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手册:如何高效过好每一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学会入门时间管理法:从拖延到自律

第1节 1小时快速掌握5种时间管理法

“时间花在哪儿,都是看得见的。”

“终身学习,知行合一。”

上面是我很喜欢的两句话,也是我的座右铭,我想在本书开篇就把它们送给各位读者。有的读者可能会好奇: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为什么说它是“看得见”的呢?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如果你愿意每天抽出累计1小时的时间进行科学锻炼,坚持365天不间断,一年之后你便会拥有一副健美的身材,甚至穿衣特别有型。你花费在锻炼上的每1分钟、每1小时都经过长期的积累,使你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并最终显示出看得见的结果,这个结果让你满意,也让你身边的朋友佩服。

如果你每天花30分钟的时间看书,坚持100天不间断,以每天阅读50页的速度计算,你就会读完5000页。如果按照一本书150~200页计算,那么在这100天的时间里,你可以阅读完25~33本书,甚至读得更多。

你看,时间花在哪儿,都是看得见的。

如果把时间精确到每一天,以年为单位来衡量,我们会发现长期在某个领域花费时间钻研,就能够产生复利效应,获得该领域的大量知识。如果我们长期在某个领域积累沉淀,便会在这个领域有一定深度的见解。

你把这些知识和见解通过“输入—输出”的方式,形成笔记、文章、音频、视频等,通过某些互联网传播渠道分享出去,你便会找到同类,甚至拥有一群和你理念相似的朋友,他们都会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盟友。

长期坚持下去,就是“终身学习,知行合一”。

我希望这两句话能够对你有所启发,帮助你为接下来学习时间管理的内容做准备。我会通过分享五种方法,让你在1小时之内学会简单高效的时间管理法,并且让你学完就能够实践起来。

1.柳比歇夫法

柳比歇夫是一名苏联作家,他从26岁开始便记下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花在了哪儿,结果:他在28岁确定了一生的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31岁能准确感知时间,73岁全年工作时长达2006小时,79岁全年还为读者写了283封回信。

如此详细的数字,都来自他本人的记录。这些记录都非常有用,对他而言是参考,知道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对后人来说则是一种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基础时间管理方法。

他在充实又忙碌的一生中,不仅热情、严谨地对待工作,也对自己的道德有严格要求。他并不是一位刻板的科研工作者,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不追求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掌声,但对自己热爱的事情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并尽量做好。他不追求成为权威,敢于提出与主流不同的观点,同时保持着批判性思维。

在《奇特的一生》(1)这本书中,作者格拉宁详细地阐述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如何运用时间,使愿望一步一步实现,同时也能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柳比歇夫严格地记录自己用在学习、科研等方面的时间,随后他会通过总结、反思,寻找并采用更合适的方法记录时间。

例如,每次散步的时候,他会捕捉昆虫、观察昆虫的习性;在一些废话连篇、对他而言没有太多意义的会议上,他会演算习题;出门在外旅行时,他会看小说、学习外语;乘电车的时候,他会站着看书,有位置的话他还可以坐着写字。

随着工作和学习的深入,他的知识面越来越宽。他在研究数学时发现,自己如果不懂历史、不懂文学,对数学的研究就会有所欠缺。他觉得自己需要进行综合学科的学习,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更好的科研工作者。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后来他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把工作时间分为毛时间和纯时间:毛时间就是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而纯时间,则是指把工作中的间隙或歇息时间也利用起来的时间。除了每天对时间耗费进行记录,他还做了规划,把一辈子分为许多个“五年计划”——他每过五年,就把时间支出在哪些事情上认真做分析,和过去的自己进行对比,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以此来不断改进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用棋手的话来说,他就是在不断地“复盘”:回顾自己的过往,了解过去自己的时间分配是否科学。

柳比歇夫法,我用一句话简单概述为:严格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时间耗费,通过分析自己的时间花费情况,重新分配时间,以达到更科学、更合理利用时间的目的。

当然,你完全没有必要按照他的原始方法做每一天的时间记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这样长期的、看似枯燥的时间记录法。你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是:通过记录自己一周7天的时间,每一天都花费了多少小时在工作、学习、锻炼等事情上,从而知道自己每天、每周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你可以在某些事项上进行单独调整,从而达到利用时间的最高效果。

如何利用柳比歇夫法记录自己一周的时间呢?接下来我将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希望能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1)以周为单位,对每周7天的时间做一个详细的记录。

(2)每一天以时间轴为模板,记录自己从早到晚的时间开销。可以用晚上睡觉前的5~10分钟完成每天复盘,总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在哪些方面的时间利用可以再改进。

(3)每周结束之后,再做一个周复盘,看看自己本周的时间耗费是否合理。

周记录时间模板如图1-1所示,你可以参考或者结合个人实际另行设计。

图1-1 以周为单位的时间记录模板

通过柳比歇夫法记录自己每周的时间耗费,坚持2~3周后,你便会养成最基础的时间管理习惯,也会明白对哪些时间不应该浪费,对哪些时间还可以更科学、合理地利用起来,从而达到时间运用最大化的效果。

2.吞青蛙法则

想象一下:你每天早上起来,必须吞掉一只活的青蛙,你的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焦虑、痛苦、不愿面对,你甚至都不敢想……没错,这些都是你在想到吞活青蛙这件事时的非常真实的感受,也是你每天面临最痛苦的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事项时会产生的感受。

要吞掉的那只青蛙,可用来比喻你每天必须完成的那一个痛苦事项,你不愿意面对它,却又不得不面对它。“吞青蛙法则”是由《吃掉那只青蛙》(2)的作者博恩·崔西提出的一种时间管理法,它可以帮助你解决那些痛苦的事情。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每天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比喻成大青蛙,只要你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运用技巧把大青蛙吃掉,你就能自如地驾驭时间,掌控自己的生活。

吞青蛙法则包含两条:

第一条法则:如果你每天早上必须吞掉两只青蛙,可先吞掉更大、更丑的那一只。

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每天早上醒来,同时面临两件棘手的、令你痛苦的事情,那么你就选择先处理难度更大、你更不愿意面对的那件事。

把更难、更让你痛苦的事情处理完,你就会长叹一口气,因为接下来的待办事项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我有一位作家朋友,他每天早上起来面临着两个任务:至少更新3000字的文章、录制一期5分钟节目音频。于是他选择每天早上先去做录制音频的事项,完成之后再去单位上班,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书写3000字以上的文章,再发布到网站上。就这样通过不断地坚持和积累,他渐渐成为一位名作家。

第二条法则:如果你每天必须吞掉一只青蛙,那么你只是坐在那里盯着它看,终将无济于事。

这就好比:面对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一直拖延下去,不愿意完成,那么这件事情就一直不会得到处理,甚至会带来更多不好的影响,产生负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拖延会导致事情积累得越来越多,我们会感到越来越焦虑。

我对这条法则感受颇深。早上起来每当我不想面对客户的一堆邮件和消息时,我总会告诉自己,想想吞青蛙第二条法则。只盯着这件事情不去处理是没有用的呀,不管是否情愿,都得把这件事情完成,我才不容易焦虑,才能集中精力去处理接下来的待办事项。如果我实在不想主动完成这件事,就会用吞青蛙法则加上自我惩罚的方式给我的同事发小金额红包,用外在的力量督促自己完成。时间久了,我肯定会觉得一直发红包不划算,所以即使内心再不情愿,我也会去完成这件事。自我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养成主动处理困难问题的习惯,而不是任由困难问题放在那儿,自己不解决、一直拖延下去。

你也可以把吞青蛙法则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帮助你面对那些很难处理的事情。

3.“四象限”法则

每天面对需要完成的大量任务,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当手头的待办事项变得越来越多时,感觉大脑有些混乱,不知道该从哪一件事情着手处理。随着事情堆积得越多,内心就会感到越焦虑。

其实你只要学会时间管理里的“四象限”法则,很快就能厘清手头的待办事项,从而更从容、更淡定面对它们。

根据待办事项的紧急、重要程度,我们可以把这些事情分为:重要、紧急的事,重要、不紧急的事,紧急、不重要的事,不紧急、不重要的事。如图1-2所示。

图1-2 时间管理四象限图

(1)重要、紧急的事。一天中,哪几件事对于你来说是重要、紧急的,就可把它们放入此象限中。假如你是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处理的重要、紧急的事情有:给10位面试者打电话,通知他们来公司面试;筛选邮箱里的50份简历,从中选出10份候选人简历,给各个部门主管查看。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些重要紧急的事情列入这个象限,每天优先完成这些工作上的事情,再处理其他事情。

假如你是一位学生,每天面对的重要、紧急的事情有:背完50个英语单词、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那么你就把这些事情列入此象限,选择在自己状态最佳时完成这些任务。

(2)重要、不紧急的事。每天的待办事项里,有些比较重要,但它们不是当下必须完成的(不那么紧急),你就可以它们列入此象限中。假如你是一位销售人员,每天需要把销售业绩制作成表格汇总起来,这件事情重要,却不必立刻完成,可以在下班前花5~10分钟完成,那么这件事就可以列入此象限,提醒自己下班之前完成即可。

假如你是一名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里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有:与同学讨论一道数学题的解法,去询问语文老师一首古诗的寓意。那么这些事情就可以列在此象限中,将时间安排在放学后、下课后,因为它们虽然比较重要,但你不必放下学习任务,可以安排在空闲时间完成它们。

(3)紧急、不重要的事。一天中有时会有临时、突然安排的任务,它们或许需要你立马就处理、需要你在30分钟内处理完,但它们又不是很重要的事,你就可以把这些事列入此象限。比如:给老板复印一份资料,中午12点送到老板办公室;开会结束后的30分钟内,写一份简明的会议纪要提交给部门主管。这些事情都很紧急,但相对于每天最重要的那几项事情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你可以根据工作时间是否充裕来安排这些任务:如果时间充裕,就立刻去做;如果不充裕,可以把事情写在便利贴上,贴到办公桌显眼的位置,只要在截止日期前把它们都完成即可。注意:一定要给这些事情设立截止日期或截止时间,否则容易遗漏,以至影响工作。

对学生来说,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安排在不需要大量专注学习的时间段里。比如老师要求你在今天放学之前交作文作业并送到老师办公室,语文课代表就可以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提前告诉同学们:作文须在5点之前交给你,5点之后就要自行去老师办公室提交。大部分同学能按时提交给你,你就可以整理出缺作业的同学名单附上作文本,交到老师办公室,把更多时间分配给那些重要、紧急的事情。

(4)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每天总会有那么几件小事不紧急也不重要,你可以将其列入此象限。例如:每天检查、回复邮箱里的邮件;回复客户的微信、短信等。对这些事情,你可以选择统一的时间段(如:下班前半小时)去处理,而不是客户来一条消息就立马回复。对这些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你既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也可以统一处理,总体原则就是:不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事情上,先专注做好手上那些最重要的事情。

假如你是学生,对于像给饭卡充值、买新的文具等事情,就可以列入此象限中:等你把学习上的重要任务都完成,再去做这些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只要把它们写下来列入此象限,你就不会遗忘,也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到放学前还没有做而感到焦虑。

建议大家把工作和生活的待办事项分开,列出两个图表进行事项安排。待熟练掌握此方法后,你就会明确筛出每天最重要、最应该花时间去完成的事情;拖延的习惯也会得到改变,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正在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下面我以自己某天的待办事项为例,根据工作和生活分作两类,展示具体的时间安排,如图1-3所示。

图1-3 工作和生活四象限图

我希望这个简单好用又容易学的“四象限”法则,能帮助你合理安排每一天的时间,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

4.GTD法则

GTD是get things done的缩写,意为“完成每一件事情”。GTD法则是美国著名时间管理大师戴维·艾伦(David Allen)在Getting Things Done: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搞定Ⅰ:无压工作的艺术》(3))中提出的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办公的普及,过去传统的工作模式渐渐发生改变,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再加上大量的工作需要通过邮件、短信、微信等形式输入,我们只是采用对待办事项完成即打钩、没完成即打叉的简单方法,已经无法更好地管理我们的时间,因此,GTD法则应运而生。

GTD法则的核心理念:你只有把心里所想都写下来,并且做好下一步的安排,你才能心无挂念、全力以赴地做好目前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如果你常常因一些事情没有得到解决而处在焦虑之中,那么你脑海里就会时不时想起这些事情,从而影响当下手头的工作,甚至会使你忘记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通过GTD法则把所有的待办事项罗列出来再进行分类,确定下一步的处理方法,使它们都处在一个可控范围内,这样我们做事的思路才会更清晰。

作者同时提出了一个“2分钟法则”: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那么你最好立马就去完成它,甚至可以暂停手中的另外一件事情,先把这件立马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做完。

比如:你正在写工作日志,忽然接到一个通知,让你把一份材料送到隔壁同事的工位上。这件事情只需30秒就可以完成,你应该把手头的工作暂停,先把材料送过去,再继续做手上的工作。因为这件事很简单,也不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若不立马去做,在忙于其他工作的情况下,你很可能会忘记送材料这件事。同事没收到这份材料,可能就会因此耽误工作。

那么,GTD的基础概念和原则都有哪些呢?

(1)基础概念。包括材料和工作两个方面。

材料:指所有需要关注的事情,只是希望达成的结果以及如何完成,都还没有被确定。也就是说,这些属于你尚未确定结果且下一步须具体行动的事情。

工作:在中文书籍里,这个词被翻译为“工作”。在本书中,它指的是:那些已经被清楚定义目标,并且需要一步步完成的任务。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工作”,其实并不单独指工作和事业,也可以指代生活中的一切事务。

(2)三个基本原则。作者认为,一个好的时间管理体系应该具备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并不能只依靠大脑保存,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体系帮助保存。我们的大脑存在“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我们的大脑要记住那些真正需要长期记忆的信息——那些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下来的短期信息,就用一个外在体系来完成。所以,无论是电子的还是纸质的时间管理表,都能够帮助我们把需要处理的事情依次记录下来。

第二,对于任何工作,我们都应明确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从而达成最终目标。我们需要得到一些清晰的任务,大脑才能判断哪些任务可以在哪一个时间段完成。

第三,如果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务都已经定义清楚了,那么还需要一个可以被定期回顾的提醒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完成任务之后,要学会去查漏补缺和复盘,不断回顾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再改进。

(3)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控制事物。“横向”控制指的是:把你的行动都管理起来,保证毫无遗漏地加以执行。这好像一个可以全方位扫描的雷达,它扫描的对象就是每一天里那些能够吸引你注意力的事务。“纵向”控制指的是:针对每个具体的主题或项目你所进行的思考。例如:在书店的时候,你和朋友聊起最近的书单,此时你内心深处的“监控雷达”就开始锁定这条信息——你要挑选哪些书籍、购买书籍的预算是多少、打算用多长时间把这些书看完、需要为读书做哪些准备等。

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能帮助你分担精神上的压力,解除你的焦虑,从而帮助你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通过对事情进行恰到好处的管理,合理分配时间,你可以更加自如地应对工作和生活,同时对这些项目或事项适当聚焦,让你彻底了解和掌控项目所需要准备的工作。

(4)GTD法则的五个步骤。GTD法则分为五个步骤:收集、处理、整理、回顾、行动。具体的处理方式可以用图1-4表示。

图1-4 GTD法则的五个步骤

①收集。了解自己完成某个待办事项,需要收集哪些信息,以及如何富有成效地完成这项任务。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清楚自己的工作具体需要什么信息,才能够恰当地推进事项进度。为了把你的思维从一堆乱七八糟的待办事项中解放出来,你必须清楚地意识到:需要把真正重要的事情抓住。它们是你当下必须处理的事情,而且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你还会去处理和回顾。

可以用到的收集工具包括:纸质笔记本、电子备忘录、录音设备、电子邮件等。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想着一次就能把信息收集完整,而要通过列大纲、画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自己整理信息,等有新的后续信息加入时还要及时补充。

下面以我自己的写作过程举例说明一下。为了创作本书,我需要阅读大量各种类型的书籍,不仅限于时间管理类,还有心理类、经济管理类书籍。因为只有不断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摸索出更多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方法,帮助大家做好时间管理。

于是,我在创作开始之前的几年里,大量阅读综合学科的书籍,通过写读书笔记、写书评等方式,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在写书过程中,如果要引用某一个方法、观点,我就去查阅自己的读书笔记系统(电子、纸质版),立马就能找出这个观点出自哪一本书、作者是谁、是哪一个出版社出版的。

在创作开始的时候,我先列出写时间管理书籍需要的提纲,再列出需要的资料和案例,把思维导图画好之后,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创作。收集信息的工具也是文中列出的那些。

这些都是需要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完成的任务,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案例,对自己某一个待办事项进行详细的信息收集。

②处理。清空你的“工作篮”,让信息越来越少。例如,你的办公桌上有一些有待领导签字的文件,桌面上有N张便利贴,邮箱里有若干等待你回复的邮件等。建议你先分析哪些事是需要你做的,哪些事需要别人帮助完成,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真正需要完成的待办事项。

③整理。建立你的GTD清单,在整理阶段要对处理的结果进行细化,对需要做的事项进行分类。此处会用到前面所提到的“2分钟法则”,即对那些2分钟内不能完成的事情,都应该重新整理并写入GTD清单。

如何建立GTD清单呢?我是这样做的:建立一个如下所示的GTD工作清单(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修改)。

9:00—12:00:在公司,对客户文创提案的第三版方案进行修改、回复电子邮件里的内容。需要准备:提案PPT、回复客户的邮件模板。

12:00—14:00:在健身房和餐饮店,完成“有氧+无氧”的健身训练、吃午饭、小憩15~20分钟。需要准备:健身衣服、纸巾、便携靠枕。

14:00—18:00:在公司会议室,与A公司洽谈合作、准备下周的选题策划会、做今天的工作总结。需要准备:会议纪要、合作方案、选题策划两个备选方案、工作总结文档。

18:00—22:00:在家,吃晚饭、阅读本周书单里的书籍、创作新文章、复习过去所学的外语知识。需要准备:学习用品、阅读的书籍、外语书籍和听力材料。

GTD清单和待办事项清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把每一个事项都做了进一步的细化。例如,根据地点(办公室、电脑旁、家里、购物中心等)分别记录只有在这些地方才可以执行的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你到这些地方之后,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应该做哪些工作。

④回顾。一般以“周”为单位,对每周的任务进行回顾与检查,这样做可以帮助你进行清单更新,确保GTD系统的运作。在回顾的同时,你可以做下一周的GTD计划。

例如,在回顾自己本周工作的GTD清单时,你发现有少数几项工作并未完成,你就可以先分析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再想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你可以把这些未完成的事情写在下一周工作的GTD计划里,这有助于这些事情的跟进和完成。

⑤行动。知道方法论,你就好去实践了。你可以按照每份GTD清单采取相应行动,在具体行动的过程中,你可能需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你所拥有的时间和精力的多少、工作的重要紧急程度来选择先完成哪一个GTD清单。

GTD法则,可以帮助你从混乱的诸多待办事项中解脱出来,整理好思路重新出发,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这种时间管理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工作和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