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世权臣的崛起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朝堂波澜,困境突围

第三章:朝堂波澜,困境突围

战争税的顺利征收,让南宋的军事建设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苏哲一刻也不敢懈怠,全身心投入到火器部队的扩充与训练之中。临安城郊外的校场上,整日回荡着士兵们整齐的口号声和火器的轰鸣声。苏哲亲自示范,将现代军事理念和战术技巧倾囊相授,士兵们的斗志愈发昂扬,火器部队的实力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苏哲还积极推动火器制造技术的改良。他召集了一批能工巧匠,在秘密工坊里日夜钻研,尝试改进突火枪的结构,增加火炮的射程和威力。在他的指导下,新型火器陆续问世,让南宋军队在武器装备上有了与蒙古军队一较高下的底气。

然而,苏哲在军事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和成就,却引来了朝中一些守旧势力的强烈不满。以吏部尚书王大人为首的保守派官员,视苏哲的行为为离经叛道,他们认为苏哲抛弃了祖宗传承下来的军事制度,标新立异,是对传统的大不敬。这些守旧派官员在朝堂上频繁发难,对苏哲的火器部队和军事改革计划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这日,早朝之上,王大人率先发难。他手持笏板,迈着方步走到大殿中央,向皇帝和丞相陈宜中行礼后,高声说道:“陛下,丞相大人,如今苏哲将军凭借着一些奇技淫巧组建火器部队,看似取得了一些小胜,实则后患无穷。我朝立国以来,一直遵循祖宗之法,以传统的军事制度和战法保家卫国。如今苏哲将军却妄图颠覆这一切,引入这些闻所未闻的火器,实在是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必将动摇我朝根基!”

王大人的一番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堂上激起了千层浪。其他保守派官员纷纷附和,一时间,对苏哲的指责声此起彼伏。苏哲站在一旁,面色平静,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难,心中却在快速思索着应对之策。

陈宜中皱了皱眉头,看向苏哲,说道:“苏将军,王大人等人所言,你有何解释?”

苏哲向前一步,拱手行礼,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丞相大人,各位大人。时代在变,战争的形势也在变。蒙古军队凭借着强大的骑兵和先进的战术,对我朝边境不断侵扰。若我们还一味地墨守成规,沿用传统的军事制度和战法,如何能抵御蒙古铁骑的冲击?火器虽说是新鲜事物,但在战场上的威力各位大人也有目共睹。我们的火器部队正是凭借着这些先进的武器,才成功击退了蒙古大军,保卫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全。这难道还不能证明火器的重要性吗?”

苏哲的话有理有据,让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官员陷入了沉思。然而,王大人却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冷笑一声,说道:“苏将军,你不过是侥幸取胜罢了。火器制造成本高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操作复杂,难以大规模推广。一旦在战场上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与其将希望寄托在这些不稳定的东西上,不如加强传统军队的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

苏哲心中暗叹,他知道这些守旧派官员思想顽固,很难轻易改变他们的观念。但他不能退缩,为了南宋的未来,他必须据理力争。

“王大人,您只看到了火器的缺点,却忽视了它的巨大优势。诚然,火器的制造和维护需要一定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它所能带来的战略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而且,我们一直在不断改进火器的制造技术和操作方法,降低故障率。至于难以大规模推广的问题,只要我们加大投入,培养更多的工匠和士兵,这个问题自然能够得到解决。”苏哲耐心地解释道。

双方在朝堂上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一时之间也难以决断。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此人是礼部侍郎赵大人,他一直对苏哲的军事改革计划持支持态度。

“陛下,各位大人。苏将军的火器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有目共睹,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小小的困难和风险,就否定了它的价值。如今蒙古大军虎视眈眈,国家危在旦夕,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和变革,而不是固步自封。我认为苏将军的军事改革计划是可行的,应该继续支持下去。”赵大人慷慨激昂地说道。

赵大人的话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赞同,朝堂上的气氛逐渐变得微妙起来。支持和反对苏哲的官员们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皇帝见此情景,心中有些烦躁。他摆了摆手,说道:“好了,此事暂且搁置。苏将军,你先回去继续做好军事训练和火器改良工作。待朕与众位大臣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苏哲无奈,只好领命退下。他知道,这场朝堂之争才刚刚开始,自己面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推进军事改革的决心。

回到府邸后,苏哲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苦苦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深知,要想彻底改变这些守旧派官员的观念,仅仅靠口舌之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火器部队的实力。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苏哲决定举办一场军事演练,邀请朝中的官员们前来观摩,让他们亲眼目睹火器部队的强大战斗力。他相信,只有亲眼看到了火器的威力,那些守旧派官员才会真正改变看法。

苏哲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宜中,陈宜中听后,沉思片刻,说道:“苏将军,你的想法不错。但此事关系重大,你一定要确保演练万无一失。否则,不仅无法说服那些守旧派官员,还会让他们抓住把柄,对你更加不利。”

苏哲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道:“丞相大人放心,我一定会精心准备,让这场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接下来的几天里,苏哲带领着火器部队日夜训练,对演练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完善。他还亲自检查了每一件火器的性能,确保在演练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演练的日子终于到了。临安城郊外的校场上,旌旗飘扬,鼓角齐鸣。火器部队的士兵们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先进的火器,整齐地排列在操场上,气势恢宏。

朝中的官员们纷纷来到校场,他们有的面带期待,有的则满脸不屑,心中对这场演练充满了怀疑。苏哲站在高台上,向官员们行礼后,大声宣布演练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突火枪射击演示。只见一排士兵手持突火枪,整齐地站在射击线上。随着苏哲的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点燃引线,突火枪喷出一道道火焰,子弹如雨点般射向远处的靶子。片刻之间,靶子上便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孔,引得在场的官员们一阵惊叹。

接下来是火炮演示。几门巨大的火炮被缓缓推到校场中央,士兵们熟练地装填弹药,调整角度。随着一声巨响,炮弹呼啸着飞向远方,准确地命中了远处的目标。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地面都在颤抖,一些胆小的官员甚至吓得脸色苍白。

在随后的战术演练中,火器部队展示了各种复杂的战术配合,他们利用火器的优势,迅速击败了模拟的蒙古军队。整个演练过程精彩纷呈,一气呵成,让在场的官员们大开眼界。

演练结束后,苏哲走到官员们面前,问道:“各位大人,不知对我火器部队的表现有何看法?”

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官员,此时也不禁对火器部队的实力表示赞叹。他们纷纷走上前来,向苏哲表示祝贺。就连王大人,也不得不承认火器部队的强大战斗力,但他心中依然有些不服气。

“苏将军,虽然火器部队的表现确实不错,但这毕竟只是一场演练,与真正的战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王大人酸溜溜地说道。

苏哲微微一笑,说道:“王大人说得没错。演练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战争,但它至少能够证明火器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而且,我们的火器部队在之前的战斗中也已经取得了胜利,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王大人一时语塞,无言以对。这时,陈宜中走上前来,说道:“各位大人,今天的演练大家都看到了,苏将军的火器部队确实实力非凡。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支持苏将军的军事改革计划,加强火器部队的建设,为保卫国家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陈宜中以及其他一些官员的支持下,皇帝最终决定继续支持苏哲的军事改革计划。苏哲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知道,自己成功地度过了这次危机。

然而,就在苏哲以为一切都将步入正轨的时候,又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出现了。蒙古军队得知南宋在大力发展火器部队后,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他们决定采取行动,破坏南宋的火器制造和训练基地。

一天深夜,一支蒙古精锐部队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潜入了临安城郊外的火器制造工坊和训练基地。他们手持利刃,对工坊里的工匠和训练场上的士兵展开了突然袭击。一时间,火光冲天,惨叫声不绝于耳。

苏哲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立刻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火速赶往现场。当他们到达时,蒙古军队已经在工坊里大肆破坏了一番,正准备撤离。

苏哲见状,怒不可遏。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大声喊道:“兄弟们,给我冲!绝不能让这些蒙古人得逞!”

士兵们在苏哲的带领下,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蒙古军队。双方在工坊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蒙古军队虽然勇猛,但在苏哲和士兵们的顽强抵抗下,逐渐陷入了困境。

在战斗中,苏哲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凭借着敏捷的身手和高超的武艺,一连斩杀了数名蒙古士兵。然而,就在他杀得正酣的时候,一名蒙古将领突然从背后偷袭他。苏哲察觉到危险,连忙侧身躲避,但还是被对方的利刃划伤了手臂。

苏哲顾不上伤痛,转身与蒙古将领展开了殊死搏斗。两人你来我往,战了数十回合,难分胜负。就在这时,苏哲的一名部下看到了这一幕,他悄悄绕到蒙古将领的身后,猛地刺出一枪。蒙古将领躲避不及,被一枪刺中要害,当场毙命。

随着蒙古将领的死亡,蒙古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们见势不妙,纷纷转身逃窜。苏哲率领着士兵们乘胜追击,将蒙古军队赶出了南宋的边境。

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虽然让南宋的火器制造和训练基地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也让苏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蒙古军队的狡猾和凶残。他知道,蒙古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未来的挑战将会更加严峻。

回到临安城后,苏哲一边安排工匠们修复工坊,一边加强了对火器制造和训练基地的防守。他还对火器部队进行了重新整顿和训练,提高了士兵们的警惕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哲带领着火器部队,继续为保卫南宋的江山社稷而努力奋斗。他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改变南宋的命运,让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