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企业发展的资本错配效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的转型期,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构成经济体供给端的基础个体。研究微观企业行为,探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机制因素,对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金融部门改革滞后,引发的资本错配已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扫除企业在金融市场所面临的体制及制度性歧视,改善资本和金融市场的结构性扭曲,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已经成为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综观现有文献,学术界主要关注资本错配引发的加总全要素生产率损失问题以及资本错配的成因分析,尚缺乏资本错配对实体经济中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鉴于此,本书根据异质性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利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在测算中国工业分行业资本错配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资本错配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分别从企业产能过剩、企业规模状况、企业出口行为以及企业进入退出四个维度进行讨论。本书发现,资本错配对企业行为有着复杂的影响,主要结论有以下五点:

(1)中国工业行业的资本错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从国民经济分类的一位数行业来看,采矿业的资本错配程度最高,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资本错配程度次之;制造业的资本错配程度最低。从二位数行业来看,行业的资本错配与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呈负相关,市场竞争程度高的行业资本错配程度低。资本错配程度最高的五个行业从高到低分别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他采矿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资本错配对中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资本错配显著降低了正常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却显著提高了僵尸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机制研究得出,资本错配通过政府补贴渠道提高了僵尸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但是,资本错配对僵尸企业的企业税负没有显著影响,不存在企业税负的渠道效应。

(3)资本错配显著提高了中国工业企业规模扭曲。资本错配提高了企业规模,并且对国有企业规模的提升作用最大,对民营企业规模的提升作用最小。进一步地,本书把大企业低生产率与小企业高生产率视作企业规模扭曲,考察资本错配对企业规模扭曲的影响。研究得出,资本错配显著提高了企业规模扭曲的发生概率。本书发现,僵尸企业占比越多,企业规模扭曲发生的概率越高;行业的僵尸化程度越高,资本错配对该行业内大企业低生产率扭曲发生概率的影响越大,即僵尸化程度的加剧使资本被更多地错配给了行业内规模较大但效率较低的企业。另外,“僵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资本错配对高效率小企业成长的抑制作用,使得行业内高生产率企业规模偏小。

(4)资本错配显著提升了中国工业企业出口扭曲。资本错配的加剧提高了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的出口概率,但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出口概率,对国有企业的出口概率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地,本书发现,资本错配导致了企业出口扭曲程度的加剧。机制研究表明,资本错配通过提高企业的政府补贴,提高了企业的出口扭曲程度;同时,资本错配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了企业的出口扭曲程度;而且政府补贴和企业税负变量均表现出部分中介效应。

(5)资本错配提高了国有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的进入扭曲,对民营企业无显著影响;同时降低了国有企业的退出扭曲,提高了民营企业的退出扭曲,但对外资及港澳台企业退出无显著影响。僵尸企业对企业进入有着“筛选效应”,提高了企业的进入门槛;同时,僵尸企业对企业退出有着“挤出效应”,降低了企业的退出门槛。另外,资本错配通过提高企业补贴概率这一中介效应,提高了企业的进入扭曲;通过降低企业税率的中介效应,既提高了企业的进入扭曲,又提高了企业的退出扭曲。企业税率并非越低越好,合理的税率有助于进入企业提升生产率和淘汰市场低效率企业。

本书的创新之处有三点:首先,拓展和深化了要素错配领域的相关研究,尤其是资本错配领域的研究前沿。探讨资本错配对中国工业企业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推进要素错配的细分新领域研究,并且拓展了资本错配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其次,通过逻辑推演和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资本错配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资本错配与企业产能利用率、企业规模、企业出口、企业进入退出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从理论上丰富了资本错配研究。最后,实证分析资本错配对企业产能利用率问题、企业规模问题、企业出口问题、企业进入退出问题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资本错配对僵尸企业产能利用率问题、企业规模与生产率关系问题、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问题、企业进入退出与生产率关系问题的影响。本书的研究为推动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进而提高企业供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