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从80末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穆棱河畔

原来陈舒婷结婚后又搬回了鸡西生活,于是高晓晨跑到亲妈的新家试探。

亲妈的丈夫是个叫陈泰的建筑公司经理,虽说年纪大了点,但看起来很友善,一起热热闹闹的在家里吃了顿饭。

可亲妈在把他送到楼下的时候却告诉他,自己这边暂时还不方便接他过来,如果下次想来,就提前先打个电话。

高晓晨听出了亲妈话里的意思,知道自己是不可能住进亲妈的新家。

随后的生活恢复了平静。

高启盛买来建筑材料将老房子重新修缮了一遍。房子修好后,高晓晨请朋友和女朋友来家吃饭。

看着他们其乐融融的样子,高启盛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叔侄俩的关系进一步缓和,高晓晨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似乎一切都在顺利地发展着。

这天,高启盛在家里煮东西时,却不小心睡着了。在梦里,他死去的女儿拉着他的手说:“爸爸,你没有发现我烧起来了吗?”

高启盛惊醒过来,发现屋里浓烟一片,此时锅里的东西已经烧焦了。

他赶紧把锅从炉子上拿走,打开窗户通风,然后陷入了沉思。

过了几天,他告诉高晓晨,可以不用去省城了。原来他想把高晓晨的监护权转让给一户远房亲戚,他们没有孩子,非常愿意接受高晓晨,承诺会把高晓晨照顾的很好。

当然这个要事先征得高晓晨本人的同意,高启盛打算回到省城仍然当他的勤杂工。

高晓晨问他为什么不愿意留下来?

高启盛沉默了很久,言辞艰难道:“我没法摆脱……我走不出来……对不起……”

高晓晨一时难以接受,同时感觉很不对劲。

第二天趁高启盛不在家,他跑到叔叔的房间转了一圈,发现高启盛带回来的那个相框,他看了很久,好像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来年春天,高启强的骨灰落葬。

高启盛的前妻孟钰和他的丈夫安欣一起来了,可高启强的前妻陈舒婷却没有来。

将高启强的骨灰入土为安之后,高启盛和高晓晨走在路上顺手玩了一会儿乒乓球。高启盛没有接到球,乒乓球蹦蹦跳跳顺着坡道滚走了。

他说:“随它去吧。”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高晓晨却跑过去捡回了球,扔向了高启盛。

高启盛带着高晓晨再次来到穆棱河边,两人坐在岸边钓鱼。

现在,可能已经是,能做的最大的缅怀了。

赵坤故事讲完,当然讲的是后半部分。

王睿听的眼睛亮晶晶道:“原来后半段的剧情是这么发展的,你这有意把高启盛塑造成了一个契诃夫式人物的典型代表,难怪你没有安排一个开放式的戏剧结尾。”

契诃夫戏剧强调了持续情感斗争的现实主义,而不是戏剧性的解决方案,人物的刻画往往非常深入,强调心理现实主义而不是戏剧行动。

人物通常是普通人,面对着普通的挑战,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充满了未说出口的想法、压抑的情感和未解决的冲突。

所以,契诃夫笔下的人物很少经历戏剧性的转变,相反,他们被描绘在微妙的意识和安静的忍耐时刻。

这些都是导演系课本上的知识。

而赵坤创作的高启盛这个人物,正好符合契诃夫戏剧人物的所有特征。

王睿说着朝赵坤竖起大拇指,道:“坤儿,真没看出来,牛逼啊!以前我还以为《黑洞》可能是妙手偶得,现在看来你这家伙绝对是厚积薄发啊!”

厚积薄发?

哼,这才哪跟哪儿呀!

当你看到两架六代机在天上飞,电磁弹射航母下水,轰20,空警3000……

那才叫厚积薄发!

赵坤灌了一口茶水,拿起筷子指了指桌上的菜,道:“得得得,菜都上齐了,咱们开动吧,别凉了。”

接着又招呼服务员要酒。

“别喝了,下午我还得备课呢。”王睿忙道。

“不多喝,每人就二两,暖和暖和。”

赵坤要了两瓶二两装的小二,也不用杯子,拿起来直接对嘴喝。

“来,先走一个。”

赵坤拿起瓶子跟王睿碰了一下,喝了一小口。

辣口,但回味悠长。

夹了一口溜三样,猪肝鲜嫩,猪肚有嚼劲,猪腰略微带一点点骚气,嗯,吃的就是这个味!

王睿也好这一口,筷子专挑猪腰。

“哎,你打算给这本子取个什么名字?”王睿问道。

“没想好。”

赵坤摇摇头,想了想,道:“你说叫河边的鸡西怎么样?”

“鸡西,还河边的,忒土了,那还不如叫穆棱河畔呢!”

王睿一脸鄙视,剧本这么文艺,怎么能取这么土的名字呢?

“穆棱河畔……”

赵坤嘴里念叨了几遍,眼睛一亮道:“哎,这个名字不错!”

“我倒觉得应该叫永恒的哀伤更贴切一点。”王睿沉吟道。

“不好听!”

赵坤断然否决,道:“还是穆棱河畔读起来更顺口,我决定了这个本子就叫《穆棱河畔》!”

这么随便吗?

王睿琢磨了一下,觉得永恒的哀伤确实有点普通,一时也想不到更好的名字。

遂放下这个话题,拿起瓶子举了举,咪了一开口道:“本子写出来后,你有什么打算?”

“当然是要拍出来。”

王睿心里顿时一动,连忙问道:“你有方向了?”

“没呢,走一步看一步再说。”

“那你还想拍?”

王睿感觉被抻了一下,一脸郁闷。

不过想了想,又帮着出主意道:“除非你这次能够在柏林拿个奖什么的,让郑老师想想办法,咱们青影厂这边或许有点机会。”

青影厂每年有两三个故事片的指标,名义上都是用于导演系的老师和学生实践的。但真正能用于老师和学生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因为学校也没钱,不可能每年投资大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让老师和学生去实践。

除非你能自筹资金或者拍出来的片子有把握能挣到钱,而且还有一个前提,你得是北电自己人。要不然,直接卖厂标不香么?

说到买厂标,哪里买不是买。北影厂每年有十几个故事片指标呢。现在市场不好,拍不完根本拍不完。

于是,厂标明码标价,十万块钱一个,童叟无欺。

赵坤没吭声,想拍电影最大的难题就是没钱没厂标,归根到底还是没钱。

说到这个话题,饭桌上的气氛就变的难免有些沉闷。

这也是目前年轻导演最大的困扰。

想要拍电影只能依靠单位,依靠单位就只能论资排辈,独立执导的机会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