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注:亲民,通假,即新民。
译:人要学,但最高级的学,不是学知识,而是三条:明白道德的重要性,不断求新,选择处在至善。
解析:明德,出自《尚书》中的《康诰》,说周文王“克明德慎罚”。明是动词,就是要把符合“德”的东西推崇和树立起来,同样,“慎罚”就是一定要把罪恶(罚)给去掉,摒弃罪恶或者邪恶。
明德,即人要推崇有道德的东西。把德彰显出来。
陈国有个美女叫夏姬。夏姬的儿子作乱,杀了陈国国君。当时南方的楚国强,楚庄王就带兵平乱,过来给陈国君报仇,把夏姬的儿子作为罪犯,处决了。
接着,见夏姬美丽,楚庄王就想娶了夏姬。楚大夫巫臣,也爱上夏姬了,于是假装劝楚庄王:“不可,大王召集诸侯来这里,是为了讨罚有罪之人,如果娶了夏姬,那就是贪其色啊。贪色就是淫,淫是要受到大罚的。《周书》说:‘明德慎罚’,周文王就是这样开创了周朝的。明德,就是推崇德的意思,慎罚,就是远离罚。您兴动诸侯,却取了个大罚回去,就不是慎罚了。”
楚庄王觉得有理,于是不娶夏姬了。但是司马子反又想娶夏姬。巫臣又跑去危言耸听地劝子反:“夏姬不祥,最爱克男人了,她丈夫夏大夫还有陈灵公。还有她儿子连同她没过门时许给的丈夫子蛮,都被她克死了。人活着本来就不容易,还自己找死啊。天下多有美女,何必非找她啊。”
子反也就不娶夏姬了。于是夏姬嫁给楚大夫连尹襄老。
这个故事中,巫臣说的就是“明德”。楚庄王要做的这件事,是体现和支持了德。如果相反,就没有明德。明德的明是动词。事事以此标准检查自己,就好了。
那么明德有什么用呢?春秋时代的鲁国智者臧孙纥说:“圣人有明德的话,其子孙必有达人。”
言下之意,明德是一种积德行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它总能给自己和未来子孙带来回报。
相反,总是“不明德”,就等于取罚。
“明德”,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是美德,而是各种有智慧的认知。你可以说,德是道的衍生物,明德就是明道。一切正确的、聪明的生活智慧和策略,都是道,都是德。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这句话给出了“明德”的典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