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现代化对策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同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这是从长远战略角度对我国产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谋划和部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八大重点产业为着力点,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发展总量上实现了新跨越,全国排名由2014年的第24上升至2022年的第18。云南省能源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可期,经济结构调整持续优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云南省产业链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云南省产业发展基础还处在中低水平,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产品档次不高、品牌建设滞后,根本上是缺少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在产业链关键环节被“卡脖子”,产业控制力和制造业话语权有待提升。云南省亟须在“十四五”时期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有效支撑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本书在梳理产业链有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产业链现代化是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的动态过程,可在价值链、技术链、供应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达到领先全球的竞争力水平,即形成价值高端化、技术创新化、供应融合化和空间集聚化的新形态。

结合实地调研与部门座谈可知,云南省在工业制造、重点产业培育、重大创新突破、绿色制造体系构建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链现代化基础条件。与此同时,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强、开放层次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云南产业链现代化相关活动及其效果。本书从价值高端化、技术创新化、供应融合化、空间集聚化四个层面,构建了包含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的产业链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大多是灰色、模糊、难以量化的,本书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产业链现代化综合评判模型,以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天然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能源产业等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链现代化处于中等水平、天然气产业链现代化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绿色能源产业链现代化处于良好水平。在总结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经验的基础上,本书分别从产业链价值、技术创新、供应融合以及空间集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李瑞光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