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开垦荒地
初来乍到的疲惫与震惊,让林生在柳家湾度过了极度混乱的第一天。
一夕无话。
阳光带着微凉,照在村口那几根木桩上。
林生揉了揉眼睛,走出临时安排给他的住处。
这房子原先是大队的“小仓库”,为了迎接“技术员”,村干部简单收拾了一下,给他铺了稻草当床垫。
墙体是泥巴混糠壳糊成的,缝隙不少,夜里风从缝里灌进来,冻得他睡不踏实。
但眼下,林生没有半分埋怨。
他站在门口,看着远处的一大片黄褐色田地,心头不由一阵沉重。
昨日一路颠簸,他就知道村里土地状况极差,如今晨光下看来更加明显——
泥土表面干裂,像一层层裂纹龟甲;有些地方甚至露出灰白色的沙质土壤,一看就缺少肥力。
“林技术员,你起这么早啊。”
不远处传来一个干瘦汉子的声音。
那人推着一辆独轮木车,车上装着几把锄头,正费劲地往田头走。
看见林生在门口发呆,他便主动打招呼。
林生朝他笑笑:“起早看看田地。今儿有活要干吗?”
干瘦汉子名叫孙大柱,是队里专门负责耕种工具、农具修理的社员。
他放下木车,抹了把汗,“还真有事。大队长昨晚吩咐,让我带几个人翻一翻南坡那几亩荒地,好歹也要种点什么。可那地硬得像石头,这才几下,我就快累瘫了。”
“带我一起去吧。”林生毫不犹豫。
毛主席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再说,那神奇的面板能力自己也是非常好奇,想趁机测试一下能否帮忙改善土壤、提高产量。
孙大柱有些惊讶:“您是技术员,不累着就成,哪能干这粗活呢?”
“正好想看看实地,”林生拍了拍身上那件发白的旧外衣,“别叫我技术员了,跟你们一样都是劳力。”
两人言谈间,陆续又来了几个社员。
有五大三粗的壮汉,也有清瘦的小伙子,都扶着锄头或铁锹,看来今天要去南坡开荒的就是他们。
有人听说“技术员也要亲自干”,便好奇地瞧过来,眼里既有些佩服,也暗含疑虑。
这城里人能懂啥?
别三锄头没挖完就嚷嚷腰疼。
不多时,大队长李洪昌也匆匆赶到。
他戴着顶破草帽,神色间带着疲惫,显然昨夜也没休息好。
见林生愿意跟着大家去开荒,心下有些感动,便连声说:“你这孩子,行,态度好。咱也别废话,早点去,把那几亩荒地整出来,种点能活的作物,能多收几颗粮食也好。”
南坡离村子约莫两里路,一路上并无平坦大道,大家只能挑着工具走那泥泞小道。
好在昨夜并没下雨,路面还算干爽,只是处处有碎石和沙土,踩得脚底生疼。
林生一边走,一边观察周边土壤环境,暗自思忖:“如此贫瘠干裂,莫非这儿常年缺水?种什么能成活?”
行至半山腰,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荒地约莫二三十亩散布在山脚坡间,地势不算太陡,却杂草丛生,石块凸起,多年无人耕作。
李洪昌一指那荒地,“就这里吧。以前也开垦过,可收成太差,大伙儿就懒得管了。可今年形势严峻,粮食不够吃,只能再试试。”
十来个社员当即散开,扛着锄头就开始砍杂草、翻土。
林生也跟着走下去,选了块看上去还算平整的地面,用手拢了些表土搓了搓。
那土又干又硬,杂质很多,几乎看不到肥沃的黑色。
就在他手指触碰土壤的瞬间,脑海里又出现了那阵熟悉的“信息流”:
【土地检测】
区域:柳家湾南坡荒地(编号002)
气候:半干旱,日照强度大
土壤结构:砂质土含量高,保水力低,微量有机质匮乏
肥力评级:极度贫瘠(★★)
建议:
1)深耕翻土+增施有机肥
2)覆盖稻草保湿
3)种植耐旱作物(花生、红薯、谷黍)首选
“原来如此……”林生惊叹于这金手指的简洁与有效。
前世里若想精确评估一块地的土壤结构,得做土壤采样、化验各类指标。
可现在只要手指一碰,瞬间就能得到针对性极强的建议。这对于改善农田、提高产量,简直是作弊式的存在!
只是这年代可没有充足的化肥,更别提机械化设备。
所谓“深耕+增施有机肥”,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却很吃力——要有牛粪猪粪,还得有人力翻地。
林生心里一动,赶忙抬头喊:“大队长!这片地问题很大,贫瘠得厉害。若要种庄稼,最好能撒些牲畜粪,加上草木灰一同翻进去,还要给土表盖点稻草,不然水分蒸发太快。”
社员们听得一头雾水。
盖稻草?
这法子不少人没试过,更何况他们稻草也不多,还得留来生火或做些简单生活用途。
李洪昌愣了下,迟疑道:“牲畜粪,猪圈牛圈是有,可量不多。要是每亩地都撒,恐怕不够用啊。再说,你还想要草木灰?烧柴也不够。”
林生没想到第一步就遇到材料匮乏。
他想了想:“那就先把有机肥集中在这一小块试点里,看能不能做个示范。要是效果好,再想办法找更多肥料。”
“成啊,这还没见过你咋做,我也不敢大面积撒!”李洪昌也不打官腔,干脆答应试点。
他们在这片荒地中划出约莫半亩左右的一小块。
当下还是春末,若真能让这半亩地在短时间内改良成功,种上耐旱作物,也许能赶上秋收。
林生分配了几位社员先把杂草拔了、石块搬开、地表锄松,再约人去牛圈猪圈,尽量挑点陈年的粪肥运过来。
短短一个上午,众人挥汗如雨。
那块半亩地的杂草被拔出一大堆堆,石块也堆放一旁。
林生自己也动手干得不亦乐乎,虽说体力比不过常年干活的农民,但他大学时期并不怕吃苦,更带着种田的热情,哪怕手心磨出红印也没有退缩。
中途休息时,孙大柱看林生掌心起泡,不由劝道:“技术员,你别把身体累垮了。这开荒活儿咱干惯了。”
林生笑道:“我是学农学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晓得这土该怎么救。”
“救地?嘿,这里地可多得很,你救得过来吗?”孙大柱半打趣、半叹气,“咱这穷地方,一年到头也种不出多少粮。”
林生不语,只是一味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