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3章 ,高湛称王
高湛一路跑去邺城,汉人豪强见高湛前来,认为要是能借助高湛之名,说不定还能与高澄分庭抗礼,不必居于宇文泰之下。
冯子琮带人亲自出迎高湛,并欢迎道:“请长广郡公继位,带领我等,迎战高澄!”说罢,就带着豪强们跪了下去。
高湛见状,大喜道:“谁说我没有天命之资!我才是众望所归啊!”
李祖勋闻言,暗骂道:“要不是为了名正言顺,我们早就杀了你,自己称王了!”
高湛在邺城称王,并打出:“讨伐高澄,驱逐魏帝的旗号来。”
高湛的消息传回晋阳,高澄则对群臣说道:“现在这世道,什么阿猫阿狗也敢来称王了!”
群臣则说道:“请大王伐之!高湛实在是太嚣张了!”
高澄看着众臣,心里明白,驱逐魏帝,就等于变相的驱逐胡人,这种口号一旦打出来,就意味着,高湛打算跟汉人一起屠杀胡人,这自然不会容许,但这更让高湛能得到汉人的支持。
高澄则说道:“好了,不必多说,孤定会亲自讨伐,这个不成器的弟弟。”
娄睿听闻高湛的口号后,更是召集家奴,跪在晋阳殿外,请求高澄允许他为前锋,就是马前卒,也心甘情愿。
段韶更是上书,请求带兵讨伐高湛,并立下军令状,若不能拿下高湛,他情愿全家问斩!
大量的鲜卑勋贵纷纷上书,请求替高澄讨伐高湛,并表示,甘愿做一名士兵,前去讨伐。
就连被深锁在宫中的娄昭君听闻此事,也站在了高澄这一边。
高澄看着这些上书,感叹道:“能遇见一次猪对手,可真是不容易啊!”
武定六年九月,高澄亲率百保甲士一万和勋贵家奴五万出征,出征前,众将都认为人数差距过大,请高澄放弃。
高澄则当众说道:“先王曾凭借三万人马,就能取胜韩陵之战,如今我率部五万,定能取胜汉人三十万大军!”
高澄留陈元康坐镇晋阳,带着李弼等人沿井陉关一路进攻,攻破邯郸进逼磁县,独孤信则隐秘行军,率部出上党,翻越林虑山挺进至邺城,对邺城形成夹击之势。
出征前,高澄更是重诉军纪五条:“一、要求不得对已被征服城市进行屠城报复。二、士兵进城后要做到不掠夺百姓一针一线。三、征用百姓任何物品,必须付钱。四、不得对百姓进行任何骚扰。五、大军攻下城后,必须维持法律,不得擅自修改。
一路攻城下来,高澄连斩违令将校五十人,并将其头颅展示给众将,以此来表明不容任何人违反。
这是高澄第一次微操,不同于现代,有能够快速传递消息的设备,只能靠将领灵机应变的能力。
高澄对李弼问道:“现在已经对叛军形成夹击之势,但磁州如果拿不下来,我们就无法配合独孤信拿下邺城,将军可有办法拿下?”
李弼道:“请大王放心,不出今日,我便率兵拿下磁州!”说罢,就带兵前去。
屯驻磁州的汉军,此时并无防备,李弼带骑兵两百就向城内冲去。
汉军见状,还没来得及关闭城门,就被李弼杀入城内。
未时,李弼便拿下磁州,而磁州守将的脑袋被挂于城门上。
高澄刚率部挺进至磁州,就听闻高湛率部前来救援。
李弼道:“大王,让我再上一次,我绝对把高湛的脑袋拿下来!”
高澄劝道:“他们现在出战,那邺城防御,必定空虚,我们只要守在这里,就能为独孤信攻下邺城争取时间!若是把他们打回去,只怕再难让他们出来了”
高澄让人急驰传令给独孤信,让他快速出击,拿下邺城。
高湛见高澄在城墙上观望,就呵斥道:“高澄,若不是你害死了二哥,又岂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这一切都是因你而起!”
李祖勋听后,更是想起妹妹的惨状,就准备弯弓搭箭射向高澄。
纥奚舍乐见此情况,就隐在军士身后,弯弓搭箭,一箭射中李祖勋,高湛见状,赶忙回到阵内,怒道:“这不公平!为什么!所有人都向着你!”
高澄则回答道:“道理很简单,你我之间,早在父王在时,就分出胜负,你注定是个臣子,而我,注定是条真龙!”
高湛闻言,就挥令手下攻城,自己更是亲自带着骑兵,准备冲向城内。
纥奚舍乐上前说道:“大王,让我带百保甲出去冲击他们一次吧,我保证一次就能拿下他们。”
高澄摇摇头道:“不行!要是现在冲击敌人,敌人一旦撤离,只会给独孤信那边增加更大的压力!”
这时,手下来报道:“禀大王,独孤信率部已攻下邺城,李远正率一千铁骑前来增援。”
高澄闻言,对纥奚舍乐说道:“那还等什么!给我冲!”
纥奚舍乐闻言,带着百保甲士向汉军冲去,汉军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俘虏。
高湛则在部下的护送下,撤向顿丘郡。
洛阳的韩轨则带兵五千,开始收复洛阳周围的大片领土。
段韶领兵五万,立刻从徐州出发,先后攻下琅琊、东平、任城等地。
冯子琮见状,便屯兵信都,向宇文泰和萧衍分别写信,乞求归降。
高澄在攻破邺城后,前往俘虏营内,发现,所谓的士兵,不过都是些手持锄头,扁担等寻常工具的百姓。
高澄便上前问道:“你们来自哪里?”
其中一个百姓讲道:“回大王,我们来自邯郸,就是些普通百姓,乞求大王饶恕我们!我们再也不敢了!”
高澄闻言,怒斥道:“既然知道这是死罪!那为何还要造反!”
那人回答道:“不是我们想造反,实在是,没吃的东西了,我们被逼无奈啊!”
高澄闻言,就坐在地上问道:“官府设立的粮仓,没有向你们提供救济吗?”
好多百姓都摇摇头。
另一个百姓觉得横竖也是个死,就大胆的说道:“就是有,也叫你们这些老爷们贪了去!”
纥奚舍乐闻言,抽出刀来,就准备杀掉那人。
高澄拦住纥奚舍乐,问道:“为何?”
那人说道:“朝廷说好的给我们粮食,可都让那些大人物们拿去,到我们嘴里的,还不够一个人吃的,他们和那些豪族达成协定,把我们的地,以低价强行收购,再强迫我们缴税,我们没有办法,就只能选择依附于他们,这次起事,只是因为他们说,只要答应了,事后就放我们为自由身,我们才做的。”
高澄见人群中,有不少人都是拖家带口,甚至还有十几岁的孩子。
高澄起身,一拳砸在木柱上说道:“这帮畜生!如此贪墨横行,简直是目无王法!”
杜弼则上前说道:“先王在时,为了谋求平衡,就默许了这样的存在,我和季伦,多次请求先王整顿吏治,但,都被打了回来,无奈,只得承认这种存在。”
高澄则感慨道:“再这么打下去,迟早得让宇文泰坐收渔翁之利不可!必须得改变现状!”
说罢,就返回营内,拟定诏书,责令:“凡所有来降的百姓,皆恢复自由身,各地开设粥厂,为百姓施粥,同时,允许百姓将所在家乡的贪墨情况,编成书信,送于邺城,各地不得阻拦!”
诏书下发后,许多地区的百姓,纷纷投降,许多豪族和官吏,则按照高澄的命令,押送邺城,斩于漳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