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方与圆(袖珍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觉遵守合理的制度

有制度却不敢执行

很多受西方管理科学影响的年轻人告诉我,一家公司只要把制度定得很完善,然后很彻底地执行,大家都很重视执行力度,那就很好了。我认为,毫无经验的人才会这样讲!

实际上很少有人敢照制度去做,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常常讲,制度定得很规范,不是不执行,而是不敢执行。例如,在公司的相关制度中,每个领导都有权力开除员工。可是每个领导都抱怨说,自己没有开除员工的权力。那是因为,他不敢用这个权力,一旦使用肯定后患无穷。

再如,制度规定:上班时间不能看书报杂志,否则罚款1000元。制度定得够清楚、够严格吧?假如今天你当这个经理,你的部门里面有一个人上班时间看杂志,而且高高地举着看,你敢不敢抓他?很多时候不敢。

为什么经理不敢处罚违规的员工呢?大多数人自己会衡量,那个人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敢公开看吗?不敢。这种人是能屈能伸的:没有什么优势可用的时候,就埋头苦干,就很听话;当有贡献、背景很好的时候,当有“两把刷子”的时候,就开始“耍大牌”。而事实上我们也真的不敢把这种人怎么样。

但是,作为领导,一定要想办法做点儿事情,此风不可长——管不了他,就管不了别人!道理非常正确。可是只要一处理违规的人,你就完了。这时,就必须要想一想:这个人我动得了动不了?动不了我也要动啊,不然我就没有尊严了。

有的领导常常会叫别人去“看看他在干什么”——你看得那么清楚,还叫别人去看,是因为你要把责任推给他。如果你一下子抓住当事人,把他报上去,他一定会否认:“他栽赃我,他冤枉我,他想借机会整我,百口莫辩啊!”

所以,有的领导明明看到违规的事情,他一定先拐个弯,让别人去“看看他在干什么”——这个人将来就是证人。被要求去看的人,警惕性很高,他也知道,经理明明看到了有人上班看杂志,于是,他就再叫另外一个人:“哎,你离他比较近,你去看看。”

为什么我们总是推、拖、拉呢?因为这样一来,证人就会有好几个。但是,这样做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如果那个违规的人是老板的红人,你敢动他吗?你动他就是不给老板面子。老板虽然会很严厉地处理这件事,但从此老板和你之间会产生很大的隔阂。

合理的制度,合理地执行

同样是没有遵守规定,中国人会有两种处理方法:一阴一阳,一种是抓,一种是不抓。抓,有抓的做法;不抓,有不抓的做法。

那么,抓怎么做,不抓又该怎么做呢?遇到了这种情况,身为领导应该怎么处理呢?

如果要抓,就要找很多证人,然后叫当事人自己来说在干什么,自己写报告。老板经常说“做了什么你自己心里最清楚”,就是这个道理。报告写完给证人看,大家都认定,而作为管理者的你却一句话也没说,这个无为有很大的作用。

不抓,就更妙了:

经理赶快拿一本杂志去,站在看杂志的人面前:“哎,你在看什么杂志啊?一定有很精彩的内容,你才会这个时候看。哎,我这本也有很精彩的啊!”然后,就把他那本拿来,跟自己手中这本卷在一起,大声说:“两本都带回去看啊,免得人家误会你上班看杂志。”

说你没有处理吗?你处理掉了。说你处理了吗?你没有处理呀。老板一定对你非常满意,因为他知道你是会做事情的:给员工和老板都留了面子,也给自己留了退路。

很多员工一辈子在基层,他们常说,所有一切都要依法办理。坦率地讲,如果一切依法办理办得通的话,干部就可以统统被裁掉了。因为依法可以办理的事情,基层都办完了,要干部干什么呢?公司需要干部,就是因为基层依法办事行不通,干部如果还要依法办理,我看这个干部还是干脆不要当了。当干部的,如果满脑子都是依法处理,就不是一个好干部——不够格。

制度只能管例行,没法管例外。但是,中国是例外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嘴上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实际上你一看曹操就明白了:

曹操带兵出去打仗的时候,看到麦田里的麦子长势很好,于是下令:大家注意,不要踩踏麦田,哪一个人踩踏麦田,斩!刚刚讲完,他的马(也就是他自己)就踩倒一大片麦苗。怎么办?当时曹操就拿起刀来,所有的人都跪下去求情:“千万不可以。”曹操坚持认为,自己发布的命令,一定要遵照。大家又赶紧求情:“绝对不行!绝对不行!”那怎么办呢?于是曹操“割发代首”。

这叫作变通,至于合不合理,大家衡量。如果曹操将自己斩首,还打什么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