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这个皇太孙无法无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2章 朱元璋在反思

此时的詹徽坐在这里听着朱雄的这些话就感觉如坐针毡,他特别希望秦秉宪的下人能将头上的顶棚给摘掉去,让阳光照下来吧,让那光照在自己的身上暖和暖和。

因为自己坐在这里冷汗直流,浑身打摆子一样的不停的抽动,这是他第一次感觉离死亡那么近。

我都听到了些什么,这个小年轻居然直接在我的面前攻击皇帝陛下制定的国策,这是我能听的吗?

即便我是吏部尚书,可当今的陛下杀那些个丞相,那些个勋贵都杀鸡一样的简单,遑论我这么一个小小的吏部尚书?

可这个时候连皇帝陛下都没有走,自己敢甩袖就离开?

早知道是这样,当时他就不应该来。

昨天晚上接到锦衣卫的密诏之时,他还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可以跟着陛下微服私房,说不定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可以拍拍陛下的马屁,让陛下缓解缓解丧子之痛。

可现在他才知道这哪里是什么好事,这简直就是在黄泉路上不停的试探。

更可气的是,秦秉宪这个老王八居然没有阻拦也就罢了,还一副炫耀的模样,难道你不知道你听到了这些一旦传到了皇帝陛下的耳朵里,你也是个死。

凌汉则陷入了沉思,朱雄说的这些都是大家明白的道理,可是谁也不敢说出来。

当今天子与别的天子不一样,他是个说一不二的主,所制定的所有策略都不能更改。

甚至直接在皇明祖训里提出来,某些个国策如果臣子们敢提出来更改的话,那么就诛灭其族。

在如此高压之下,就算有人对户籍制度有疑惑,谁又有这个胆子去提出来呢?谁也不敢保证皇帝陛下听了之后会不会不高兴,然后人头落地,洪武年间当官,大家都小心翼翼。

蒋瓛一直都在小心地看着朱元璋朱元璋坐在竹椅上,身子板正。

这就不得不佩服老爷子,虽然已经六十有五,可是戎马倥偬大半生,却造就了老爷子钢铁一般的意志不管在什么时候,他的坐姿都如同坐在帅案上一般笔挺有气度。

而这也是为什么朱雄他们一看到朱元璋过来就感觉不平凡,因为他身上有一股沙场走过来的杀气。

此刻的朱元璋陷入了沉思正如朱雄说的那样,他当初为什么要制定户籍制度,就因为他当年在要饭之时,流落江湖那么多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原,看到了太多流民。

他认为流民的出现是造成天下混乱的根本,如何防止流民呢?制定严格的户籍制度,让这些百姓无法离开生活的地域,让他们没办法互相串联,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天下的稳定。

他的初衷是好的,却忘了人的本性是无法固定的。

正如朱雄说的那样,他当了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孙重走自己起义造反的路,老百姓们跟他只不过是身份不一样而已,想法是一样的。

自己吃过的苦,绝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再去吃这番苦的想法和理念是一样的。

所以詹徽刚才本想用‘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会冲击户籍制度来攻击朱雄,朱雄却反过头来直接就说明了户籍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如此一来就告诉了詹徽,即便‘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会冲击户籍制度也无所谓,冲击就冲击吧,本来就不合理。

朱雄说完之后又看向了詹徽和凌汉,“两位大人,我已表述完毕,不知两位大人对我所说的税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有什么意见?”

凌汉很想说我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可是他又不能这么明目张胆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毕竟身后边可是皇帝。

到时候陛下要让自己去征询天下意见,自己该如何办?

虽说他刚正不阿,但是兹事体大,如此税制改革一旦宣布,必然冲击朝堂。

他为官刚正不阿,但是处事却颇为灵活,要不然在史书当中不会记载,当年他跟詹徽意见不合,辞官后都先表明自己即便辞官也不离京。

为何?就害怕自己离开京城詹徽会报复。等到詹徽死了,他才向皇帝提出来自己可以回乡了。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凌汉是一个相当稳重的人,绝不会轻易表态,但他却非常的佩服朱雄这个年轻人,果然是有风骨有锐气,敢直言。

别看当今陛下对官员下手很辣,但杀的那些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多少是有点找死的迹象。

而对于真正的人才,皇帝陛下是会虚心纳谏并且重用。不说别的人,就说眼前的詹徽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初大明开国百废待兴,洪武十三年才重开科举,洪武十五年詹徽考了个秀才就直接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接着就是火箭般的速度蹿升,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已经是吏部尚书了。

短短八年的功夫,从一个秀才到吏部尚书,纵观史书也没有哪个官员能像詹徽这样升官,可见陛下重用一个人才是不会拘泥于形式的。

所以凌汉很明白地下没有动怒并且还一副沉思的模样,就说明陛下对朱雄说的这些很满意,至少说到了他心坎里去,至少能让这么一位皇帝也开始反思,这是多么难得。

詹徽和凌汉两个人还没有说话呢,秦秉宪倒是先帮他们说了,“他们并无异议,徒儿,你的表现着实令为师大为赞赏。然而,为师需略作提醒,尽管你的想法颇为出色,但在我大明推行却实属不易,恐怕连陛下也难以耳闻。”

朱雄听到秦秉宪这么说,也是愣了一下接着却释然了。

的确呀,自己现在是什么身份,只不过就是个小小的秀才而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以,难道真能奢望眼前的两位高官把自己的意见带给皇帝?

这只不过是自己的敲门砖而已,告诉眼前的两位高官,你们完全可以把我当做一个特殊的人物招进官场当中,这么一来的话,也免去我今后十来年的苦熬苦攒。

如果能通过今天的这一番慷慨激昂,实现这个愿望,那也算是值得了,至于大展拳脚,到了官场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