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以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

一是以应急管理与公共卫生事件为主题,以韧性治理与数字治理、智慧城市与市域社会治理、合作机制等治理机制与体系为视角的管理学范畴的研究。王磊和王青芸总结了“强国家,弱社会”的刚性治理与“弱国家,强社会”的柔性治理两种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模式,并在分析美国柔性治理失效、刚性治理存在治理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韧性治理机制,即以自发性、自适性、主动性的动态治理模式应对风险社会的流动性、随机性、复杂性与不可控性[13]。蓝煜昕和张雪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社区韧性及其实现路径[14]。文军就风险社会的社区治理及防控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和探讨[15]。张瑞利和丁学娜探讨了互联网与社区应急管理的区配性,以及互联网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中的应用,得出了构建全方位“互联网+”社区管理平台的政策建议[16]。赵跃基于C/S架构体系,提出建设和创立一种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应急管理的网络化管理体系,进而促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17]

在市域社会治理方面,薛小荣提出数字治理场景构建能力参差不齐、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精细化管理水平高低不一的问题,并对数字治理的改进提出了对策建议[18]。不同于市域数字治理的视角,秦燕和李卓认为基层政府的防控能力亟待提升,当下治理边界呈现出政府主导的层级化色彩,数字运用则呈现出保运转、避责任的状态,指出要通过数字赋能消解基层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边界与责任模糊、基层避责与信息茧房等弊端[19]

在合作机制方面,鲁全提炼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五种不同的主体合作模式,其中疫情防控领导决策、医疗救治领域的指令—执行模式具有良好效果,而监测、预警、社会资源调动与分配等领域的合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20]。欧阳桃花等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活动的基础活动与支持活动管理框架,并从微观动态层面梳理了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体系,提出我国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与数字化平台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宝[21]

在治理体系方面,刘秀秀在总结梳理政府、市场、社会三个主体技术向善不同路径的基础上,提出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中的向善努力是技术参与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要在技术优化、组织变革与文化反思的三方合力上不断促进技术向善[22]

二是以心理角度、就医行为等医学为范畴的研究。安媛媛等从心理创伤的角度切入,运用心理创伤与干预的公共卫生模型,提出要推动心理创伤干预与公共卫生行动相结合,构建层级式心理创伤干预体系[23]。苏斌原等采用心理健康症状量表(SCL-90)对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求助者进行了在线评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民众的心理症状进行了测量,并根据时间进程对民众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进行了描述[24]。王春超和尹靖华对全国社区(村)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与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就医行为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的投入资源在区域配置和培训方式等方面仍具有改善空间[25]。李东结合医学视角,给出了若干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社区防护策略[26]

三是以社会工作、社会动员、社会保障、社交媒体等社会学为范畴的研究。方琦和范斌认为,要发展本土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巩固并完善社区公共卫生防护体系,引导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心态重建,同时开展线上网络工作服务实践[27]。徐选国认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仍处于“体系之外”,出现了专业孤立和行动边缘化等困境,并提出要构建整合性治理的防控机制与治理体系,使绿色社会工作、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成为重要保护性力量[28]。张丽芬和赖秋蓉对目前传统的线下社会工作困境做出了总结,并提出要将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从线下转换为线上,通过网络直播、网络媒体等形式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的转型[29]。林春香和刘钰认为,社交媒体在公共卫生事件中为社会支持的关系互动拓展了新场域,以新浪微博“肺炎患者求助”超话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建构了多元主体协同的任务型自组织,形成了合作信任进而疏导了群体情绪,缓解了社会风险[30]。张文宏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总结了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政府社会资源、社会信任与社会网络和人际信任,从而达成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体目标,并从三个层面给出了优化策略[31]。姜振华通过对北京市将台地区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城市社区协同治理中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的“三社联动”[32]

四是从城市规划、体育事业、法律法学等角度展开的研究。王兰等提出以社区生活圈为基础,综合考虑人口规模、出行特点、空间格局等因素设定公共健康单元,将健康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与编制公共健康专项规划[33]。钟秉枢等从健康社区建设、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与应对路径、群众体育发展与体育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思路等角度探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路径[34]。邹焕聪从以群防群控为代表的社会合作规制运用入手,探讨了行政法在政府责任理念、纯粹公法制度、行政控权规则与硬法规范结构等方面的重大挑战,并对其进行了体系化设计与完善[35]。彭松林通过对比国内外图书馆开展社区相关公共卫生信息服务的实践,论述了我国图书馆开展社区公共卫生信息服务的主要问题,并从工作方针、角色定位、工作目标、内容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服务策略[36]

回到公共管理的学科视角,学界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做出了一系列研究,目前研究的前沿问题在于从韧性社区、韧性治理、数字治理、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角度,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等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提出了大量优化策略。然而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复杂网络理论对上述问题做出系统研究的还较少。为此,本书试图系统应用复杂系统理论、复杂网络理论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