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何过,有不同方式。但成功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事业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功。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无独有偶,美国畅销书作家Daniel Coyle(丹尼·科伊尔)在拜访世界上最成功的各类人士后总结出“一万小时定律”,即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至少一万小时才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回顾从事金融工作以来的二十载,不论是在纽约、伦敦还是在北京、上海、香港,我遇到很多金融界人士,每个地方都有做得很不错的,尽管其中有些人只是短期而言。不过,我最敬佩的还是那些能潜心研究市场、积极向上的人士。不论他们的结论是否成立,其对业务的钻研态度都令人赞叹,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在美留学工作近20年后,我回到国内,立刻感受到国内人士对于金融的高度关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曾发布《大学录取分数最新五年总排名(2013—2017)》。我的母校,具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仅仅列在第15位。我们知道,高校录取分数与考生对其兴趣程度密切相关。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教授曾经说过,在清华,70%~80%的高考状元选择的是经济管理专业,而自己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希望去金融公司。作为对比,2015年,我国香港2/3的核心科目和选修科目最高分获得者均希望就读医科。而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的数字表明,2018年全球在美留学生所学最热门的专业是工程,占比达26.1%。我对施校长的惋惜心情表示理解,我的本科也是学的数学专业。小时候,作为中学老师的母亲总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虽然我是一名资深金融从业者,但我个人是不赞同大学生选择金融、经管专业的,即便未来希望从事金融工作,也不需要在本科就选择经管、金融专业。我的女儿学的是工科,她19岁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士的专业是电子工程。我不是说本科学金融不好,而是当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聪明人都集中到金融一个专业时,就明显存在问题了。事实上,金融工作需要坚实的数学基础。
我带着兴趣,拿到马老师的书稿。从马老师的经历中,大家可以看到他已经从事证券工作近30年,并且一直以来充满激情地、兢兢业业地对波浪理论进行研究。而我虽然也从事金融工作,对技术投资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给我以启发和收获。“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在这繁杂喧闹的世界里,马老师潜心学习、写作,难能可贵,体现了他对业务的认真态度,这无疑是成功的基础。在此感谢马老师给我学习波浪理论的机会,也希望各位读者能在自己的实践中用上马老师的理论和经验并加以突破,比如,书中分享的一些体会可以通过数学来进行量化,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一试。
最后,祝大家投资成功。
郭杰群 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