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藩中国通史:唐史篇(插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乱世枭雄

唐朝的开国皇帝名叫李渊。隋炀帝出征辽东(1)时,曾派李渊督运军粮。当时正好赶上杨玄感起兵围攻东都,李渊连忙向隋炀帝奏明此事。隋炀帝便带兵回朝,命李渊为弘化留守,剿灭杨玄感。李渊平定了这场祸事之后,便驻守弘化。

李渊平时对待部下宽厚仁慈,深得人心。

隋朝末期,政治腐败,老百姓怨声载道。当时,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李子结实并天下,杨主虚花无根基。”隋炀帝听到后,认为天下将被姓李的人夺走,所以对姓李的人充满戒备。隋炀帝见左亲侍李密的额头棱角突出,眼睛白多黑少,就以眼神诡异为由罢免了李密。杨玄感谋反时,李密与杨玄感勾结,战败后逃入瓦岗山投奔义军头领翟让,他一心想当皇帝,谁知真命天子并不是他这个姓李的人。

赶走李密,隋炀帝以谋反罪杀了郕国公(2)李浑全族,然后到处游山玩水。不久,隋炀帝听说李渊深得将士之心,又开始猜疑李渊,于是派使者到弘化传召李渊。李渊已经听说了李浑被灭族的事,料定自己此次进京凶多吉少,就装出一副病容接见来使,私下里拿出许多金银财宝贿赂使者,并对使者说自己生了重病,等病好一点儿之后马上去觐见(3)隋炀帝。使者得了金银,乐得做个人情,就在隋炀帝面前为李渊说了很多好话。隋炀帝当时正沉迷享乐,又听使者说李渊很好,也就没把李渊放在心上了。

几个月之后,隋炀帝命令李渊讨伐民间起义军。李渊接连打败了起义军首领敬盘陀、柴保昌等人,威名大震。隋炀帝收到捷报,非常高兴,亲自北上巡视战况,谁知经过雁门关时突厥可汗始毕突然率领重兵包围了隋炀帝等人。隋炀帝惶恐万分,急忙召群臣救驾。

屯卫将军云定兴应诏之后,开始招兵买马,准备救驾。李渊次子李世民报名入伍。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个女中豪杰,见识非凡,生有四男一女;长子名叫李建成,次子就是李世民,第三子名叫李玄霸,第四子名叫李元吉,女儿嫁给了临汾人柴绍。

传说李世民出生时,有两条龙在李家门外跳跃嬉戏,三天后才离开。路人连连称奇,窦氏也认为这是个祥兆,所以特别疼爱李世民。四年后,一个书生指着李世民对李渊说:“此子一副龙凤之相,不到二十岁就能济世安民,千万不能轻视他!”李渊听了非常高兴。书生走后,李渊担心他向别人泄露这个秘密,当即派人追赶,可是怎么找都找不到他。李渊大惊,心想这书生大概是个神人吧,于是为次子取名为“世民”,有“济世安民”之意。李世民十几岁时就已经熟读古今兵法了,他有胆有识,仗义疏财(4),所以朋友也很多。

云定兴得知李世民是将门之子,又见其相貌奇伟,所以格外器重他。为营救隋炀帝,李世民献上疑兵之计。云定兴欣然采纳,派士兵到处插旌旗、敲锣打鼓,大造声势。始毕果然中计,以为是隋朝的大队援兵到了,立即撤兵。隋炀帝得以安全返回东都洛阳。

李世民在云定兴营中待了一年多,却没有得到封赏,又听说隋炀帝在江都巡视时杀了好多谏官,不禁感叹说:“皇帝如此昏庸,我留在这里还有什么用?”于是回到家乡,随父亲驻守太原。

转眼又是一年,隋炀帝还在江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四面八方的农民陆续起义,统一不久的河山再度四分五裂。一帮献媚的奸臣隐瞒了各地的起义警报,杨氏基业眼看就保不住了。

李渊目睹时事艰难,经常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连连叹息。李世民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礼贤下士,结识了很多英雄豪杰,秘密地谋划着大事。

晋阳令刘文静曾经和李世民有过交集,非常器重他。一天,刘文静和宫监裴寂登上城楼。裴寂远远地看见城外烽火连天,不禁长叹:“身为穷官,又遭逢乱世,还谈什么生存啊!”

刘文静却微笑着说:“只要我们两人同心,有什么可怕的?”

裴寂反问道:“您有什么高见?还望指教!”

刘文静说:“乱世出英雄,李世民虽然年少,却是个济世奇才,我们可以去辅佐他。”

裴寂之前认为李世民只不过是个孩子,现在听刘文静这么说,对李世民的才能半信半疑。

此后不久,刘文静因为和李密是亲家,被革职下狱。李世民听说刘文静下狱,急忙前去探望。两人见了面,李世民替刘文静感到惋惜。

刘文静说:“如今天下大乱,只有汉高祖、光武帝等人再世才能拨乱反正。”

李世民生气地说:“您这话有些不妥,难道当今世上就没有奇才了吗?只怕是您没有发现吧!我来这里探望您,是想和您共商大事。难道您以为我是那种眼看着亲友下狱而束手无策(1)的人吗?”

刘文静听了他的话,鼓掌说:“好!好!我没有看走眼,公子果然是济世之才,我一定为你谋划良策。如今天下大乱,盗匪多如牛毛,正好可以趁此机会把他们收为己用,成就霸业。”然后附在李世民耳朵边说了一个让李渊起兵的计策。李世民听了很赞同,然后和刘文静道别了。


(1) 隋朝时期,高句丽逐渐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强大政权,对待隋朝的态度也由臣服转变为挑衅;隋炀(yáng)帝从大业八年(612年)开始,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本次出征为大业九年(613年)的第二次亲征,因杨玄感叛乱而退兵。


(2) 郕(chéng)国公:郕为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濮阳、山东宁阳一带;国公是中国古代爵位名,属于公爵中的一等爵位。

(3) 觐(jìn)见:诸侯或官职较高的人朝见天子。

(4) 仗义疏财:讲义气,轻钱财,多指拿出钱来帮助有困难的人。

(1) 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