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当由父皇统筹
韩成仁,这位在宫中备受尊崇的太监,手握圣旨的起草与传达大权,不论是什么圣旨,基本上都是他代笔或是口传,他的到来无疑预示着乾帝刘禹的召见。
刘政不敢有丝毫懈怠,迅速整装待发,临行前还在爱人的脸颊上轻轻印下一吻,温柔地低语:“夫君去去就回。”
踏出寝宫,刘政脸上洋溢着笑容,对候在门口的韩成仁道:“让韩公公久等了,真是过意不去。”
韩成仁惶恐地躬身回应:“九皇子言重了,这是奴才的本分。”
刘政好奇地问:“韩公公此来,是否为父皇传旨?”
韩成仁摇了摇头,解释道:“并非如此,陛下邀九皇子前往静心殿御书房,共同商讨与大魏的文斗事宜。”
刘政闻言,笑容更加灿烂,道:“我正有此意,公公特地跑一趟,真是辛苦了。”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根金条,悄悄塞到韩成仁手中。
“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
韩成仁欲要推辞,但刘政正色道:“公公平日里为我周旋,我感激不尽,这点小意思,还请笑纳。”
韩成仁见状,只好收下,心中对刘政的赏识又增了几分。随后,他引着刘政前往御书房。
御书房内,乾帝刘禹正在审阅公文,见刘政到来,便放下毛笔,目光如炬地审视着他。
“政儿,文斗之事,你筹备得如何了?”乾帝开门见山地问道。
刘政神态自若,回答道:“儿臣尚未准备。”
乾帝眉头一皱,沉声问道:“这是何意?”
刘政微微一笑,解释道:“文斗之胜,儿臣早已胸有成竹,无需过多准备。七日之期,即便准备再充分,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难以起到决定性作用。儿臣所虑者,乃是大胜魏国后,他们恼羞成怒,挥兵南下。届时,还需父皇坚守底线,不惧一战。”
乾帝听罢,怒色渐消,笑骂道:“你这臭小子,倒是长本事了,居然敢教训起父皇来。”
刘政正色道:“父皇,我大乾王朝正值多事之秋,外有强敌环伺,内有世家纷争。但有一点始终未变,那便是我大乾以武立国,父皇乃马背上的天子。无论大魏如何强盛,若有战,便当战。乾人的脊梁,可断不可弯。”
乾帝点了点头,道:“政儿有此决心,朕甚慰。你且放心,朕定会坚守底线,不惧一战。”
“有父皇这句话,那就够了!”
刘政点了点头,坚定道。
刘政心中一定,他知道,只要乾帝保持主战态度,他便能在文斗中大放异彩。然而,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想要的,是更多、更大的胜利。
朝堂之上,求和之声虽盛,但乾帝的态度却让他看到了希望。他知道,只有乾帝坚决主战,他才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抱负。
刘政胸怀壮志,信心满满,他立志要以个人之力,彻底改变大乾王朝目前的颓势。他深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他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前世所学,那些在特种部队作为军械专家时积累的无数武器制作技巧。
在这个世界里,战争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而他所掌握的那些现代武器技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具颠覆性的。他坚信,只要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实战,必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让大乾王朝在战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然而,就在此时,乾帝的话锋突然一转,提到了刘政的大皇兄刘兴邦即将回京的消息。刘政闻言一愣,眉头紧锁,显然对于这位大皇兄的回归并没有太多的期待。
乾帝看出了刘政的不情愿,长叹一声,语重心长地劝解道:“我知道你心中可能还有芥蒂,但你们毕竟是亲兄弟,过去的恩怨就让它过去吧。我不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你们兄弟反目成仇。”
刘政的脸色愈发阴沉,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大皇子刘兴邦那张冷漠而残忍的面孔。那是一种深深的畏惧和恨意,源自于他们之间的血海血仇。
从记忆深处,刘政得知刘兴邦比他大了二十岁,从小就随军出征,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而他和刘兴邦之间的恩怨,源自于后宫的争斗。当年,他的母妃因为受宠而遭到刘兴邦母妃的嫉妒,年幼的刘兴邦更是为了替母妃出气,将刚生产不久的刘政母妃从高楼推下,导致其落下重伤。后来,刘政的母妃在他七八岁时便离世了,这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乾帝深知此事对刘政的影响,因此将刘兴邦送往边关,既是惩罚也是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然而,对于刘政来说,这份仇恨却如同刻在心底的烙印,难以抹去。
“我和他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刘政冷冷地说道,心情沉重到了极点。虽然他是穿越重生而来,但占据了九皇子的身体后,也继承了他的全部记忆和感受。
乾帝还想说些什么,但刘政已经转身离开了御书房。走出御书房的那一刻,他看到了恭敬地站在门口的韩成仁。突然之间,他想到了什么,停下脚步问道:“韩公公,大内的高手是否在宫中?”
韩成仁微微一愣,反问道:“殿下何出此言?”刘政解释道:“我想学些功夫,强身健体。”韩成仁听后笑道:“殿下若想学功夫,何不找李慕年?他的武功可是宗师级的,还是您的护卫呢。”
刘政闻言满脸迷茫,问道:“我还有这么厉害的护卫?他在哪?”韩成仁有些疑惑,但还是恭敬地回答道:“三个月前,他被您关入了天牢,您还亲自下令,没有您的手谕,任何人都不得放他出来。您……忘了吗?”
刘政闻言顿时满脸尴尬,努力回忆了一阵后,终于在脑海中搜寻到了李慕年这个名字。他深吸了一口气,对韩成仁微微颔首,然后扭头朝着天牢的方向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