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1章 利剑小组
到安全屋外,二短一长,两长一短的敲门声响起,这是特科逢单日的敲门信号,知道的人极少极少。
赵九斤大大方方地把门打开,等艾云飞进了门,也不向外察看,随手把门关上。特科的人,向来如此。一是相信自己的同志,会甩掉尾巴,二是你伸出头张望,此地无银三百两,平白惹别人怀疑。
“九斤,总部已经回电,同意我的建议,把你的关系转到南京,由我直接领导,并重新为我们命名——叫做利剑小组。”
“太好了,飞哥,又能和你战斗在一起了。”
“马上会有一项新任务,你先到警察分局找李副局长报到,担任稽查队的小队长。晚上请队员们吃饭,要和我一样,和他们像兄弟般相处。有机灵的,主动和你亲近的,选三个人带上,明天跟我出发,去执行任务。”
说着,又掏出5000法币给他。
“不要怕花钱,在国党你越腐败,他们才越信任你。”
“可这也太多了。”赵九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钱即使在上海这个销金窟都够几十个同志一年的开支。
艾云飞正色说:“斗争的环境不同,你要改变以往的习惯和想法,不然你就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我还是让你回上海去。”
赵九斤一听急了:“我不是这个意思,你放心吧,我又不傻,花钱还不会吗?”
“你记住,从现在开始,你的生活可能就是人们说的纸醉金迷,吃得好住得好。但内心不能迷失,始终要坚定我们的信仰。”艾云飞指了指胸口。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受住享乐生活的考验。艾云飞亲眼看到很多优秀勇敢也曾信念坚定的同志,倒在了金钱和美色上。虽然很熟悉和了解赵九斤,相信他的品格,但也会不时的提醒他。
当晚,赵九斤新官上任,李靖勇和艾云飞双双前来,给他捧场。小队成员看自己队长确是有强大后台的,自然是纷纷向他靠拢。赵九斤也是出手不凡,小队16个人,每人送一块欧米茄手表作为礼物。
此时,欧米茄手表在百货商场卖到200元一块,队员们皆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上司送重礼,自己如何回礼?喜的是赵队长看来是身价不菲,跟着他以后不愁不发财。
第二天,赵九斤选了三个队员跟他出发。这几个人都是昨天夜里宴毕后,就到他家中送礼表忠心的。李靖勇早已接到艾云飞通知,自然是大开绿灯,不但预支了500块钱作为经费,还给他们都换了新枪。
警察局此时配有长短枪,配备当然不如特务处,行动科都是清一色的勃朗宁、柯尔特。警察局的标配和军队差不多,都是毛瑟短枪。不过,赵九斤更加喜欢,这种手枪是从德国进口,并非其它国家仿制,二十发的弹匣,全自动击发时跟一把冲锋枪一样。
艾云飞只带了林忠一人。大连丸号经停连云港,一路到南京,都是国民政府的管辖区域,他随时会得到支援,也可以随时让各地军警宪配合他的行动,无需带太多的人。
全程500公里,艾云飞计划一天半的时间赶到。在民国时期,道路破烂不堪,地图上标注的桥梁、小道往往无法通行。车辆和后世也不同,长途行车,不时的要维修。林忠之前参与行动科的一次行动,往返盐城都用了近两周时间。
艾云飞调了两台全新军用吉普,这玩意舒适度远不如轿车,但跑长途故障少,速度也快。两名专业司机随行,车后还各带了50加仑汽油。
就这样,紧赶慢赶,歇人不歇车,进连云港码头时,也足足用了56个小时。这时,大连丸号还有一个小时就要进港了。
在码头附近找了个干净些的饭馆,众人潦草吃了几口,让店家打来几盆水,都洗了把脸,盆里水便像泥汤一样了。
赵九斤带三个人直接去了乘客大厅排队,他们买的是二等舱。艾云飞则进了码头客运站的站长室。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站立等候。
“艾科长,我是连云港情报组组长费玉祥,奉命前来听候调遣。”
特务处在各地建有区、站、组,连云港只设了一个组。费玉祥接到处座发来的电报,早早等在这里。
“有劳费组长了,你们有多少人?怎么布置的?”
“报告艾科长,属下共有12人,挑了四名精悍的行动好手,两个人安排在三等舱,两个人安排在二等舱。”
“不错,辛苦你了,事成之后我自然会为你叙功。让你的人听林组长安排。”说着,把林忠介绍给他。
“多谢科长,卑职尽当尽力的。”
大连丸号经停连云港并不补充水和物质,上下客后就会继续开航。刚下完客,费玉祥让手下打开栏杆,说:“科长,你们就从这里先行上船。”
已换一身白色西服的艾云飞,拄着根文明根,从长长摆渡桥上向客轮走去。林忠则跟在他后面,拎着两个大箱子。
上了船,验票后,箱子交给侍应生,随艾云飞往下走,林忠则下到三等舱。
大连丸号是艘5000吨的客货大轮,共有三层甲板,上层是头等舱、驾驶室、餐厅和一个沙龙会;主甲板是二等舱和一部分货舱,专门摆放贵重物品;下层甲板是三等舱、货舱和轮机舱。
林忠特意买了三等舱,他负责搜寻日本人可能隐藏在这里的病毒。
大连丸号比起一些小船来条件算是不错,三等舱不是通铺,而是四层铁架床,只是挤满了人和行李,一个舱里足足有100多人。汗臭、脚臭,还有人带了咸菜、咸鱼佐餐,加上不时有人晕船呕吐,船舱里的各种味道搅和在一起,让人闻之欲呕。
好在林忠是苦出身,年少时跟着二叔也坐着这样的船,倒是不以为然。找到自己的床铺,和衣躺下假寐,他要等到开船后,再开始排查乘客和货物。
和底层舱室相比,头等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场景。正值晚饭时间,舷窗透出暖黄的光,留声机里“夜上海”的曲声悠扬,直飘到舱外被海风揉碎。
穿旗袍的女士太太们用银色的小勺慢慢搅动着咖啡:西装男士手指间夹着进口香烟或是雪茄,有的还拿着一杯红酒轻轻晃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