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仪行手册白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入则孝

父母喊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磨蹭半天才答应。

父母命令你干些什么事,要尽快去干,别拖拖拉拉。

父母如果给你讲道理,教育你什么,你要很尊敬地去听。

父亲如果责骂你,你需要顺着,都接受。

此外,还得行动上照顾好父母。冬天的时候,一定要把父母住的屋子,弄得暖和些,夏天的时候,要弄凉爽些。

早晨的时候,要去看望一下父母——类似《红楼梦》里边,小男女们上学前,都去贾母那里先请个安,然后再出去上学。

晚上的时候,要再次去问安。看父母要睡觉了,没事儿了,这才离开。

出门的话,事先一定要跟父母说一声。父母如果不让去,那就别去了。

回来了以后,一定要告诉父母:“我回来了!”否则,爹妈担心啊。

自己另外住的话,不要总搬家换地方,免得父母找不找你了。至于干什么工作,也不要老是变。免得让父母担心。

遇到很小的事情,虽然小,但是也不要擅自就做,一定要先请示父母。比如你想把屋子装修一下,你想贴个明星海报,但也要先请示父母。

如果孩子有个什么东西,不要偷着藏起来。因为父亲发现了以后,“苟私藏,亲心伤”,父母的心就要被伤害了。父母就伤心了。

所以孩子也不能有自己的私人东西,背着不叫父母知道。

如果父母喜欢什么东西,比如爱吃臭豆腐干,孩子就要想办法,竭尽全力给买来,送给父母。

不要把自己弄得受伤了。你磕了碰了,哪儿受伤了,就会叫爹妈担忧。所以啊,孩子不要乱动,要像个大姑娘似的。

身体受伤,叫父母担心,还是小的。道德上更不能有“伤”,如果道德变坏,就连带着叫父母落得了耻辱。

为什么中国古人那么讲孝呢?我想主要是这些原因:

1.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年复一年,春耕秋收,连续地保养土地,如果懈怠和改变,土地就会荒退。这就意味着家长把土地交给下一代之后,本能地希望他复制自己的模式。这样,整个社会的吃饭大事才能保障,人类社会才能持续。这种复制欲,催生了对孝的责求。

相比之下,从事狩猎、放牧和商业经营的人群,则是见招拆招的经营模式,他们遇到的各种挑战不论野兽的侵袭还是商品的潮流变化,都是不特定的。他们对下一代复制自己的必要性并不强调,借助孝的概念来规训下一代,并非这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要项。

2.农业生产需要集体协作和延期性的成果分享,所以需要尊老爱幼的自发福利意识,这样就形成独特的亲情伦理关系。而畜牧业因为要和野兽搏斗,所以崇尚力量而贱视老幼。

商业经营因为利益比农业大得多,也刺激了人的贪欲,所以也不能形成福利化的亲情伦理——巨大的商业利益诱惑下,很难有兄弟友爱,所以老二也不会对老大讲“悌”。

3.农业产生不需要畜牧业的鼓励暴力和商业的追求创新,相反,只有愚和憨的人,不动脑而动体力的人,才能踏实做这种极其辛苦的行当。孝的规矩,往往是叫孩子听话,也就是为了培养农夫的天性。

当今社会,行业已经多元化,所以在子女教育方面,导向就不同了。恐怕没有人要把子女教育得过呆过憨,唯唯诺诺。

现代人的工资也都是及时发的,没有农业的延期性成果,所以亲戚之间的帮扶互助也都不需要了,亲戚之情自然也淡了。

原文(见本书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