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自控力、自律的源泉,拥有更强想象力的人才能忍耐更久,才能得到那块“棉花糖”。
想象力可以让孩子以更从容的心态等待投资的结果,帮助孩子更顺利地度过漫长的求学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
首先,让孩子自己做主
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的想象力,而不是父母的想象力。培养孩子想象力的第一步要从让孩子主动做选择开始。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后,随之产生的自主感将会带给孩子巨大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几乎可以抵抗任何外在力量。人类的大脑是出生后不断发展完善的,前额皮质需要不断的刺激才能更好地发展、成熟。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后,大脑会更积极地应对压力,迎接挑战。孩子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他们的前额皮质调节杏仁核的能力也会更强。
自主选择还会带给孩子控制感,控制感可能转化为他们心中的胜任力。胜任力并不是孩子现在可以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而是他们内心认为自己能够将事情做好的感觉,也可以说是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识。胜任力不是外在的标尺,而是内心的成就标尺。胜任力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只能源于孩子的自主选择,它可以促使孩子每一天都朝着目标前进。
比如,孩子自己做出练习舞蹈的决定时,心中会有这样的愿景——“我练习后就会成为那个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舞者”,这种愿景是孩子依靠想象力构建出来的。能够构建出这样的愿景,证明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提高,说明孩子心中同时产生了一种胜任力。
由此,孩子可能相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能够收获更多的快乐。相反,如果家长代替孩子做出相关决策,那么构建愿景和产生胜任力的主体是家长,孩子的想象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
榜样可给予孩子更形象、更具体的认知,能将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形象,从而促使孩子内心产生更强大的想象力。比如,在孩子常玩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家长可让孩子穿上警察制服,孩子在游戏中会表现得更负责、更认真、更有耐性,这是因为警察的榜样形象促使孩子产生了相关的想象。
严伯钧在课程“如何开发孩子的音乐潜力”中谈道,优秀的音乐老师应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如何演奏乐器。这是为了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亲眼见到辛苦训练后可以达到的水平。这种直观的认知会让孩子在心中产生强大的想象。很多家长会频繁地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参观艺术展等,就是为了让孩子走近大师,让大师成为孩子的榜样。看到大师们的表演和作品,孩子可能会想象、期待自己未来的样子,从而更容易确立目标。
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羽生结弦15岁获得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后接受采访时说:“我看了世界锦标赛上高桥大辅的表演(2010年都灵世界锦标赛),他滑得太棒了,找不到其他的词来形容。虽然史上第一次后内点冰四周跳的失败让人不免有些遗憾,但他后面的表演完全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不仅如此,他还凭借后面表演的超高加分,最终夺冠……实在是太厉害了。不单是高桥,小冢和织田也是,他们把日本男子花样滑冰推向了巅峰,真的很了不起!我希望未来也能追随他们的脚步,甚至超越他们。”[1]
可见,高桥大辅的表演在羽生结弦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不完美但真实的榜样形象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之后,羽生结弦战胜哮喘、带伤上阵的榜样形象又影响了无数孩子,他坚强的运动员形象成为许多孩子心中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奋斗的方向。
还需要特别提的一点是,随着媒体和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成了为孩子树立榜样的重要载体。比如,曾经风靡世界的动画片《足球小将》,就让无数孩子爱上了足球。日本前国脚中田英寿曾在专访中表示,他就是因为看了《足球小将》而放弃了棒球,选择了足球。
最后,用语言描绘未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要求你这样做了。”这句话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是,孩子并没有与家长一样的想象,孩子并不知道今天的忍耐能在将来换来怎样的收获。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家长比孩子更有想象力,这很可能只是因为家长的阅历比孩子多,家长通过自己的经历了解了更多的因果关系。
因为大脑还处于发育阶段,孩子的想象力水平明显低于成年人。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期望。语言层面的描述可以进一步强化孩子大脑中的想象,强化孩子对投资收益的期望,从而有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形成和忍耐力的提高。同时,语言描述能力的提高还可刺激孩子大脑进一步发育,从而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拥有更多竞争优势。
更高的想象力水平可以为孩子带来更强的忍耐力和自控力,让孩子更从容地放弃即刻消费,选择投资。良好的想象力是家长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这份礼物将影响孩子一生。
[1] [日]羽生结弦.苍炎.虞雪健,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