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偏见](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84/53202384/b_53202384.jpg)
群体的划分
世界各地的不同群体都会彼此区隔。人们倾向于与自己的同类交往、饮食、玩耍、居住。他们相互拜访,也更愿意有相同的信仰。这种自发的凝聚力在很多时候只是出于对方便的考量。
因为如果跟同类聚在一起,我们能轻松完成大部分日常事务。圈外人很有可能无法理解我们跟朋友打闹闲聊时的笑点。如果硬要把不同风格习惯的人凑在一起,那场面就会很尴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有阶级偏见,只是我们跟同阶层的人相处时会比较舒服自在。此外,同阶层、同种族或同信仰的人中,有很多都适合一起玩耍、生活、用餐或组建家庭。
在工作场景中,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外群体的成员。在多层级的行业或公司中,管理者必须要与工人打交道,行政人员也要和保安打交道,销售人员也要跟后台文员打交道。在操作间,不同种族的人可能会并肩工作,不过闲暇时,大家还是更愿意留在能让自己觉得舒适的小群体内部。
少数群体之所以疏离,并不完全是主流群体的压迫所致。他们只是更喜欢跟自己人在一起,这样就不必紧张地说外语,也不用时刻注意言行。就像大学聚会老友见面一样,和跟自己有一样传统和背景的同学在一起才能“放松”。
实际上,人类群体自一开始就倾向于彼此划分。这种倾向并不是因为群体本能,也不是出于“同类意识”或偏见,而是因为在自己所属的文化中,人们最自如、轻松,也最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然而,分离主义一旦出现,各种心理上的猜忌就有了温床。群体间很少有沟通的渠道,因而彼此间的差异很容易就会被放大,差异存在的原因也很容易被误解。最重要的是,分离或许会导致真正的利益冲突以及很多想象中的冲突。
举个例子,德州墨西哥裔的工人胡安与他的白人雇主几乎毫无交集。他们居住地、语言和传统不同,各自去的教堂也不同。他们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在不同的学校念书,也不会成为玩伴。雇主只知道胡安会来上班、领薪水、下班。他发现胡安的工作表现时好时坏,看起来懒散且难以沟通。于是,雇主很容易就会产生这样的印象,胡安所属的整个群体都会有这样的特质,进而就对墨西哥人产生了刻板印象,认为他们懒散、浅薄、不可信赖。之后,如果雇主发现胡安的工作失误给自己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这就埋下了敌意的种子——特别是如果他认为自己的高赋税和财务困难都是拜墨西哥人所赐,敌意就会更深。
现在,胡安的雇主认为“所有墨西哥人都很懒惰”。等他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墨西哥人时,就会带着这种刻板印象。这种预判是错误的,原因有二:(1)并非所有墨西哥人都一样;(2)胡安并不是真的懒惰,而是个人价值观让他显得行为懒散。事实上,胡安喜欢和自己的孩子待在一起,也会庆祝宗教节日,还得修葺自家房屋。雇主对这些一无所知,所以按照逻辑,他应该说:“我不知道胡安为什么有这种表现,因为我对他本人还有他的文化背景没有太多了解。”可是,雇主却采用了过于简单的方式处理这个复杂的问题,将一切归因于认为胡安和墨西哥人都很“懒惰”。
话说回来,雇主的刻板印象并非“空穴来风”:胡安的确是墨西哥人,确实在工作中的表现时好时坏。还有一种可能,雇主也接触过其他墨西哥工人,在他们身上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证据充分的归类”与“错误归类”之间的界限很难划定,对本身就抱有归类概念的人来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