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16.可弃之人
突来变故让齐亚德的话卡壳了。
移地健没打算放过齐亚德,责问道:“齐亚德,刀锋指向我部,为何意。”
他不是傻子,其中有猫腻岂会看不出。
齐亚德借口找得很快:“唐军军营有变,我自然是下令防止变故。”
移地健、石延丹不信,但二人迫于被包围,没有冲出去的把握,故不曾选择彻底撕破面皮。
“将军莫要忘了,高仙芝惯用狡诈伎俩,否则小王的石国为何被屠,还是说你以为我与移地健王子无用了,想要舍弃。”石延丹做出提醒,他比移地健更怕,近一年的逃亡生涯,他身边死得也就剩下十名亲卫了。
齐亚德没因石延丹一句话挑乱思绪。
手段卑劣在他这里不算什么,能赢,有军功比什么都重要,不然他也不会从起义军首领做到一国统军大将这个官职。
他更不会对移地健、石延丹说他让进唐军军营的使者说如果唐军肯归降,教会阿拔斯王朝的士兵锻造唐军的兵器盔甲,那移地健与石延丹的交给高仙芝也无妨。
为修共好,大食士兵冶铁技艺娴熟后可让高仙芝等将领带着移地健、石延丹返回大唐。
现在他不清楚唐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想了解情况的他遂对汇报的骑兵下令道:“再去探查唐军军营发生了什么事!”
骑兵应声行礼前去探查。
他单手按胸则对移地健、石延丹致礼道:“两位,我们是朋友,有共同的敌人,现在不是起内讧的时候,应该一致对外。”
石延丹死不死无所谓,移地健还有数千精锐胡骑,如果唐军不降,这可是一大阻拦,他觉得值得自己放低姿态。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私自做出背刺大唐的决定,如果安西军要是没被打废回到安西都护府,并且向大唐天子控诉自己的所作所为。
在有兄长叶护太子一直想要蚕食自己所部,壮大自身在葛逻禄话语权的情况下对他来说无疑是无法承受的。
只有让大食进驻安西都护府,才有足够的力量牵制大唐并支持自己争葛逻禄的汗位。
哪怕他知道与虎谋皮的自己已经被虎视为随手可弃的弃子,也只能顶着压力先继续往这条路走下去,此后再伺机行事:“那还望齐亚德将军遵守承诺。”
……
营帐的幕布在熊熊大火中焚烧殆尽,露出支撑的木梁。
噼啪断裂作响中,木梁终是抵不过烈火侵蚀继而倒塌。
刺鼻的烟令不少唐军将士护住口鼻。
从高空望去,唯有军营东北隅给隔开了百多个营帐,有断臂瘸腿只穿着红色内衬的将士带着惊恐、不明所以的神情在营帐外眺望那片火海与冲出东边营门的骑兵。
不远处,二十来名将士“护”着一名头戴黑巾的大食使者走向这片伤者营区。
西营门,也就是与怛罗斯城遥望的正营门外齐亚德率领一支骑兵冲向了军营。
南北营门外的大食将领则是做出了防御的安排,将一些缴获的盾牌、穿明光铠的士兵顶在前面。
也有为数不多想舞动陌刀的,体格跟不上,不经训练的他们光是动作看起来就十分别扭,只得放弃,改为趁手的长矛或长枪。
另外,一支胡骑从军营北面的旷野上绕行,直奔东营门。
策马狂奔的石延丹对移地健道:“二王子,要不走吧!大食不可信。”
一个逃亡的王子察觉到危险,再度升起逃跑的念头。
移地健并不接受其提议:“小王已经没有退路了,高仙芝不会放过小王,只有这支安西死在大食,阿拔斯王国侵占安西,小王才有机会,你不想报仇,要走,小王不拦你。”
“但你记住,你报仇的机会只有这一次,一旦高仙芝回了大唐,当今天下没有哪个国家再能为你出头,与大唐抗衡。”
大唐的繁荣强势如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头,压得他喘不过气。
不甘的石延丹目光变得坚定:“我定要杀了高仙芝以祭我父王、母后在天之灵。”
取下步弓,寻找唐军位置。
……
着明光铠,手握陌刀的李宁起在马背上策马前行。
前方远处中军鼓声雷动,最前方震耳欲聋的嘶喊声让他们前行的速度逐渐提升。
李嗣业的亲卫队队长孟钧悄悄来到他身边。
视野拉高,俯视而下,东营门的大食士兵虽有警惕,但因围拢整个军营,四面设防,昨夜值守士兵人数达到一半。
本剩七万左右士兵的大食军四面分摊下来,东营门也就八九千人左右。
昨夜上半夜李嗣业在得到李宁提议后找上高仙芝,高仙芝召集众将商议时就已提出让绝大部分士兵披甲休息。
夜间值守的不多。
整体来说剩余的一万两千唐军休息得还还不错。
冲在最前的拔汗那精骑先是挽弓放箭,不少骑兵在密集的箭矢下方疾驰。
平时拔汗那骑兵以长枪为主,高仙芝接到李嗣业关于大食士兵穿着唐军明光铠的消息后,将易于破甲的马槊交给了他们。
大食领军的将领见军营浓烟覆盖整个天空的时候就知道招降谈崩了。
先行焚烧会引起大食士兵警觉这点高仙芝、李嗣业等高级将领不是没考虑过,他们更担心的是先突袭冲出重围,会来不及焚烧器械,益了大食。
在没有陌刀阵之前,边军对上胡骑就很头疼。
即便有盾牌抵挡,依旧会被胡骑冲散。
面对旷野上一字排开的大食士兵,拔汗那骑兵很快撕开一道口子。
再度加快前进速度的李宁来到了东营门处。
苦苦哀求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
“等等我们啊!”
“别…别扔下我们…节度使…”
扭头望去,断臂的士兵掺扶着失了一条腿的士兵“跑”向他们。
每走几步就有人摔倒。
见大军没有停下的意思,真要抛弃他们这些伤兵撤退。
那些双腿完好的伤兵推开了搭在肩膀上的手,死命狂奔。
跌落地面的士兵双手不断扒拉地面前行。
他们或是手臂、腰间、腿上包扎好的伤口肉眼可见崩开。
惶恐的他们伸直的手想要抓住一匹马的缰绳,随着大军撤退。
中军的鼓声不停。
“撤退…撤退…”李嗣业铁石心肠的催促,与伤兵相隔越拉越远。
他们的后方,大食将领将这一幕收进心底,盘算回去后告知齐亚德。
不知内情的程千里及其他将领看着李嗣业。
而知内情之人视线则看向了李宁。
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造成这一幕的推手之一,只想备受谴责的责任心理推到李嗣业和李宁身上,好让自己过得心安理得。
如果回到大唐,事发,对圣人李隆基怪罪,说辞大抵会众口一致,指向是李嗣业提议抛下伤兵逃亡的吧!
李宁低头,心中宽慰道:对大食,你们还有用,如果整个大军投降,有身体完好的降兵劳力,大食必然不会浪费药材医治你们,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得到良好的医治活下来。
他尽可能的说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