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音乐剧的概念与艺术元素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区别于以台词为主的话剧、以歌唱为主的歌剧、以肢体为主的舞剧。有关音乐剧的学术定义并不统一,《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对音乐剧的定义是“音乐剧是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具有激发情感和娱乐观众的特性,在简单而又与众不同的情节框架中,融合音乐、舞蹈与对白”。《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辞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将音乐剧解释为“20世纪盛行于西方的一种剧场表演艺术,多采用流行音乐曲风,是戏剧框架中音乐与舞蹈元素的舞台融合”。维基百科(Wikipedia)对音乐剧的界定是“一种结合歌曲、对白、表演和舞蹈的戏剧艺术形式,通过文本、音乐、肢体和舞台技术的完整融合来实现戏剧叙事与情感表达”。总体而言,音乐剧是戏剧、音乐、舞蹈的三元同体,在遵循戏剧原则的基础上,将剧本、音乐、舞蹈、舞美等艺术元素有机整合,从而实现一种具有高度整合性的多元化戏剧表现形式(见图1-1)。纵观音乐剧成型至今的百年历程,不同时期音乐剧所呈现出的艺术特质,归根结底都是通过这些艺术元素之间的整合渗透予以具体呈现的。

图1-1 音乐剧结构简图

一、剧本

剧本乃“一剧之根”,是音乐剧创作之树的核心根基,通过描绘戏剧事件和勾勒戏剧角色,为音乐、舞蹈与舞美等艺术元素提供戏剧线索和创作依据。在确保戏剧目的与戏剧意义的前提下,剧本为音乐剧创作勾勒出最重要的戏剧框架。相较于文学作品或影视剧,音乐剧的舞台时间相对有限(一般时长约2小时),因此要尽可能在剧本中浓缩故事情节并锐化戏剧冲突,从而实现最大层次的戏剧张力。编剧家是音乐剧创作团队的灵魂,成功的剧本创作必然是从戏剧叙事出发,并同时关注音乐风格、肢体呈现与舞美设计,从而推动音乐剧中不同艺术元素之间的完美融合。

与同样关注剧本创作的话剧相比,台词并非音乐剧创作最核心的表达方式。在话剧文本中,无论是戏剧人物的内心对白,还是角色之间的戏剧对话,台词通常是最能彰显话剧创作文学性与艺术性的重要标尺。然而,音乐剧的剧本创作却相对弱化了台词的分量,部分音乐剧依然保留着戏剧人物之间的对话,而部分音乐剧则完全剔除对白,采用“通唱”(sung-through)的方式,即从头唱到尾,几乎没有台词与念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剧用唱段替代了话剧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将戏剧文本付诸人声与器乐的完美配合,从而打造出话剧台词无法替代的叙事美感,这一点将在第二章中详细展开分析。

二、歌词

歌词乃“一剧之干”,是音乐剧创作之树的主体躯干,通过戏剧人物的唱段予以呈现,是戏剧、文学、音乐的联姻。音乐剧中的歌词创作不同于流行单曲,它必须兼备戏剧性与音乐性。首先,音乐剧中的歌词创作深深植根于剧本,须从剧目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剧情发展、人物身份、角色性格等,在一定戏剧情境中具体呈现。音乐剧在剧本创作阶段,通常会对剧中的唱段总数、不同唱段出现的时间点,以及各唱段的戏剧功能作出明确定义。从剧本的戏剧诉求出发,音乐剧唱段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比如:着重交代戏剧事件或故事背景的叙事唱段(Narrative Song),或着重塑造戏剧人物并勾勒其性格特质的角色唱段(Character Song),或着重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并推动戏剧冲突的动机唱段(Wish Song),以及着重渲染戏剧情绪并铺垫情感高潮的抒情唱段(Emotional Song)等。音乐剧中的歌词创作必须紧密贴合每首唱段的不同戏剧功能,其终极目的是通过戏剧角色之口传达出台词之外的戏剧信息。

其次,音乐剧中的歌词创作必须付诸人声旋律,在具备文学性、戏剧性的同时,还须充分考虑音乐的旋律走向、节奏分布和风格气质等。从这一点上说,歌词如同一座嫁接语言艺术与听觉艺术的桥梁。一方面,虽然音乐本身也具备表达情感、推动叙事的艺术能力,但歌词能让音乐表达更加具象化,使相对抽象的听觉艺术变得更直观生动、易于捕捉;另一方面,歌词创作必须完美融会于音乐剧的唱段旋律,人声的高低起伏、呼吸断句、韵律快慢,势必影响到歌词的韵脚走势与起承转合等。因此,一部成功音乐剧的歌词创作,一定是在遵循剧本原则的前提下,在唱段音乐的整体框架中,运用特定的文学手法,完成文学与音乐之间的艺术碰撞与完美融合。关于音乐剧的歌词,将在第三章中详细展开分析。

三、音乐

音乐乃“一剧之果”,是音乐剧创作之树的属性特质,也是音乐剧区别于以话剧为代表的其他舞台表演艺术的主要呈现方式。一部弱化叙事、淡化舞蹈、简化舞美的舞台作品,依然有可能被定义为音乐剧。然而,一段失去音乐的舞台呈现则完全丢失了音乐剧的基本属性,从而彻底丧失成为音乐剧作品的可能。

音乐剧中的音乐创作主要包含两大板块——唱段旋律(score)与配器音乐(orchestration)。其中,唱段旋律付诸人声并配以歌词,由剧中角色独自演唱或协作完成,相当于话剧中的独白或对话;配器音乐则付诸现场乐队,由乐器组完成,主要用作人声伴奏或舞蹈等戏剧情境中的配乐。相较于独自成篇的流行单曲,唱段中的音乐创作除了考量旋律、和声等基本音乐属性,还须兼顾剧本对于唱段的戏剧诉求。音乐剧作品中不同唱段在戏剧功能上存在差异,这也直接体现为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情感类唱段多采用旋律悠长、节奏缓慢的抒情曲风,而戏剧类唱段则更倾向于节奏变换、音高跳跃的热烈曲风等,这一点将在第四章中详细展开分析。

与同样关注配器音乐的舞剧相比,音乐剧中的器乐创作更依托于剧本和歌词。首先,音乐剧中的配器须充分考虑人声的属性与特质,尤其是唱段中的配器,必须与人声旋律交相呼应,赋予相对单薄的人声更厚重的戏剧表现力,从而在人声与器乐完美融合中实现丰富而立体的情感表达;其次,音乐剧中的配器还须忠实于剧本的戏剧诉求,尤其是在唱段之外的其他戏剧场景(如对话、舞段等)中。不同乐器之间的音响叠加或音色组合,必须服务于整部作品的核心戏剧主题,通过多维度的听觉呈现,赋予肢体、服化道等视觉元素更强烈的舞台感染力,从而打造出剧场空间里独具魅力的戏剧体验。

此外,与同样关注唱段音乐的歌剧相比,音乐剧唱段的音乐风格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古典艺术的高贵血统,让美声唱法成为主导歌剧的发声原则。因此,歌剧唱段在唱法上相对统一,不能因为戏剧人物的身份或性格差异而随意更改其音乐属性。这就意味着,无论是风流倜傥的王公贵族,还是狡黠多谋的游侠乞丐,歌剧中的戏剧人物只能采用“美声”这种特定的演唱风格。歌剧演员不能因为剧中人物的角色差异而肆意切换不同的发声方式,而观众也很难单纯从发声法上区分出歌剧角色的身份与性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声唱法不仅是歌剧演员必须遵循的发声方式,更是全世界歌剧迷钟情于这种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的重要理由。相比之下,流行通俗化的市场定位,让音乐剧的音乐风格更加海纳百川,几乎囊括了所有音乐风格的可能性。从美声到爵士、从流行到摇滚、从民谣到说唱,不同音乐风格都有可能成为音乐剧的表达元素。无论是《芝加哥》(1)中热烈性感的爵士乐,还是《女巫前传》(2)中朗朗上口的流行曲风,或是《曾经》(3)里清新淡雅的凯尔特民族音乐,抑或是《汉密尔顿》(4)贯穿始终的激情说唱,这些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不同音乐类型,共同打造出音乐剧这种极具艺术融合性与审美多元化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四、舞蹈

舞蹈乃“一剧之叶”,是音乐剧创作之树生命养料的重要源泉,为偏重文学的剧本创作和偏重听觉的音乐创作渲染出最灵动的舞台呈现。音乐剧舞蹈创作的核心诉求主要体现在:(1)“借舞抒情”,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在幅度、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勾勒出戏剧人物微妙细腻的内心情感,进而传达歌词或对白无法承载的戏剧潜意;(2)“凭舞塑人”,借助舞者个性化的肢体动作与风格化的舞蹈语汇,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戏剧人物;(3)“以舞叙事”,通过精心设计的舞蹈编排串联起不同场景中的戏剧事件,最终架构起整部音乐剧更加流畅有序、层次分明的叙事结构。

与同样关注肢体动作的舞剧相比,音乐剧中的舞蹈更依托于戏剧故事,在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呈现出更加强烈的叙事诉求和戏剧属性。与此同时,舞剧通常专注于特定类型的舞蹈种类,如芭蕾舞剧、现代舞剧、民族舞剧等,在编舞素材上侧重某类风格鲜明的舞蹈语汇,旨在展现不同舞种之间相对独立的审美特质。相比之下,音乐剧中的舞蹈风格则更加兼容并蓄、开放多元。从不同剧目的时代背景、角色塑造与风格定位出发,编舞师可以在一部音乐剧中融会芭蕾舞、爵士舞、踢踏舞、现代舞、民族舞等多种截然不同的舞蹈风格,并在作曲家与舞者的通力合作下,共同携手打造出音乐剧舞台上独具魅力的视觉呈现,这一点将在第五章中详细展开分析。

五、舞美

舞美乃“一剧之花”,是音乐剧创作之树绚烂奢华的生命绽放。失去舞美的音乐剧舞台犹如没有色彩的黑白视界,虽然依然可以完成音乐与舞蹈的叙事功能,却失去了精彩纷呈的视觉幻象,让音乐剧的剧场美学大打折扣。

舞美并非音乐剧独有的艺术元素,而是舞台表演艺术中除戏剧文本和舞台表演之外几乎所有造型元素的统称。舞美是实现音乐剧表演现场最佳视听效果的重要保障,其创作环节主要包括布景设计(scenic design)、灯光设计(lighting design)、服装设计(costume design)、音效设计(sound design)等。舞美的重要性,在偏重商业效应的巨型音乐剧(5)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为了打造如梦如幻的音乐剧舞台并为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剧场感受,音乐剧制作团队往往在舞美设计上不惜重金。无论是音乐剧《剧院魅影》(6)中奢华精致、巨大璀璨的水晶吊灯,还是音乐剧《西贡小姐》(7)中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的直升机,舞美造就了音乐剧舞台上一个个堪称完美的视觉奇迹,成就了音乐剧历史中一部部经久不衰的舞台典范,这一点将在第六章中详细展开分析。

【小结】

总体而言,音乐剧的五大艺术元素既相互独立,又彼此支撑并相互渗透。它们共同构建起音乐剧的情节叙事与人物塑造,并在不断滋生的戏剧冲突中完成戏剧主题的最终传达。纵观音乐剧的百年发展历程,无论是强调戏剧整合的古典时代,还是追求戏剧解构的先锋时代,音乐剧五大艺术元素在百年间完成了一个“碰撞、共融、整合、离析、重组”的发展历程。本书的叙述视角也将紧紧围绕音乐剧的五大艺术元素,分章节逐一探讨它们在音乐剧创作过程中的独特定位及其对于音乐剧风格定位的重要意义,旨在为音乐剧观众提供一个更加理性而明晰的审美视角,进而全面细致地感受音乐剧这种独特舞台表演艺术独树一帜的美学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