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如此昏庸,怎么成了星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89章 粮食涨价,小倭子又得放血了

开采出来更多的煤矿以后,煤炭持续高位的价格终于减下来了。

就在大周这边蒸蒸日上时,远处出现了新的麻烦。

井川浩三又遇到麻烦了。

随着贸易的发展,大周在南洋进口的粮食逐渐增多。

南洋是大周粮仓,产量虽然很大。

可是也支撑不住大周、倭国和高丽三个国家的进口。

现在大周更多的地方都是耕种经济作物。

余杭和的桑树,大越的茶树、西北的棉花,这些经济产物带来的利益,可比粮食高好几倍。

每次看着工坊主,带着钱币前来收购时,就有一些百姓把农田换成这种经济作物的田。

久而久之,种植粮田的百姓越来越少。

大周越发依赖从南洋进口粮食。

可是在户部的账簿上,这一切全是欣欣向荣的。

消费需求巨大的爆发,大周的国库飞速上涨。

棉布、茶叶的出口,也给大周带来很多的金银。

国库又把那些金银用作抵押,发行出去钞票。

现在在贸易发达的地区,纸币已经取代了银元和铜币,变成流通的货币。

一开始,百姓也会不信任纸币。

可是纸币简直是太方便了!

只用拿几张纸,就能买东西。

这可比带着银子和铜板方便多了。

对于商家而言,纸币也是最好的选择。

之前商家会收取大量的铜板,还得拿车拉着那些铜板去兑换。

若是遇到使银子的客户,还得担心那银子是不是真的。

然后每个商家都得准备小秤,来衡量银子的重量。

而泛滥的假金银,全是没法禁绝的。

现在很多大宗交易,索性就用上了纸币。

朝廷发行的纸币十分精美,普通人压根没法仿制。

而每张纸币,都可以在银行里兑换等额的金子。

当建立起来这种信任,再也没人会用金银了。

纸币多方便啊!

面额固定,方便携带。

用纸币交易实在是太方便了。

而对于做长途贸易的商人,使用纸币的好处则更多了。

携带金银很容易被人盯上。

现在银行还开通了通兑的业务。

就是在某一家银行存款后,可以跨地区把钱取出来。

这又增加了长途贸易的安全性。

大周国内的经济繁荣,对粮食的需求也就增加了。

现在南洋的粮食,不光要供给大周人吃饭。

还有许多南洋的种植园,做起了酿酒的买卖。

酿酒,会巨大的消耗粮食。

当很多的种植园开始酿酒,终于,南洋的粮食没那么充足了。

不过大周的商人,依然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粮食。

南洋都护府下令,开始组织屯垦,并且严禁对大周的粮食涨价。

但是倭国和高丽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进口的粮食价格飞涨!

现在高丽和倭国,主要出口的全是本地的精品大米。

高丽和倭国都比较寒冷,这里种出的大米,会比南方的更饱满紧实。

可是倭国和高丽的大米,一年只有一次收成。

大米价格当然是远高于南洋的。

而倭国就是凭借这个差额,勉强维系着倭国财政。

从南洋进口粮食,给本国的百姓吃。

把口味更好的本国大米,卖给大周的达官贵人。

井川浩三尽管不甘心,可是倭国好歹可以赚到一些收入。

但是这次南洋的粮价上涨,彻底引发了倭国的恐慌。

如果南洋的粮价增高,那倭国的钱就得搭进去了。

井川浩三可是把这笔钱全投进了机器研究里。

井川浩三依然对蒸汽机不死心。

在大周禁绝后,井川浩三仍然在自己研究蒸汽机。

但是现在南洋粮价上涨,压根没有钱来添置实验设备。

井川浩三心急如焚。

现在他是倭国的首任内阁首辅。

可是手下的大臣,全是别的派系的人,井川浩三压根没办法掌控倭国的“内阁”。

在南洋的粮价上涨后,贵族院中超成一团,压根拿不出什么好建议。

井川浩三却发现,用了杨振的办法,自己的权力反倒更少了。

组建了内阁,开设了贵族院,井川浩三每日的工作,就成为了吵架。

内阁开会时争吵。

在贵族院争吵。

井川浩三整天就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吵架。

井川浩三绝望的意识到,自己可以掌控的权力还不如从前了!

这次的粮价危机,井川浩三原本是想筹集一部分资金,先度过去这个危机。

然后再减少对大周的粮食出口。

但是没想到这个建议,在内阁就受到了强烈的反对。

首先是财相,这个要紧的职位被楚萨藩的番主占据了。

“粮价上涨,是经济的事情!咱们倭国为何要补贴粮价?”

“粮价低的时候,也没见老百姓打赏商人啊!”

“如今粮价涨了,他们便怨声载道!”

“如果他们真的想造反,那就该武力镇压!”

财相之所以反对,就因为他是楚萨藩的人。

楚萨藩的商人,在这次的粮价上涨里可是发财了。

楚萨是倭国西南部的地区。

楚萨藩的海商,几乎是倭国海商的一半。

这些楚萨商人,最了解市场变化了。

在南洋粮价上涨时,楚萨藩的几名大商贾就嗅到了危机。

他们立马囤积了大批的粮食。

现在倭国内的粮价上涨,除了南洋粮价上涨以外。

还有这些楚萨粮商囤货奇居的结果。

井川浩三沉吸一口气说道:“若是粮价继续涨,百姓们饿肚子,绝对会反抗了。”

“不如确定一个最高销售价,多出的咱们补贴一点就行除了!”

井川浩三已经算为数不多为倭国想的人了。

但是别的内阁成员全是心怀鬼胎。

现在倭国许多的商人,都等着发这笔国难财呢。

井川浩三又去到贵族院,发现这边更加难办。

贵族院的那些小领主,态度更为激烈。

有的要求处死全国的粮商,然后低价售卖粮食,有的还要去南洋买高价粮。

还有一些则坚决请求禁止给大周出口粮食,要销毁手里的出口合同。

井川浩三觉得十分的疲惫。

这时他终于意识到,这群家伙没有一个人是真的为倭国着想。

这群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