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当前气候问题的重大变量
进入2022年,受到重新扩大的新冠疫情和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的影响,气候问题已逐步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热点。由于欧盟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重启煤电,欧盟碳价也一度大跌,似乎国际社会更关注如何重振经济,气候问题将被弱化和搁置。
事情的真相应该与此相反。
一是2022年全球气候暴击应该让人类更清醒。2022年5月,极端的热浪席卷印度北部,德里的部分地区气温已达到创纪录的49.2℃(见图2-3)。5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已突破印度122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的气候科学家罗克西·马修·科尔认为,尽管大气因素与热浪有关,但全球变暖问题是加剧印度极端天气的根本原因。
图2-3 极端热浪侵袭印度,新德里高温下沥青路被晒化
据美联社消息,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WWA)分析了历史气象数据表明,长时间影响广大地理区域的热浪是极其罕见的,热浪侵袭下的德里事件可以说是百年一遇的。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致使这些热浪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30倍。
印度理工学院气候科学家阿皮塔·蒙达尔说,根据他的研究,如果全球变暖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那么像这样的热浪可能会最多每五年发生一次。蒙达尔说:“这是现在发生的事情,也是未来气候变化的信号。”
而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上面的数据可能还比较保守。英国气象局发表的一项分析称,气候变化使热浪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100倍,这种“炙热的气候现象”可能每三年就会出现一次。
当前新冠疫情和战争威胁压顶,但气候变化问题却从没有退去,仍是全人类最大最长期的威胁,也是当下和未来都在付出巨大代价的事件。气候问题无疑仍然是全人类需要积极应对的。新冠疫情会过去、战争会过去,气候问题却因空气中的CO2浓度继续增加,会继续累积暴发,日益严重。认为气候问题可以放放的认知是流于表面和短视的。
二是俄乌冲突让大家看到能源战略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去化石能源。俄乌冲突的关键点之一是对世界能源格局的影响。俄罗斯因有能源和农业的资源支撑,有底气进行持久战。因能源受制于俄罗斯,欧美对俄罗斯空前绝后的制裁举措黯然失色,欧盟甚至因能源问题出现分裂。同时,美国对欧盟火上浇油,在北溪油管被炸的情况下,数倍于市场价向欧盟出售石油和天然气,让欧盟付出惨痛的能源去俄化代价。如果前十年,欧盟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率已经很高,化石能源使用占比已经很低,俄乌冲突中的欧盟无论是对俄罗斯还是美国都将主动很多。
近年全球多地出现的能源危机更加显现了远离化石燃料的重要性。这一判断已被众多权威专家所认可,英国气候变化经济学权威斯特恩就强烈持有这样的观点。因此很多人看到欧盟各国最近大量增加煤电使用是放弃或延缓碳中和目标的猜想,这完全是误解。事情正好相反,暂时增加煤电使用是为了应对短期的能源危机,强化的正是要加快化石能源替代。中国从俄乌冲突中要吸取的最大的教训也是这一点,加快化石能源替代,大幅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总量。
碳中和进程就是去化石能源,实现清洁再生能源替代。再生能源能实现国内供给,去化石能源与提升中国能源安全是息息相关的。我国70%的石油靠进口、50%的天然气要靠进口,煤炭储存量按中国当前的消耗量,能持续的年数也很有限。能源战略安全,是中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快实现化石能源替代,必须成为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国策之一。把沙漠的光能利用起来、把海上的风能利用起来,通过跨时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彻底实现化石能源替代,这是长久之道。
三是疫情后重启经济,最大的机会仍然是能源转型,发展低碳经济。疫情三年重塑了世俗社会的三观,社会消费理念大为转变,民众更为保守,降低收入预期,降低消费欲望。此等情形下,绿色经济转型是重启经济最有效、最大的经济引擎。
四是向清洁再生能源更新换代的能源革命不能停歇。人类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是永恒的。特别是中国当前的发展到了经济追求发展质量,人民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化石能源问题不仅是气候问题,也是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环境质量的问题。当前的化石能源产品,不仅是能源产品,也是非常宝贵、非常广泛的化工产品原料;被当作能源燃料燃烧掉,是人类生产资源的极大损失。将化石能源更多甚至完全转移到化工产品原材料用途上,对人类社会才是利益最大化。
同时新能源革命带来产业升级新机遇,是经济转型、发展新产业的重大战略机遇,是不能错失的国家级战略性机会。
五是中国与西方合作发展的需要。俄乌冲突以来的美欧行动表明,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各种脱钩是持续的、加快的,甚至有观点认为,今后双方的合作领域将锐减,最重要的合作领域可能就只剩气候问题碳排放领域了。如果碳中和进程中,中国表现优异,赢得大量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支持,欧美还得与中国合作。毕竟中国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3,是全球气候总量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气候问题本来是一个大局。30多年来,欧美利用气候问题和碳减排,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施压中国,可以预期后续还会持续利用气候议题施压,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崛起速度。很多国家基于本国利益考虑,也乐于看到中国发展速度因碳减排减缓,全球订单转移。
经过近年的极大努力,中国现在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出牌,利用碳减排转型经济,转身变成气候问题领导者。改变认知,抓住机遇,中国完全有条件和机会改变格局。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在顶层设计上提出更为公平高效的全球碳中和中国方案。
由此可见,中国实现碳中和,不只是被动应对国际社会利用气候问题打压中国的举措,也不仅仅是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还是中国基于自身能源安全战略、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等综合因素的考量,并借机抢占新一轮经济转型的领先位置以推动中国的进一步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