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好标准vs差标准
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于化繁为简,获得最佳秩序,从而实现最佳的共同收益。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统一既是连锁企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原点,也是标准化活动的最终成果。
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关于要不要标准、有没有标准,已无须讨论。现在,任何一家连锁或类连锁企业,无论经营状况好坏,都有各式各样的手册、规章和标准,或已在使用中发挥效用,或结集成册存放在书架上“严阵以待”,或正在修订、完善中。在各类标准“满天飞”时,判断标准本身的“好”与“差”,以及“适合”与“不适合”,就成了每位经营管理者的必修课。
那么,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好标准呢?
1.干货当家:简单、务实、可操作性强
本节一开始就提到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于化繁为简,获得最佳秩序。但至于何为“最佳”,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实践中,人们普遍将系统和完善的标准视为最佳标准,但这样的标准常常充斥着大量冗余的“湿货”,有用的“干货”却寥寥无几,且被深埋在“湿货”之中。制定标准的过程也往往与初衷背道而驰,不是化繁为简,而是化简为繁,使用者经常是还没等找到“干货”就已经失去了继续学习的耐心,又何谈掌握和运用。
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但是当标准制定出来后,却只需呈现“知其然”部分,至于“知其所以然”部分,应该是标准制定者自身通晓的内容,并不需要使用者了解与掌握。若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往往会给标准减分,而不是加分。
举例来说,麦当劳将炸炉操作的动作标准细化为9个步骤:①打开一袋薯条;②把炸篮装到半满;③把篮子放到炸炉中……操作标准简单明了,即使是新手也可以轻松掌握。其中,步骤②清晰地写明了“把炸篮装到半满”,操作者只需“知其然”然后照做就行,至于“为什么是半满而不是全满或3/4满”这个“所以然”,标准中无须交代。
所以,“好”的标准就是要易懂、易学、易上手,只有这样才更易于复制。
2.匹配度高: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在与红缨教育的合作中,有一段经历对我启发很大。
“悠久联盟”是红缨教育的一个品牌,专门服务县域及以下的乡镇幼儿园。针对这类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普遍较低这一现实情况,红缨教育在制定管理赋能标准时确定了180个质量管控点。大家当时想当然地认为,标准越多、越细,联盟园所的管理水平就会提高得越快。
但事与愿违,这些标准执行了一年,效果非常不好,复杂的没做到,简单的也没做好。公司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对赋能标准进行了调整。
在加盟园投资人和园长年度大会上,公司宣布:为切实稳妥地帮助大家提高园所管理水平,今年的质量管控点由180个减少到50个。话音刚落,全场竟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有人甚至带头高声回应:“这样的话,我们肯定能做到!”“王总,我们保证做到!”。
果然,新的一年,大部分联盟园全部达成50个管控点的标准要求,悠久联盟品牌在各地的家长认可度也大幅度提升。
这件事让我深深地领悟到:标准的“好”与“差”是相对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再好的标准,如果忽略了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忽略了使用者的能力,也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标准的匹配和能力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
3.动态性强:与时俱进、及时迭代
7-11创始人铃木敏文说过,“经营本应朝令夕改”。在我看来也是如此,好的标准一定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因为顾客是动态的,需求是动态的,市场是动态的,经营也是动态的。如果不与时俱进、持续精进、及时迭代,再好的标准也会跟不上企业前进的步伐,甚至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互联网带来的连锁餐饮业服务流程的大幅改变。原来,下单、买单都需要服务员来协助完成,而现在,大部分餐厅都转变成了顾客扫码自助完成点餐,服务员只需提醒顾客即可。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工作方式的改变,而工作方式改变了,标准自然也必须改变,否则标准就失去了意义。
标准的改进与迭代体现在标准的及时修订与完善、标准化的监督方式和检查准则的持续改进、标准化考核评价的不断完善等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标准的修订方式本身也需要标准,并且要定期迭代。
最后,我要提醒的是,好的标准能串联起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即企业过去积累的经验教训,作用于当下的经营管理,清晰指向未来的发展目标。这也是为什么标杆企业的标准几乎全部是自己“长出来”的,而不是“搬过来”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学习优秀企业的标准并不只是学习标准本身,更要学习建设标准、践行标准、精进标准的方法论。只有在每一个对的出发点上,持续建设并精进企业的标准,才能让标准真正长自企业,长在企业,让自己的标准成为别人学不会的“公开的秘密”。