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董猎户
时序渐进,柳家湾的太阳逐日升高,炙烤着这片尚在贫瘠和希冀中并存的土地。
篮球赛落幕已有几日,村民们最关心的仍是生产。
水源虽有新井,却远远不够全村大面积浇灌。
大队长李洪昌不得不推迟文艺汇演的节目排练,把大伙的精力继续倾注在翻地、施肥、找水这些“救命”要事上。
“哥,井水只够每天家家户户挑个两桶,灌溉只能浇南坡那块示范田,其他田可咋整啊?”
夕阳西下时分,孙大柱从井边挑水回来,满面忧色。
林生正蹲在场院边,翻看一个简易土壤检测本子,听他一问,只能沉沉点头。
“对付着应急而已。想要彻底不缺,还得想法子从山里引更多水。”林生合上本子,眼里闪着一丝隐忧。
脑中回想前不久进山时和“董猎户”偶遇的场面。
那汉子对柳家湾挖井一事不屑,却似乎对山里地形、水脉非常熟悉。
或许山中还有别的泉眼或渠道可供开发,只是对方脾气怪异,不肯轻易告知。
“若能说动这董猎户,再多探几处山洼,我们或许能开渠或挖新泉,将来能灌溉更多农田,这可是一劳永逸的大工程。”
林生想着,心里隐隐有股按捺不住的冲动。
一拍脑袋,当即和大队长李洪昌一合计,决定抽出两三天再进山,好好找那董猎户谈谈。
李洪昌爽快答应:“只要能解决水源,我全力支持。”
林生忙于筹备再度进山的前一天,村里知青队却悄悄地生出一桩“大调整”——宋雯雯要与顾东换组。
原先,顾东在林生这边的南坡组干活,宋雯雯则跟随王连山、杨婷那伙,可在那队里时常被夹在嫌隙中。
不满村里苦累的知青多,真正肯学农的少。
宋雯雯虽出身城镇,却并未像邵平他们那般抗拒田间劳作。
再者,篮球赛上,林生的表现令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乡下技术员”。
只是她担心同伴闲话,又怕被说背弃城镇圈子。
细思量后,还是下定决心:干脆找顾东商量,看他是否愿意对调。
“我其实也没多少农学兴趣,”顾东在宿舍边收拾破旧书本,边推推老式眼镜,“我跟林生那组学了些改土知识,够了。去你们那也许,省得邵平他们嫌我碍手碍脚。”
宋雯雯高兴得不行,但红润的脸还是强忍镇静:“那就这样吧!”
这事儿说来简单,却还需大队点头。
两人便找到李洪昌说明意图。
李洪昌听后,不由乐了:“换就换吧。只要你们愿意干活,我举双手赞成。少折腾点歪事就好。”
第二天清早,宋雯雯就捧着新的农具与大队发的笠帽,满怀忐忑地去找林生报到。
她脚步迈进南坡田边,却见林生不在,只有孙大柱笑呵呵:“林哥今早去了大队部布置任务,说是下午要进山。你先熟悉下咱这儿的活儿,我带你干。”
宋雯雯一时神情复杂。
原本是想直面林生。
可既然人不在,也只能先听安排。
那知青宿舍里,听闻宋雯雯换组一事,最先炸锅的是王连山和杨婷等人——他们不在乎劳动分配,却对这种“被抛弃”感到颜面无光。
沈兰则背着行李回到宿舍,恰见宋雯雯已搬出去,屋里剩下杨婷、黄姓姑娘几个,正在嘀咕不满。
“宋雯雯是咋了?非要跟那土技术员混?”
“装清高呗,想当农村能人?真是莫名其妙……”
沈兰在一旁默默放下随身物件,没有插话,却心里亦是一阵酸涩。
她并非对邵平他们有何敬畏,只是不想太招事端。
再加上自己内心对林生——或者说对柳家湾那些劳动,也带着某种说不清的牵引。
这日午后,林生和孙大柱、刘小虎扛着柴刀、捆着绳索,又踏上山路。
他们打算再访“董猎户”,摸清那山洼水脉究竟可否改造。
村里有一百多亩旱地若能沾到山泉之利,产量至少提高三成以上,这对柳家湾来说是天大福音。
烈日下,树林里蝉声此起彼伏。
三人沿着上回的旧路攀行,一个多时辰后,终于进入那片碎石坡地。
恰如所料,又见到几处明显人为踩踏过的痕迹,甚至瞧见一只猎物残骸——估计是董猎户设置陷阱捕到,然后就地处理。
“不远了。”林生吩咐两兄弟小心脚下,别踩到陷阱。
果然,再往里走百来米,就听见那熟悉的低喝:“谁!”
孙大柱和刘小虎浑身一紧,林生忙朗声回应:“是我——林生!董哥,我又来啦。”
只见灌木后闪出那光着上身的魁梧身影,仍旧紧握柴刀,眼神凶悍:“你小子还真不怕山里岔路,敢来第二回?”
林生笑道:“山路再险,也不会比村里没水更险呐。”一面拱手,一面递上事先带的两包炒花生和半截干肉,“小意思,算是见面礼。”
董猎户上下打量几眼,虽没好言,手却不争气地收下了这鲜美的干肉。
要知道在六十年代,农民一天的工钱也就五毛,一斤肉可以卖到六毛。
董猎户天天打猎,看得出这半截肉品质不次,估摸着有个五两,也就是三毛钱,抵得上一般人大半天的工钱了。
“先说好,我可不是图你的肉干好吃!跟我来吧。”
林生回头比了个手势,孙大柱和刘小虎这才没笑出声,乖乖地跟在了林生后面。
三人跟着董猎户钻山沟、绕曲径,来到一处比上回更低洼的区域。
那儿树木高大,光线略显幽暗,地面常年湿潮,脚踩下去软弹带泥。
“这儿叫乌窟洼,深处有条暗流。我以前大旱时也来取过水。”董猎户说着,用柴刀挑开一从灌木,露出一小片水洼,上面浮着绿萍。
“不过水质稍有股土味,拿来灌溉倒没啥问题。你要是真想挖渠到村里,得翻过两道山梁,这工程可不小。”
林生蹲下舀一捧水,看那浑浊度还算可控,若做引水渠或修涵洞,还是能用。
“真要开渠,需要大量劳力,得凿山梁、铺暗管或挖渠道。可要是成功,能解几十亩地的渴啊。”
董猎户冷哼:“哼,你们村有那本事吗?不要到最后一场空。”
林生淡淡笑:“试过才知道。总比大家等天降雨好。董哥,若这工程真干成,往后你进山出山也能走上咱村修的简易山道,少绕不少弯路。”
董猎户盯着他不语,似在掂量。
孙大柱、刘小虎也帮腔:“是啊,董哥,你常背猎物下山也省劲。”
半晌,董猎户才道:“只要你们真能办,老子不反对。你要再探什么地方,我还能给你指路。但能不能挖成,不关我事。”
林生心下一松。
起码对方不再一口拒绝或嘲讽。
这算是取得了一半成功。
接下去得带回消息给李洪昌等干部商议。
若要引这“乌窟洼”的水,需几十号人投入。
加之需要支木架、砖石,甚至公社批条子才能动用更多资源,绝非一朝一夕。
林生告辞时再次表达感激,还说:“董哥,你要是方便,下次我带点盐巴、火柴再来找你,你看这山路怎么规划个通道,咱们一块想法子。”
董猎户没答应也没拒绝,只冷哼两声。
算是默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