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出兵在即
在严毅麾下诸人中,姒青确实是统领内应之兵最合适的人选。
姒青少年遭难,部族离散,而他本人也被卖为奴,辗转各地,经历了一段人生至暗的岁月,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后来担任周氏的护卫头领,更是增长了见识,具备了一定的军伍经验,擅长和各类人打交道,以及应对危险的场面,无论出身还是经历,都是适合的人选。
严毅见姒青面容坚决,便同意下来,叮嘱道:“如果时机不成熟,就不要强行推进,安全归来最重要。运城就在那里,它不会飞走,一次攻不下,我们另寻时机再攻便是。”
姒青面露感动之色:“少君放心,属下当见机行事。”
严毅想了一会后,又有些不放心地询问范偃:“这些新招募的士卒可靠吗?”
范偃明白他的顾虑,神色郑重地道:“少君免去流民赋税,已收流民之心,这些投军的人,绝大多数都有亲人在乌程定居,只要末将严格筛选,少君再许以重赏,问题应该不大。”
严毅心下稍宽,又道:“内应之兵尽量从抵御过冬寇的部民中挑选,那些从来没有过作战经历,以及不可靠的,就不要派去了。”
范偃沉吟道:“适合的部民大约有三百人,能否再从余下的五百人中挑选一百佼佼者,凑足两曲之数?”
钱铜麾下的士卒,很多也只是有过少量作战经验的民夫,范偃对乌程周围的贼寇情况是很清楚的,他既然如此说,想必是对这四百人有着一定信心。
严毅略微一想,便同意下来。
如此一番划分之后,眼下可用作突袭钱公垒的,便是七百精锐,以及四百新募之军。
四百新募之军最多只能用来作为后队,配合主力作战,这些都是优良士卒的种子,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轻易让这些人上战场。
严毅意识到,必须再补充两三百精锐,才能满足这次作战的基本战力需求。
对于这件事,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办法。
“这八百士卒,先不要带进县城,去白虎城!准备妥当后,按计划行事。”
严毅对范偃、陈敢、姒青做了最后一番交待,便带着徐盛和赵错返回乌程。
由于吴景罢兵退回曲阿,乌程的人心逐渐安定下来,街市上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和烟火气。
不过到了次日晌午,气氛就重新变得凝重起来,行人脚步匆匆,神色不安,米铺前再次排起了长队。
造成这一幕场景的,正是突然出现在乌程境内的数千贼寇。
其中两千贼寇由钱铜麾下的樊毅统领,从乌程东南方向的移风亭长驱直入,直奔乌程而来,并且贼寇数量还有继续增多的趋势。
另一路贼寇同样是两千人,领兵之将乃是邹他麾下的大将韦宽,由乌程南部的顺德亭一路劫掠而来,行军方向同样是乌程。
一时间,贼势浩大,民心惶惶,百姓哭声不绝于野,纷纷涌向乌程。
严白虎闻讯,虽惊而不慌,作为江东最具实力的豪帅之一,他对钱铜、邹他这类贼寇有着天然的心理优势,也有着丰富的应对经验,当即命严舆领三千军自乌程南门而出,抵御邹他,而他本人则率三千军,出乌程东门,驱逐钱铜。
严舆领兵出城后,先是将其中一千军沿途布防,守住要道,防止散寇劫掠各乡亭,然后亲率两千军,寻找邹他主力作战。
严白虎那边的情形也差不多,简单布防后,便根据斥候传递过来的情报,杀气腾腾地直扑樊毅军。
但是出乎他们预料的是,两股来势汹汹的贼兵,尚未交战,便匆匆退走,只留下一地狼藉。
严白虎与严舆犹如一记重拳砸在棉花上,说不出的憋闷,眼见天色已晚,便收兵回城。
起锅造饭,饱餐一顿后,已是亥时,众士卒铠甲脱去还没有几个时辰,次日清晨,樊毅和韦宽又领兵侵犯入境!
由于沿途百姓俱已逃入城内,乌程腹地又已层层布防,两股贼军无甚可劫掠,竟似踏青一般,在乌程外围闲游起来。
严白虎怒不可遏,再次披甲,和严舆领兵出城扫荡贼寇,无奈还未逼近,两股贼军就已像昨日那般,闻风而逃。
几次三番下来,气得严白虎暴跳如雷,索性在乌程外围搭起营帐,陈兵边境。
冷静下来后,严白虎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寻常,开始派遣使者,与钱铜、邹他展开接触。
钱铜、邹他一改往年恭顺的姿态,狮子大开口,态度强硬地向严白虎索要钱粮。
严白虎自是不允,双方便在乌程边境僵持下来。
如此过了大半个月,许贡忽然谴使来访,陈上军情,直言吴景已陆续添置战船,即将征伐海盐,催严白虎速速发兵进驻海盐。
严白虎虽然不将钱铜、邹他放在眼里,但对吴景极为忌惮,担心盐场有失,只得强压怒气,送去钱粮,与钱铜、邹他罢兵言和。
次日升帐,召集诸将商议,定下日期,决定七日后出兵海盐。
而在严毅这边,这半个多月以来,几乎都是住在白虎城,日日操练士卒,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
姒青此时已经离开乌程,带着精心挑选的四百名士卒,扮成流民,混入钱铜辖地,为了确保行事的隐蔽性,双方都不敢传递信息,所以姒青进展如何,严毅也是两眼一抹黑,一无所知。
余下的近七百精锐,除了八十名贴身骑卒仍是充当严毅亲卫外,其余人马则是由徐盛、范偃、陈敢各领一曲。
至于四百新募之军,严毅实在找不到人来统领,又不愿将这些人交给不信任之人,只能暂时交给范偃,由其一起统领。
他原本还以为自己手底下有了几个可用之人,暗自窃喜,不料士卒数量一旦上来,立刻就捉襟见肘,无人可用了。
情急之下,他已按捺不住,开始依循前世记忆,让裴寂派人前往各处,探寻那些在他看来,尚有一丝招揽希望的人才。
其中就包括如今只有十三岁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