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何食养:舌尖上的长寿健康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雨水

雨水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2月18日至2月20日前后。该节气名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代表着天气逐渐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大;另一方面,降雪开始减少,降雨的概率开始高于降雪的概率。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雨水节气多雨多湿,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雨水养生应以调养脾胃为主,以保护元气。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雨水时节的中医养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调养: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因此,在饮食上应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甜味食物,如南瓜、红薯、山药、大枣、胡萝卜、黄瓜、冬瓜、梨、香蕉、鸡肉、蜂蜜等,以养脾气。此外,雨水时节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如韭菜、春笋、芽菜等;还应注意此时天气逐渐转暖,阳气生发,容易导致人体内热上升,因此在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生活起居:《黄帝内经》中提到“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意味着在春天,人们应该顺应大自然的气机,早睡早起,增加活动时间;雨水节气时,天气变化无常,时而温暖如春,时而寒冷如冬,即所谓的“倒春寒”,因此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湿气侵入体内;此外,雨水时节空气湿度较高,要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3)适量运动:雨水时节气候适宜,可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受伤等问题。

(4)情志调节:雨水时节万物复苏,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心情愉悦、舒畅,有助于疏肝理气、调和气血。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