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奋战录](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31/53176331/b_53176331.jpg)
第27章 故人相识于归藏(二)
看着巫硕两眼放光,侃侃而谈的样子。子秀抬腿用鞋尖踢了踢巫硕的卧榻,“硕,坐起来说吧。你再装,我要揪你耳朵!”
见伪装被识破,69岁的老头子巫硕也不再装病,他翻身坐起,让人搬了张椅子放在子秀对面,又放上靠背,这才稳稳当当坐到椅子上。
“娘娘,40年来,先王与大王都奉行“吾一人”,当下或许应重回40年前。今年前来朝贺的外服诸侯只有鬼方,土方,徐地,淮地。臣用数月,读完了大学藏书馆的史书,武丁时也不至于如此。若再这样下去,独木难支!”
子秀静静地听完,随即站起身喝道:“胡言乱语!”
巫硕丝毫没被吓到,态度坚定地答道:“娘娘,臣从不向诸侯说这些。这话只能向娘娘和大王说。”
子秀盯着巫硕看。这位69岁的老友从年轻时候就有些胖,现在开始消瘦下来,皮肤松弛,无法确定他的表情。但巫硕的目光诚恳,而且这些话中的意思,巫硕以前拐弯抹角地说过几次。
“你好好养身体,瘦成这样可不成。”子秀说完,上前拍了拍巫硕肩头,转身就走。
刚走出去两步,身后传来巫硕的声音,“娘娘,真的不能吗?”
子秀身子顿了顿,终于答道:“归藏馆的老朋友们那么多,虽然不会全都重逢,若是能多见几个老朋友,我会很高兴。”
说罢,子秀也不回头,径直离开了巫硕的宅邸。
沿着淇水行进,可以看到王宫与更远处的鹿台。王宫距离鹿台有四里多远,在宫门处下马,子秀没有迈步进宫,而是远眺着巍峨的鹿台。
子秀已经告知纣王,推迟了会面,子秀索性再次上马,直奔鹿台而去。
鹿台是朝歌最有名的建筑,除了因为鹿台是朝歌最高大的建筑之外,鹿台也是朝歌的国库。大量的贝币,财物,粮食都储存在鹿台中。
在鹿台前下马。守卫鹿台的千夫长曾经是子秀的部下,见到三花娘娘子秀前来,千夫长赶紧上前行礼。子秀不等他询问,就说道:“我要到鹿台上吹吹风。”
千夫长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他自己有机会的话,也挺喜欢在鹿台最高的地方看风景。
很快,子秀就到了鹿台最高处,眺望着下方的朝歌。
子秀是在殷都(安阳)出生,与朝歌相比,殷都的规模大得多。但是从定都朝歌开始,朝歌吸收了殷都的建设经验,建成了不少规模宏大的建筑。
以前的时候,子秀倒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她喜欢宏大的工程,而且自从冶铁技术研发成功之后,修建建筑的效率大增。
就以建筑鹿台为例。鹿台用了上千根巨大的木料,以前需要数年乃至于十年也未必能凑齐。用了铁斧与铁锯之后,两年就完成了。使用的人数也比以前少得多。
但是这次巫硕的话让子秀原本就有的不安感觉找到了更明确的来源。现在的大商达到了子秀期待的唯我独尊,但是大商变了,变了太多!
40年前,子秀16岁。那时候的大商经常收到坏消息,各地的诸侯们也都狂傲得多。
子秀觉得大商很可怜,被一众诸侯们欺压,所以子秀下定决心,一定要让那些王八羔子们知道,大商才是天下共主!
40年后的今天,那些人已经不在了。他们的子弟也没有如父辈那样继续流连于商国国都,在商国国都聚会,争论,提出华夏要变成什么样子才能更好地看法。
大商的确变成了诸侯只能仰视的存在,所以诸侯们也不再前来大商。
孤独地立于高处,初春料峭的风迎面吹来,让子秀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凉意。
经历了40年的时光,子秀此时才明白过来。那时候的诸侯们心中还是有大商的。只不过,诸侯们期待大商能够让出更多东西。
哪怕是现在,子秀依旧觉得诸侯们贪得无厌。但是子秀也意识到了自己相比诸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如果时间能够重来,子秀还是要收拾他们,却不会使用现在这么酷烈的手段。
叹息一声,子秀想起了故人们。40年过去了,倚老卖老的鄂侯,老古板的九侯,故作高深的鬼谷,嬉闹诙谐的池漳,一众很有学问见识的各地贤者……他们都不在了啊。
连那个敢调戏子秀的老色鬼西伯姬昌,子秀也觉得老东西能活到现在的话,也不是那么讨厌了。
但是一切真的变了,再也回不来的变了。
从鹿台上下来,子秀已经有了决定。巫硕的话的确有道理,大商赢得了战争,却失去了诸侯的信赖。虽然周国必须被消灭掉,其他诸侯国若是肯服从的话,就让他们继续存在吧。
这不是因为子秀胆怯了,曾经被诸侯们切断的贸易线再次恢复,诸侯们也老老实实地继续上贡,子秀感觉没有必要再继续使用酷烈的手段。
征战的时代即将结束,如果可以让诸侯归心,大商也该回到40年前的样子,继续以天下共主的身份治理天下。
即便将四方诸侯土地上的人口都迁移到大商境内,各处蛮夷也会很快出现在那些土地上,再次形成让大商不得不出兵讨伐的势力。
子秀已经意识到,这种事情永远不可能有终结的那天。
进了王宫,纣王正在召开会议。看到子秀到来,纣王连忙起身迎接,“姑姑,巫硕身体如何?”
“死不了。”子秀说着,走上她的席位正坐。
纣王坐下后命道:“诸位爱卿,税收之事,先讲给大祭司。”
子秀听比干讲述税收的变化,听到一众在牧野之战中出力不足的诸侯们被增加赋税的内容,就看向纣王。就见纣王神色虽然稳定,但是那种得以报复的满足神色却没逃过子秀的观察。
比干说完已经提出的税收标准,就对子秀说道:“大祭司,吾以为这等税收不合理。”
话音未落,尤浑就开口道:“少师,为何不问问那些诸侯为何迟迟没赶到战场?”
尤浑长得五大三粗,皮肤黝黑,看着就一副很不讲道理的模样。纣王听到尤浑的话,不自觉地微微点头。
子秀看尤浑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模样,又看了看旁边的费仲。费仲平日说的也是纣王的心里话,只是尤浑说出的是纣王的不快,费仲则是能说出纣王心中的期待。譬如,如果这次是费仲开口,那必然是说加税能够如何有利于大商。
为了再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子秀向费仲问道:“费大夫,如此加税,于国何利?”
果然,费仲当即开口说了起来。且不说他说得是不是正确,至少整体方向就是加税对纣王的王廷有好处。
子秀原本也是追求多收税,也会打压那些离心离德的商国诸侯。但子秀此时已经认为商国不再需要采取过分强硬的手段,准备等费仲先说完。
然而比干却忍耐不住,直接大喝一声,“此时如何能加税!”
纣王一听这话,脸色登时变得难看起来。
子秀实在是不想让这两个都忠于大商的人再闹起来,便对比干说道:“少师,少安毋躁。”
比干是子秀的兄长,与子秀关系很好。见子秀开口,强忍怒气,不再说话。
子秀问尤浑:“尤大夫,汝问过诸侯为何没赶到战场吗?”
尤浑一直觉得大祭司子秀乃是坚定支持纣王的王室成员,以为子秀是想支持纣王,连忙说道:“还不曾问。若是大祭司应允,臣定然质问诸侯。”
子秀又询问费仲,“费大夫,汝以为当问否?”
费仲愣了愣,视线一垂一起间,就有了想法,“娘娘,臣以为当问。国家遇难,诸侯怎能怠慢。只是直接质问,恐诸侯不服,或当立法令。”
纣王听子秀这么讲,觉得子秀大概是要支持打压那些不老实的商国诸侯,目光中都是期待。
子秀脸色一变,怒喝道:“费仲,尤浑,汝二人竟敢离间大王与诸侯!汝可知罪!”
大殿内众人皆惊。纣王实在是没想到姑姑子秀竟然会这么说,之前的时候,姑姑子秀可是对诸侯有诸多不满,诸多不屑。
但其他重臣们大多面露喜色。大商衰微之时,重臣们都想大商重新振作起来。经过30年的励精图治,大商眼看已经重回号令天下的威势,重臣大多都觉得不能再如之前那般。
此时由子秀率先发难,重臣哪怕不认同子秀的看法,也没人敢出来反对。
子秀的目光扫过重臣们,他们的心思并不难猜。久乱思治,就是此时大多数重臣的想法。
子秀当即对纣王说道:“大王,尤浑与费仲,离间诸侯,其心可诛。臣以为,将二人免去官职,下狱待罪。”
纣王觉得没必要因为费仲与尤浑两人而得罪姑姑,但是他是真的不想杀了二人。一时沉吟。
子秀知道周围的重臣们虽然都代表了大商各个势力的利益,但是大商此时终于走出了阴霾。是得让纣王学会为大家考虑啦!
这两个近臣所说的都是纣王的想法,今天若是不拿下这两个近臣,纣王定然还要利用这两人在朝堂内搞事。
子秀直起身问道:“大王以为臣所言不对吗?”
纣王从小就被子秀揪着耳朵训斥,虽然随着长大,早就不怕子秀。但是纣王也知道子秀一直是自己最坚定的盟友以及支持者。
无奈之下,不得不答道:“大祭司所言无错。”
子秀也不想横生枝节,当即答道:“既然大王说无错。侍卫前来!将费仲,尤浑二人除去冠冕,下狱!”
侍卫们虽然都只听纣王命令,不过大祭司子秀威望之重,仅此于纣王。便都看向纣王。
纣王只能点点头,侍卫们立刻上前将费仲与尤浑打掉冠冕,拖了下去。
大商重臣见这二人被赶出朝堂,皆是面露喜色。
子秀又说道:“大王,这税收之事,等今年伐周之后再议吧。”
纣王看周围再没人支持税收之事,被迫再次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