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废水排放影响研究
Grossman等(1995)指出经济贸易会对包括水资源在内的整体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可从技术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Letchumanan等(2000)指出在跨国贸易中采用环保技术将有助于进口国的环境改善。Okadera(2006)通过编制包含用水、污水的水资源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经济系统与水需求、水污染之间的关系。於方等(2003)分析了中国2000年重点企业废水排放的污染特征,指出了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措施。谢红彬等(2004)指出生产规模的扩大是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水的减排不具有实质贡献,技术改造是工业废水减排的主要途径。冯利华等(2006)通过对金华市用水信息、水质变化等方面的核算,指出该市总值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全市的缺水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肖建红等(2006,2008)基于中国1990—2003年有关数据,采用物质减量反弹效应方法建立计算公式,对全国工业废水排放的密度效应、增长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指出重工业对废水减排具有主要影响。唐志鹏等(2008)基于投入产出模型,采用损失量法对中国2002年工业废水排放重要系数进行了研究,并把产业规模、产业关联性作为受影响对象,指出了工业废水排放的关键生产链。方国华等(2010)通过把水污染数据纳入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江苏省最优水污染治理量。
彭水军等(2010)基于1997—2005年中国环境污染数据、可比价投入产出数据,对包括水污染在内的四类污染物进出口含污量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对外贸易对中国环境的综合影响是负面的。张晓颖等(2010)利用2002年、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工业各产品部门的废水直接排放系数、完全排放系数,认为废水处理技术、部门间产业结构相对变化、生产规模水平、管理水平等都是造成废水排放系数变化的原因。沈丰菊(2011)指出面源污染是造成中国农业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当前可行的农业废水处理技术以及控制农业废水排放量、处理农业废水的有效措施。谢锐等(2013)通过构建2007年湖南省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各行业的直接排放系数、完全排放系数和排放乘数。李长嘉等(2013)以1992—2008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数据为基础,对工业废水排放变化驱动机制进行了剖析,认为技术效应是减少工业废水排放的重要因素,规模效应是推动工业废水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张宇等(2014)通过研究指出,外商投资会对我国水环境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应该加强政府监管。张宁等(2017)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浙江省2007—2013年各工业部门的废水完全排放效应,认为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以及规模效应是造成工业废水排放变化的三大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