓和后,他还专门找丈母娘请教了这道菜的做法。
直到后来才知道,只有经历过苦难和挨饿后,才能在异常珍惜的情形下,做出这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
丈母娘做的其他菜只能说是一般,唯独这道红烧肉堪称一绝。
所以一上桌,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动筷子夹起来一块红烧肉,塞到了嘴里品尝起来。
还是那个味道。
“老妈,您这道红烧肉做的太好吃了。”
小姨子赵青青这个吃货,一边吃一边还不忘记拍马屁。
“我在外面也吃过不少好吃的,京城里的美食不敢说都吃过,也吃了个七七八八,但是红烧肉我只服老妈做的。”
大舅哥赵明诚也由衷的赞叹道。
“老妈做的红烧肉确实好吃。”
赵晓婉的话虽然没有妹妹和大哥那么跪舔,但却说的真情实意。
“向东你还是第一次品尝到你丈母娘做的红烧肉吧!”
“这比北大食堂的大师傅做的都好吃,你多吃点。”
老丈人说完,就起身从后面的橱柜中拿出了他那瓶还没有喝完的茅台酒。
让大舅哥给众人倒上的同时,开口说道:
“今天晓婉开学,所画的插画又获得了稿费,再加上吃到了你妈做的堪称一绝的红烧肉,可谓是三喜临门,咱们喝一杯庆祝一下。”
大家见老丈人兴致上来了,也都没有拒绝。
喝完一杯茅台酒后,大家顿时又纷纷开动起来。
这个时候,林向东说话了。
“妈,您做的这道红烧肉简直是太好吃了,不瞒您说,我也喜欢做饭,不过都是自己瞎研究,所以您看能不能将这道红烧肉的做法教教我?”
听到林向东向家里最看不上他的丈母娘学习做红烧肉,这大大的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如果换一个人或许就可能答应了,但这个对向偏偏是最看不上他的老妈。
结果众人不用想就能知道。
“每人每月也就三两的肉票,顶多够咱们家吃两顿的,我可没有那么多肉来给你嚯嚯。”
虽然丈母娘没有明着拒绝,但结果却是一样的。
“妈,我出五花肉行不?”
“你怎么出?”
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的谭桂芳闻言,疑惑道。
“我不是可以通过写文章赚稿费吗!所以跟您学做红烧肉的材料我就不用家里的肉票,而是用我自己稿费买的五花肉,顺便也能给家里改善改善伙食。”
林向东刚说完,谭桂芳还没有说什么,吃货小姨子嘴里嚼着红烧肉的同时,就率先含糊不清插话道:
“我同意,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多吃几顿肉了。”
至于好不好吃,则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实在是半月不见肉味的日子太难过,在小姨子赵青青看来,只要有肉吃就行。
“有肉吃我也同意。”
大舅哥赵明诚紧随其后的表了态。
另外的老丈人,大嫂和赵晓婉三人虽然没有开口说什么,但也觉得这是一个好事,都纷纷点了点头。
最后,大家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丈母娘谭桂芳这里。
即便她再怎么看不上陕西偏远农村出身的便宜女婿林向东,再怎么不想答应教对方做红烧肉,这个时候面对全家人渴求的目光,也说不出来拒绝的话。
“好吧!”
众人闻言,刚松了一口气,丈母娘谭桂芳又开口了。
“不过,能不能学的会我就不敢保证了!”
在她看来,与其有钱买肉给林向东糟蹋,还不如直接让她做红烧肉哪!
但她却忘了,这买肉的钱是她最看不上的便宜女婿林向东写文章赚的稿费。
“可以,谢谢妈!”
红烧肉他前世就已经学会怎么做了,但是却不敢拿出来,否则没有办法解释。
再加上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改善伙食,还能缓和和丈母娘之间的关系,林向东便觉得这钱花的值。
甚至,以后还能借此多预留些稿费,来掩饰未来自己的小金库。
当然,在他稿费都已经上交给媳妇的情况下,想要花钱买肉,只能再写文章赚稿费了。
现在媳妇的新式插画过稿了,还拿到了不菲的稿费,他在没有烦心事的情况下,就可以放开手脚继续创作了。
儿童杂志社的稿子还没有发表,现在写还太早。
如此一来,就得重新再写一篇,投递到别的杂志社了。
京城当地的除了《儿童文学》外,就是《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和《京城文艺》这几本。
《人民文学》相对严肃,权威性最强,以中长篇小说和诗歌为主,较少刊载长篇小说。
《当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的刊物,侧重刊发贴近社会现实的长篇小说,风格沉稳厚重,强调文学的正统性和思想深度。
《十月》以中篇小说为核心特色,兼顾短篇、诗歌和报告文学,风格多元包容。
《京城文艺》大量刊发长篇小说,作为市级刊物,内容更贴近本土文化,注重挖掘京城地域特色的文学创作。
前三本杂志辐射全国,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最后的《京城文艺》作为市级刊物,影响力多集中在华北地区。
四本杂志都各有特色,几乎包含了所有类型的文学,现在只等林向东想好写的文章,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投稿就行了。
当下的1978年,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前夕,杂志上发表的都是以回忆痛苦时期的伤痕文学为主,特别是《伤痕》短篇小说发表后,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模仿、反思和批判性的文学作品像雨后春笋一般蓬勃而出。
看着杂志报纸上满是诉说痛苦的伤痕文学,林向东觉得需要给这个悲伤的文学界来点不一样的东西。
那么,有什么比纯粹的爱情更甜蜜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