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无战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章 两贯钱

引导童子在苏泽身边说道:

【恭喜桃源主人,招募到高品质的灵蕴童子!】

苏泽看向五名登上桃花坞的灵蕴童子,其中三个打扮和阿农一样,都是农夫短打,头顶麦穗的萝卜小人。

剩下的两个灵蕴童子,就是远游童子和匠蕴童子了。

其中一个是工匠的打扮,手上还拿着一把鲁班尺,头顶上还顶着一个精巧的木质机关鸟,这应该就是匠蕴童子。

另外一个灵蕴童子则是一副远行书生的打扮,身后背着书生赶路用的笈。

所谓的笈,就是古时候书生赶路身后背的竹篓,顶上有挡雨的棚子,背篓中有存放书籍的笈袋,时人说“负笈赶考”,背的就是这种东西。

除此之外,这名灵蕴童子还头戴远游冠,束住了头顶上的萝卜叶,这是士人远游常见的装扮。

不用说,这就是远游童子了。

苏泽拉开桃花源卷册,已经招募的灵蕴童子信息会出现在上面。

五名灵蕴童子,竟然出了一个橙色和一个紫色!剩下的三个也都是绿色的!

大收获啊!

苏泽连忙查看起来。

【不畏艰苦的远游童子】,橙色。

再一看果然不愧是橙色的灵蕴童子,他足足有两个技能,比阿农还要多一个技能。

【穷游】,准备更少的物资,就能进行更长途的旅游。

【游述】,游览地区后,可以将当地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汇编出当地游述寄给桃源主人。

果然好强!

这两个技能,一个减少物资消耗,一个可以搜集旅游中的情报,苏泽对着头戴远游冠的灵蕴童子说道:

“以后你就叫阿远好了。”

“多谢桃源主人赐名。”

苏泽又看向另外一个紫色的灵蕴童子,原来是他招募的匠蕴童子。

【勤劳的匠蕴童子】,紫色。

和阿农一个,紫色的匠蕴童子也多了一个技能。

【巧思】,能够根据现有工艺总结提升工艺技术,可能生产出更高品质的产品。

苏泽对着匠蕴童子说道:

“你以后就负责造纸坊了,就叫你阿纸好了。”

“多谢桃源主人赐名。”

剩下三个农蕴童子,都是绿色品质的灵蕴童子。

苏泽发现绿色品质都是【普通】词缀,应该就是中规中矩的灵蕴童子。

蓝色应该是多一个正面词条,而紫色会在之上多一个技能,橙色就是多两个特殊技能。

反正这一次是大丰收了!

苏泽给灵蕴童子们安排好了工作,给他们起了名字,让他们跟着阿农后面干活。

用完了文脉之气,苏泽终于开始打量桃花源。

微风吹过河水,苏泽看着一只蒲公英被吹散,种子乘着风飘过了河面。

而不远处的浓雾散开一些,一片空地从浓雾中露了出来。

引导童子带着其他的童子们,拿着不知道从哪里变出来的工具,开始建设各种建筑。

看着桃花坞下的河水,苏泽思考着,这河里有没有鱼?

以后自己可以带着鱼竿进来钓鱼吗?

若是在这里建一座房子,住在这里应该也很舒服吧?

或者做一把躺椅,躺在桃花坞上垂钓,应该也很惬意吧。

但是想到桃花源外的世界,苏泽还是在心中默念了一声“归去”。

晕眩感袭来,苏泽发现自己又回到了破屋的床上。

梦里桃园终是梦,吾心安处是吾乡。

旧时读书,总是对宋人笔记中痴迷于汴京繁华不解。

苏泽披着衣服起床,看着不远处城市夜市上的灯火,如今身处其间,总算是有了一些理解。

好歹穿越一场,自己又有系统在身,也不知道能不能改变这个文弱王朝的结局?

苏泽坐在院子里良久,一直到鸡鸣唱白,院子外已经燃起了小摊贩的烟火,苏泽这才回屋穿好衣服。

他饿了。

无论多少雄才大略,最后还是这衣食住行四个字,苏泽又从书桌下的砖块下掏出两贯钱,这是他最后的积蓄了。

说起来两贯也不少,还是以大宋普通的四等户为例,去掉税收后一年的家庭收入,折钱也就是十贯左右。

但是这是小农经济的农民,粮食可以用自家的余粮,柴火也可以自己上山捡。

在这繁华的汴京城,两贯钱实在是太少了。

也亏得现在已经往春天过了,不需要额外支付采暖的费用,按照苏泽的计算,两贯钱用来吃饭,精打细算也就够过两个月,

除此之外,如果自己还要参加下个月的礼部试,还需要额外存上一笔润帖费。

所谓润帖费,就是为了报考礼部试而缴纳的考试费。

唐代科举最便宜,只需要自己准备纸和文具就可以了。

不过也因此唐代科举舞弊严重,有史学家认为,唐代科举依然是世家门阀的玩具,和普通读书人是没什么关系的。

宋代开始,门阀退朝,开始迈入庶民时代,科举作为踏入官场的重要通道,严肃性进一步提高。

为了防范科举舞弊,从宋太祖开始,一直到宋真宗时期,都对科举反作弊进行了升级。

首先是宋太祖扩大考生人数,并亲自主持殿试,开创了进士是“天子门生”的传统,这是吸取了唐代牛李党争,权臣利用主考官的身份网罗门生故吏的教训。

宋太宗又推行锁院制度,在考前,把主考官锁到贡院,直到考试后在放出,从而避免有权有势的官宦人家贿赂主考官。

宋真宗又对判卷进行了升级,首先是“糊名”,就是将试卷的考生信息进行卷首密封,防止判卷人员被买通的现象。

再次防止考试中做手脚,即“誊录”,即考生答完试卷后,派书吏用朱笔抄写考生的试卷,再交给考官阅览。

到了仁宗时期,科举已经是极其重要的国家抡才大典,与此同时举行科举的成本也急剧上升。

锁院需要专门的安保力量,大规模的考试需要专门的考场。

无论是糊名还是誊录,都是需要大量精通文书的吏员的,还需要对此进行检查,也需要更多的人手。

所以从景祐年开始,考生需要缴纳两贯的润帖费。

苏泽虽然不指望在这一次科举中第,但是也想要去考场见识下,感受一下科举的氛围,再说万一考中了呢?

看着手里的两贯钱,距离礼部试还有一个多月,总不能真的指望张楚兰包养吧?

定下搞钱的目标,苏泽的肚子再次响了起来,他推开门屋门准备买点豆饼当早饭,却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