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12.降否?
齐亚德听了移地健的话语,微眯起眼看着对方不善问道:“你是想让那两千战俘以及已送进城的千余伤兵拉出来行那受人唾弃、谩骂之举。”
石国王子石延丹即便看见齐亚德面露不善,却心安理得:“此举有何不可,不仅能消化唐军的箭矢,更能削弱其战斗意志,还能省下许多药物,别忘了高仙芝在石国便行不义之举,何须与他讲道义。”
齐亚德理都没理石延丹,对总督艾布·穆斯林劝道:“总督,唐军的甲胄、兵器之利这些天你也看见了,如果大唐的技艺如果传入我国便受益匪浅,属下刚问过,那些战俘中有不少冶铁、造纸的匠人,如我们能从那些士兵获得冶铁之术,对于我们来说,好处远比用他们的尸体打赢这一仗要好。”(注1)
“主要善待这些战俘,属下相信能从他们身上获取这些工艺,要是驱赶战俘攻营,就算打赢,属下认为后边俘获的战俘是不愿为我国效力。”
艾布·穆斯林陷入沉思。
一心汗位的移地健只想彻底打残安西军,让大食侵占安西都护府,支持自己,不以为意道:“打进大唐,将军要什么工艺没有。”
艾布·穆斯林闻言有些意动,正如阿拔斯占据西方一样,打下来后什么工艺都是阿拔斯的了。
齐亚德见状沉思道:“总督,此役我们三倍兵力于大唐,更是收买了移地健才有了反击的机会,即便如此,我们仍在死伤两万余人的情况下让唐军主力回了营。”
最后,他的语气染上了质问:“这才大唐的一支军队,传言大唐有六十万善战之兵,我们真的能打下整个大唐?”
他的话语让艾布·穆斯林犹豫不决。
灭国仇人就在前方,石延丹急于报仇建议道:“即便打不下整个大唐,只要打赢了这支安西军,去边境抓些匠人便是。”
“你能保证抓来的能与军中技艺差不多?大唐每个铁匠都明光铠、陌刀?大唐私铸兵器可是死罪吧。”看得出来,齐亚德对大唐研究颇深。
道理在哪里都一样,为军队效劳的铁匠是民间可比的?
齐亚德的话把移地健与石延丹问哑了。
不知如何辨别的他们目光投向艾布·穆斯林。
齐亚德十分神圣的看着艾布·穆斯林道:“如果主知晓你用俘虏作为人墙,主不会宽恕你的罪行!”
艾布·穆斯林衡量了许久,直到落日消失在地平线,天边仅剩鱼肚白后对齐亚德道:“齐亚德将军说的在理,吩咐军医救治城中的唐军伤兵。”
“派人前去招降,若高仙芝愿降,男仆、女佣、庄园,只要他想要的,不比大唐给他的差。”
……
“李宁在哪呢!”
睡得迷糊的李宁被帐外一大嗓门吵醒。
透过晚风吹动掀开的门帘看到外边的天已经黑了,巡逻士兵的火光驱赶着黑暗。
这并不是他先前处理伤口时的营帐。
而是在高仙芝接到招降后确定大食没有进攻意向后令他们回营休息才挪的营帐。
“将军,这边呢,前面营帐便是李宁那支小队的了。”
听到队正的声音,他确定是有人找自己。
只不过他听不出另外一人是何人,透过吹起的门帘不见门前有人,想必是从侧边走来。
他坐起身,躬身如虾,身上的盔甲便铿锵作响,见大通铺的五名袍泽仍在熟睡,遂一一拍醒了他们。
当李嗣业撩开门帘走进的那一刻,看到的是营帐中站着一名精神抖擞、魁梧,英朗的男子,另外五名则是或伸懒腰、或打着哈欠将要起身的陌刀兵。
陈志等人一见走进来的人是主将李嗣业,一激灵,睡意全消,匆忙站到了李宁两侧。
李嗣业一下尬住,六人身材相差无异,当时李宁满脸血污,这会却是不认得了那一个才是了。
你说认为站在进帐时站着,现在站在中间的就是李宁有点不对,军队的站姿什长是站左边第一个。
这会要是去认站左边第一个,这中间的才是李宁,这认错人多尴尬。
更何况认错的是救命恩人,这传出去别说整个军中,乃至传回长安,怕是会成为整个朝堂与百姓的茶后余谈。
那可真是没脸见人了。
李宁没李嗣业那复杂的心情,他仔细的观摩起清理后,胡须不长但整理得很好,散发着英武、阳光气息的李嗣业。
这就是老祖宗,难怪叔伯堂兄们长得都不差,还人高马大,感情基因出在这啊,嗯,好在这副身体长得也还行。
“李什长,这是咱们大将军与段别将,还不见过。”
李宁回过神抱拳道:“见过李将军,段别将。”
陈志等人跟着抱拳见礼,复述李宁的话。
队正的一番话令李嗣业“呵呵”笑了两声,并觉得这个队正很会来事,完全忽略这是基本的介绍礼仪。
李嗣业上前两步,拍了拍李宁肩膀:“好孩子,做得不错,没给我丢脸,今日之战虽败,但不能没了你的功劳,若无你,还不知要死多少东西在河边,想要什么你尽管说,老夫为你表功。”
“是将军治军有方,也是弟兄们恪尽职守,遵从军令,大军得以回营,属下怎敢居功。”
李宁没有居功自傲,更不忘惦挂他人。
不喜欢拿矫之人的李嗣业听着越发欣赏。
这样的人下边的人才乐意跟着,次子可培养。李嗣业抛开救命恩情,理智的做出判断。
来之前,他已经想好了,不管仗是继续打,还是撤离,都帮李宁规划好,想办法保着李宁回到大唐,并表今天的功劳。
如果李宁是那种得意忘形之人,此事过后便算还了恩情,现下又不同。
见李宁手掌缠了绷带:李嗣业关心道:“伤得可重。”
“老李,看他生龙活虎的模样就知道是些皮外伤了,还没我伤得重呢,幸好牙没掉,不然我跟你急。”段秀实指着自己肿得老高的半边脸颊以及唇角道。
徐铭诧异问道:“这如何弄的!?回营时段别将脸上没受伤吧!”
段秀实一下子呆住,解释起来总觉得是一桩耍小心机的糗事,他尬笑甩手:“哎,不好说、不好说,此事莫再提了。”
李宁“哦”一声。
但李嗣业可不会放弃一个与下属打成一片的机会:“坐下说…坐下说…”揽过李宁肩膀往大通铺坐下就揭起了段秀实的短:“他呀……”
不一会儿,徐铭率先憋不住笑出声,他带笑了其他人。
哪怕是李宁,也快压不住笑意,故作严肃:“那个,段别将,真不必如此!”
段秀实气急败坏:“老李,你别再说了。”
李嗣业“哼”了一声,回以冷脸,一副“你打我撒!你打我撒!”的模样。
注1:唐朝的高炉技术为成熟,炼钢技术多样,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钢材,应用广泛,产量和质量都有保障。
阿拔斯王朝的高炉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可能略逊于唐朝。
不过阿拔斯王朝的大马士革钢制造工艺独特,钢材性能卓越,武器制造上有显著优势,但数量较少,无法大批量生产。
注2:造纸术于怛罗斯战役后通过战俘传入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