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102.捷报!急报?
“把刀放下,否则我就开枪了!”禁军讲话用不容商议的口吻呵斥道。
但若是现在放下刀,他不是白忙活了,跟多尔衮一起被活捉,和自己献上多尔衮再投降可完全是两码事。
因此济尔哈朗尽管望着那黑洞洞的枪口心中已经紧张到了极点,却还是硬着头皮道:“我抓住了八旗军统帅,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特献给贵军,望贵军放我一条生路!”
听闻此话,几个禁军士兵都不禁暗暗惊讶,眼中闪过了一丝迟疑。
眼前之人竟然是敌军主帅,已经足以令人惊讶,而且现在还是敌方将领抓住了敌军主帅,想要拿他来换自己一条生路,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他们几个普通士兵一时间还真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但也只是一瞬,几人的目光便又突然变得坚定而清澈了,因为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被对方给误导了,这件事远没有那么复杂!
敌军已经一败涂地,不论是敌军将领也好,还是敌军主帅也罢,只要是还活着的,被我军抓住都是迟早的事儿,用特么你来帮忙啊?
一群瓮中之鳖,难不成他把其他王八都给打趴下了,还能被捉鳖之人封个“鳖王”不成?
说白了,禁军将士们是过来清扫战场的,反抗者死,投降者活,就是这么简单,至于他们自己搞什么内讧、窝里斗,都跟禁军将士们没有任何关系!
现在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这种情况也最简单不过了,济尔哈朗若是乖乖配合,把刀放下,那在事后的报告中要写的就是“活捉敌将济尔哈朗与敌军统帅多尔衮。”
如果济尔哈朗不配合,那可能就是“击毙敌将济尔哈朗,活捉敌军统帅多尔衮”了!
几个禁军士兵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瞬间达成了共识,随后便直接将枪口稍微向下倾斜,朝着济尔哈朗的脚下扣动了扳机。
“嘭——!嘭——!嘭——!”
枪声同时响起,子弹就打在济尔哈朗脚下的地面上,尘土飞扬,吓得济尔哈朗险些一个趔趄坐倒在地。
“最后一次警告,若是再不把刀方下,下一次可就不会打在地上了!”
杀气凛然的呵斥声再度传入耳际,望着那几个对准自己脑袋的黑洞洞的枪口,济尔哈朗只觉头皮发麻,再不敢不遵从,亦不敢再多说一个字,去讨价还价!
虽然他心中暗道这明军好不讲理,但怎奈“真理”握在人家的手中,他便是有一万个不情愿,有再多的委屈也得忍气吞声!
济尔哈朗缓缓张开了手,那把横在多尔衮脖子上的长刀也随之脱手落向了地面。
正当济尔哈朗已经万念俱灰,几名禁军士兵暗暗松了口气的瞬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
本来跪在地上一言不发的多尔衮突然动了,他抬手握住了从济尔哈朗手中掉落的长刀,猛然起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刀斩向了身后的济尔哈朗!
几名禁军士兵大惊,但反应还是很快的,当即便同时朝着多尔衮开枪了,但还是慢了一步,多尔衮手中的长刀早已划过了济尔哈朗的脖颈。
济尔哈朗双目圆睁,瞳孔紧缩,脖子上出现一道细长的刀口,鲜血猛然喷涌而出!
济尔哈朗慌忙抬手捂住了自己的脖子,惊怒交加地看向了身前的多尔衮,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却因为被斩断了气管而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多尔衮的右臂和肩膀上连中三枪,但却依然面不改色,仰天大笑道:“临死之前能为我大清清理门户,我也就不必再担心身后事了!”
说完这话,多尔衮突然神色一滞,眉头紧皱,面露悲情之色,低头看向了已经昏迷的多铎,“只是……,多铎,阿哥恐怕要食言了!”
说着,多尔衮便双腿一软,再度跪倒在地,似乎是冷静下来的多尔衮,随着肾上腺素的衰退,已经可以感受到右臂和肩膀上的枪伤所带来的剧痛,骤然沁出了满头的冷汗,浑身再用不上半点儿力气。
几个禁军士兵也当即上前,把多尔衮给捆了起来,并从刚刚多尔衮的言行看出他身旁的这个年轻敌将似乎也身份不凡,故而在发现多铎还活着之后,便将其也带了回去。
至此,围剿建奴的作战彻底尘埃落定,煊赫一时的八旗军也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切竟然只发生在一夜之间!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乾清宫的琉璃瓦上之时,赵博面带喜色捧着四师从顺义发来的捷报来到了朱振华的身前,单膝跪地,双手呈上,“恭喜陛下,我军已歼灭敌军,大获全胜!”
意料之中的事情,自然值不得朱振华惊喜,他只是微微一笑,接过了电报,仔细浏览了一番,边看边宛如自言自语般喃喃着:“连多尔衮都抓到啦,不错不错……,只俘虏了一万来人,比想象中要少了一点,也不知道能不能满足矿场的需要……”
沉吟片刻之后,朱振华把手里的电报放在了一旁,开口吩咐道:“让他们尽快把俘虏的敌将都送来京师吧,告诉他们,进城的时候整得高调一点,大明国势衰微已久,人心低靡,也需要借此好好振奋一下人心了!”
“属下明白!”赵博点头答应,便退下去安排了。
与此同时,一骑飞马穿越城门,进入京城,直奔兵部而去,马上士卒沿途不断高喊着:“边关急报,军情紧急,拦路者死!”
故而城门的守军不敢拦截,沿途的百姓也都纷纷避让。
虽然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但听闻“边关急报,军情紧急”之后,还是让京中的军民百姓们都瞬间提心吊胆了起来,这消息也是一传十,十传百,恐慌的情绪瞬间在京城之中蔓延开来。
这名赶来京师告急的士兵正是从墙子岭而来,墙子岭遇袭,建奴破塞入关,此等大事自然要急报京师,只是为了避开建奴的大军,把消息安全送回京师,这士兵自然难免要绕些远路,故而此时才刚刚赶到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